曼瑟·奧爾森(Mancur Olson),當代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傢之一,美國馬裏蘭大學經濟學教授,公共選擇理論的主要奠基者。主要著作包括:《戰時短缺經濟學》(1963)、《集體行動的邏輯》(1965)、《一份準備中的社會報告》(1969)、《沒有增長的社會》(1974)、《健康護理經濟學新方法》(1982)、《國傢的興衰》(1982)和《權力與繁榮》(2000)。奧爾森的學術貢獻遠遠超越經濟學的範圍,對政治學、社會學、管理學以及其他社會科學的發展都起瞭重大的作用。
奥尔森的这本《集体行动的逻辑》,是建立在理性人的假设基础上的。传统的看法认为“有共同利益的个人组成的集团通常总是试图增进那些共同的利益”,比如马克思的阶级观、民主国家中的“罢工”行为等。但是奥尔森教授从理性的“个体”展开研究之后,认为在大规模群体的集体...
評分 評分 評分上“行政学经典著作和前沿问题”的博士生课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并从中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今天课上重点讨论的是David M. Hart的《奥尔森理论的再验证》(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Among Dominant Firms: Revisiting the "Olsonian Hypothesis"),涉及到对奥尔森集体行动...
評分1.最近又翻看了一下这本书,买了10几年,书都发黄了。 2.原理仍然没问题,但时代多了互联网,结论可能会有较大变化。 3.行动成本与收益的测量是奥尔森理论的基础。 4.由于互联网的出现,行动成本,尤其是行动的串联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大集团的行动性质向小集团...
之前看到有人說為什麼大傢對全球變暖和病毒的行動反應如此不同。在這裏有個小小的解答:如果把改善全球變暖作為集體物品,地球作為一個集體,這是一個原子式集團。原子式集團中的成員幫助或者不幫助提供集體物品,其他成員不會受到明顯的做齣的影響,因此也沒有理由做齣反應。而病毒作用於個人,個人是否作齣反應於己於社會體中的自己都會受到巨大影響。如果從人的短視上來看,地球因為全球變暖毀滅不是明天,但是今天不洗手,明天毛玻璃肺什麼的真是立竿見影。
评分臥槽?是翻譯的問題麼?為毛我看不懂中文瞭……
评分前幾章分析大小集團與個體還能一知半解地消化,後麵的集團理論即使逐字逐句地讀也還是一頭霧水,等有瞭一定專業知識後再來讀一遍吧
评分翻譯有種讓人嘔血的感覺,都是中文但語句晦澀。本書的1/3都是引用文獻的齣處;剩下2/3可以用一句提綱挈領的話概括—集團或組織的個人應從集團或組織中獲得集體物品(利益),而且這種物品的價值應大於個人成本。如果集體物品的供給能隨集團擴大而擴大,就能維係集團的自發式擴充。這也是導緻集團之間産生區分的核心要素。後麵幾章可以理解為各種組織形式的衍生理論,理解每個組織裏麵的集體物品與個人利益的交換關係。
评分彆名字吸引的書,好在很短。可是我也隻get瞭,對於不用付齣,也能得到的集體物品,個體理性是不付齣;所以組織最好是強製或者提供私人物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