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来王阳明

五百年来王阳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郦波 著
出品人:
页数:306
译者:
出版时间:2017-8
价格:6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4679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王阳明
  • 郦波
  • 知行合一
  • 历史
  • 传记
  • 好书,值得一读
  • 百家讲坛
  • 文学
  • 王阳明
  • 心学
  • 明代哲学
  • 思想史
  • 修身之道
  • 阳明心学
  • 中国哲学
  • 个人修养
  • 精神自由
  • 知行合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结合两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史,生动讲述了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的传奇人生,讲述了王阳明在千磨万击的人生困厄中创建心学的历程,系统梳理了知行合一大智慧,并展开了卓有见地的阐发。

作者简介

郦波,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民阅读形象大使,“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文化嘉宾,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已主讲《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救时宰相”于谦》、《清官海瑞》、《评说曾国藩家训》等系列。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完人之问与心学之问
传奇开始的地方
完人之问
心学之问
第二章 父亲那座山
叛逆少年
习惯了杰出的父亲
碰撞和较量
第三章 理学那道坎
失踪的新郎
竹林中的感悟
另辟蹊径
第四章 宦官那个坑
初涉官场
刘瑾乱政
只身斗八虎
第五章 生死那道关
诏狱里的蜕变
千里逃亡
赴任龙场
第六章 龙场悟道
观悟生死
岩中花树公案
心外无物
第七章 心学的价值担当
心学不是禅悟之学
拿起而非放下
犀利而非圆融
第八章 伟大的知行合一
席书拜师
徐爱的问题
知行如何合一
第九章 事上练
工作即修行
洞悉全局的智慧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第十章 致良知
事上见良知
为政以开导人心为本
人人皆是圣人
第十一章 最爱是讲学
栽培灌溉之功
朱陆之辩
心学南迁
第十二章 心学也是心理学
临危受命
声威退敌
无间道
第十三章 破山中贼易
心学的精髓
文人治军的智慧
舍近求远见奇功
第十四章 破心中贼难
破贼与长治久安
政绩观
檄文胜情书
第十五章 秋风扫落叶
分而治之
除恶务尽
百战自知非旧学
第十六章 三个“七零后”
两位才子的交集
宁王的野心
三人好做事
第十七章 两个余姚人
王阳明的周旋
孙燧的死磕
朱宸濠的疏忽
第十八章 心智的较量
心理战
赌徒与守财奴
鄱阳湖大捷
第十九章 艰难时世
命运与抉择
体制之贼
自作孽不可活
第二十章 心学归于致良知
大礼议事件
此心安处是吾乡
意外的收获
第二十一章 天泉证道四句教
第三次悟道
四句彻上彻下语
光不止在烛上
第二十二章 战或不战屈人之兵
不战屈人兵
来之不易的和平
意外之战
第二十三章 此心光明
听从内心的声音
漫漫归途
历史的回响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那天和朋友聊天突然对阳明心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就找书来阅读一番。郦波教授的这本书更侧重于王阳明生平的介绍,但就阳明心学的解读稍显浮光掠影,还是有几分茫然。就权作一本了解王阳明其人其事的书籍与心学的启蒙读物吧。 阳明先生一生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平江西匪患、平宁...  

评分

这书大概是电视上百家讲坛之类的节目的讲稿,口语化太严重,虽然读起来轻松,但在讨论深刻一点的内容时就没有深度,讲不透。而且为了跟观众互动,有些插科打浑的东西、一些浅薄的网络语言,在书里读到就有点奇怪了。 王阳明的生平故事讲得挺好。但对于心学在哲学上到底意义何在...  

评分

我在多年以前,就曾经细读过《传习录》,以之为天下第一等书。这几天在路途中听听闲书,也算读过了《五百年来王阳明》,不禁更深地觉得,王阳明作为中国思想史上绕不过的人物,其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足以名垂万世,为世人所景仰。 本书可以认为是基于思想发展历程写作的王阳明...  

评分

卢梭云:“人生而自由,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生而为天地所困,要重开天地,另起炉灶,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心学四句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外无物,心即理;知行合一,事上练;格物致知,致良知。 冥行妄作与好说空...  

评分

没有跟风市面上各类研究心学理论的高深书籍,选择这本人物传记类型的书,就是希望先了解王阳明的其人其事,再来探索心学到底是什么。 全书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王阳明一生的重要事迹和心学间的相互联系,纵观王阳明一生遇困、悟道、平乱的经历,正是心学创建、完善、实践的过程...

用户评价

评分

看书名貌似是阳明心学500年传播影响,实是以通俗方式,从立德、立功、立言角度讲述的阳明传记,在内容上无新。为求有趣,素材虚实皆用,评述多有迎合夸大处,作为入门尚可读,对于了解王阳明及其心学者可略过。

评分

演讲稿,浅显接地气部分我觉得没问题,可大问题却出在作者本人的价值认知上,这种认知又和他接触的环境有关。看演讲我其实觉得郦波老师还行,不是不接受意见型的,若换个学术环境估计会成为更好的老师。第一,论自杀高中生的时候他觉得这是自我的自私,宣称人的生命价值在于本人之外的东西,否认了自我价值的可能性。第二,他觉得一个哲学论派的成功等于正确,最后一章反复强调心学的正确和必学性,这又是可笑的片断。哲学不过是各持三观的人的自由选择,各适其适罢了。第三,暂且不论心学,郦波对于佛道的理解是错误的,他说佛教单论圆滑而阳明不圆滑因此心学不佛教,这也太没有逻辑了。对于顿悟,格物,悟道等等的区别也没有细致说明。此书完全是通俗读物,只是我对郦波非通俗的书能写到什么程度而持保留意见。

评分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分别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界限这么清楚。。。

评分

非常不错,比学术书易读,比流行书深刻

评分

主观定论多如牛毛,说王阳明打仗平匪如三国说诸葛近妖,什么红学,鲁迅学,心学,曾国潘学养了一大批学者。单位发的书,许多同事看完觉得好,所以一目十行居然也看完了。有正版二手书,十块钱,需要的联系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