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蔡翔 文學研究 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 文學 社會主義文學 當代中國 近現代史 現代性
发表于2025-02-16
革命·敘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內容簡介:
本書從國傢和地方、英雄和傳奇、動員結構、藝術個性、勞動等不同方麵對1949—1966年期間中國社會主義文學與文化想象進行瞭多種角度的討論,試圖打通文本內部及外部,使文學重迴公共領域;作者在強調中國革命正當性的同時,並沒有刻意迴避無理性的一麵,而是嚴肅討論這一正當性如何或因何生産齣瞭它的無理性,這一討論也使本書進入瞭現代性的核心部分。本書討論瞭50—70年代社會實踐的危機以及危機的剋服,為進入1980年代提供瞭理論上的可能性。本書已齣版英文版(美國杜剋大學齣版社,16年)和俄文版(俄羅斯東方齣版社,15年),學術影響很大。
曾任《上海文學》雜誌社執行副主編,現為上海大學中文係教授,著有《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精神漫遊》《何謂文學本身》等。
文字不靈動也許是他(左派)的一個特點。“在文學性的背後,總是隱藏著政治性,或者說政治性本身就構成瞭文學性。”
評分社會主義革命的正當性與無理性。有時間再看一遍。
評分社會主義的想象與實踐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對理解當下有效?二十世紀的經驗如何對“十九世紀”的問題起作用?曆史研究最大的問題或許就在於理解瞭曆史以後,我們如何理解當下,我們如何想象未來……
評分不太好,比較散漫的二手知識,還比不上李揚那本呢。有人評價戴錦華說“讀這樣的書就是為瞭不要寫齣這樣的文章”,那我覺得這評價也可以放在這本(或者更多本)書上。
評分選讀導論和第五第六章,關於勞動概念的討論以及工人階級的主體性的確立問題,從社會主義危機的問題入手,正當性中如何生産齣來不閤理性,本質上卻是要證明其閤法性以及反擊八十年代以來的現代性敘事。讀罷大概能理解為什麼他們那麼重視底層和打工文學瞭,不過他們大概還是帶著幻想性因素瞭,錶麵是要反對二元對立的因素,但是以政治開始立論和為根基,不得不讓人懷疑其根本並非立足於文學,等同於取消瞭社會主義文學的“文學”意味,如此的話,非文學文本也能承擔其目的。所謂政治與文學之纏繞,並不意味著所有都從政治齣發,且迴到政治。反駁有理,但又過度瞭。
蔡老师在这本书里讨论了社会主义前三十年的革命及其叙事,他力图呈现出革命及其叙事的本来面貌,也就是所谓的回到革命本身的问题,然而不可避免的,他的这种回到本身的冲动,是跟八十年代以来的革命重述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社会主义的后三十年,那么他的这种对社会...
評分最初接触到“十七年文学”这一概念,是通过洪子诚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尽管作者文笔十分克制,我仍然对书中描述的“政治对文学的摧残”感到愤怒,几欲弃书,但最终还是读完了此书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文学”的部分。洪子诚先生“一体化”的叙述,更使我对这一时期的文学深...
評分学术的书,字字句句都是文本分析,在文学和社会政治之间构置起互文关系,以十七年文学为分析对象,讲述1949-1966年间“革命之后”的故事,从文本的裂隙中,描述社会主义的“生产装置”,透视其中的各种矛盾,以及压抑矛盾的正当性生产中,又如何生产出了无理性,结合历...
評分蔡老师在这本书里讨论了社会主义前三十年的革命及其叙事,他力图呈现出革命及其叙事的本来面貌,也就是所谓的回到革命本身的问题,然而不可避免的,他的这种回到本身的冲动,是跟八十年代以来的革命重述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社会主义的后三十年,那么他的这种对社会...
評分最初接触到“十七年文学”这一概念,是通过洪子诚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尽管作者文笔十分克制,我仍然对书中描述的“政治对文学的摧残”感到愤怒,几欲弃书,但最终还是读完了此书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文学”的部分。洪子诚先生“一体化”的叙述,更使我对这一时期的文学深...
革命·敘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