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第一哲學,即哲學的哲學,或稱元哲學。這是哲學的根基,西方哲學把形而上學作為第一哲學。在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哲學的核心概念,公認有笛卡爾的“思”和黑格爾的“存在”,趙汀陽此著提齣並論證,哲學還需要“行”作為支點,現代哲學要從“思”的問題轉嚮“行”的問 題,從反思物的世界轉嚮反思事的世界,事的世界就是人創作齣來的生活,接續瞭他一貫的主張——哲學旨在討論關於可能生活。
趙汀陽的哲學著作,特點在其很強的思辨能力和曉暢的文字錶達,邏輯縝密而又彆開蹊徑,讀來給人以思想的樂趣。他的哲學研究路徑是,運用西式哲學的方法,處理中國思想的問題,因而既有西式哲學的邏輯性,又具有中國哲學的旨趣,故其思想被稱譽為“中國人的形而上學”。
趙汀陽,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兼任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北京講座教授”,歐盟國際跨文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常委,清華大學倫理和宗教中心客座研究員,北京大學應用倫理學中心客座研究員,浙江大學哲學係客座教授,東北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客座教授。
《第一哲学的支点(前言)》: 可能所以困惑 本书思考与每个人存在相关的形而上问题。思考自然的伟大秘密也许需要天才,但反思人的渺小仅仅需要诚实,因为生活的秘密无处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明显可见,除非视而不见或者知而拒之。 我忘了维特根斯坦在哪里说过:别人走远了,...
評分读赵汀阳的著作,常能感到某种思想的魅力,即使是在你并不完全同意其观点的情况下。赵汀阳的有趣,在于他对既有观念的顽强挑战,外加其犀利的笔锋。但他在《第一哲学的支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一书的写作上,在用笔方面,较以往似有所收敛。不过,此书的内...
評分 評分这本书在清晰上我觉得可以和陈嘉映的《说理》媲美。而其更可贵之处是用自己的问题意识重新梳理了通常被教科书式哲学史处理的思想资源。 哲学就是哲学史,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用随笔方式处理哲学史的写作,与一般的哲学随笔,如叔本华、陈嘉映等的作品相比,更有其特殊的困...
評分对赵汀阳哲学的研究,始于2002年,从《论可能生活》到《年度学术、论证系列》到《第一哲学的支点》,读过他的每一部著作和论文。这本《第一哲学的支点》可以和他的论文《第一哲学的理由和困难(载于年度学术2005)》对照着看。 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赵汀阳经历了从美学、伦理学...
趙汀陽的問題在於,他完全用一個梳理前人的方式而試圖達到一個足夠理性的結果。 對中國哲學的瞭解似乎比較偏嚮孔子以及政治哲學比較多的老子、以及或許與西方接壤的性惡論荀子。能抓到實踐的層麵很不錯瞭,並且在實踐層麵中看到瞭未來的無限可能。頗有福柯、阿多的感覺,對禮的具體的普遍性亦有所提及。但是或許是其對於政治哲學的認識太過深入,導緻他依舊沒有以人的方式對待人,人與人在他眼睛裏就是隻有閤作或者對抗。所以要麼是列維納斯的絕對象徵的善,要麼就是霍布斯的絕對惡。並沒有意識到人其實並不追求這個,或者是晚近纔追求。將遊戲完全理解成博弈論真的是隻是用作比喻而缺乏常識。後半部分講的共在的點,個人理性的斷定標準應該修正,講哲學的部分很清楚,但是他顯然更加關注的是製度設計的部分,所以不近人情的感覺,最後還是釋放瞭下
评分“思想始於對感覺的背叛”。麵對世界,退避已然不夠,唯有收緊聚攏到所有可能性發散的源頭,纔有可能獲得有效的反思。作者所謂第一支點的概念無非如此,如果以其所分的Things、Language、Cogitatum、Facts四個世界來界定,還很不容易弄清這個支點所屬何處。當然,隨筆式的哲學寫作能夠把問題化繁為簡,雄辯的言辭清晰的筆路以及優美的語句能夠為旁人勾描漂亮得圖景,也足以讓讀者迷醉於思考的愉悅,但是引導齣的結論未必過於單純。做事(facio)就是創世(Creo),似乎是要予人莫大勇氣的生存哲學,這不跟“擼起袖子加油乾”的口號是一迴事麼。尤其第三部分寫得太中國趣味瞭,來不及辨析上下文中具有同樣語言符號的字段是否指示一緻的概念。或許,說這麼多也無益吧,作者的意思就是“能動手盡量彆吵吵”…
评分前麵本體論轉認識論已經是共識瞭,後麵的用列維納斯的主體間性來彰顯存在論,其實可以想到更多,比如策展就是主體性轉嚮主體間性的實踐行為?
评分作者纔氣縱橫,學貫中西,融匯古今,思想深邃且充滿創造力,語言乾淨利落,邏輯嚴密。全書圍繞為第一哲學(存在論)尋找除“我思”(cogito)之外更堅實的支點展開論述,探討三個問題:1.哲學有什麼問題?2.世界有什麼問題?3.如何以解決哲學問題為解決世界問題提供齣路?作者對於各位哲人的思想要核有著精準的把握,雖然在細節上未必準確;對於中西思想的溝通並非錶麵上的概念比附而是在更深刻、更內在的層次上的融會貫通;關於共在的論述可以多講一些,稍顯單薄;第三部分中政治哲學的內容稍顯多瞭一些,形而上學的東西講得略少瞭些。總體上而言,作者對於行動的重視,強烈的問題意識,以及將哲學導嚮對生活世界的反思這一努力都十分契閤個人的取嚮,值得一讀再讀。
评分書中有些論點有些獨斷 但能感受到建構衝動。隻是覺得由共在建構齣來的秩序未必會讓人滿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