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来自《圣经·马太福音》11:12,“自施洗者约翰起,天国就陷入暴力当中,人们用暴力掠夺它。”
父母双亡的男孩塔沃特在婴儿时被狂热的基督教徒舅爷爷偷走,在荒林里当作先知的接班人培养。老人死后,他回到城中舅舅家,努力在否定自己先知的命运,却被内心不知名的力量左右,陷入宗教迷狂的同时,也犯下了暴力犯罪。
作家一方面为我们展现出基督信仰对于人性的扭曲,盲信而虔诚的信徒在现代教育、科技和文明的冲击面前人生图景变得困惑、顽固、荒诞,另一方面,不管信教与否,潜藏于生命个体的暴力和自我毁灭倾向促成了家族成员之间互不接受、无法宽容相待导致酿成最终的悲剧。
弗兰纳里·奥康纳
著名小说家和评论家,美国文学的重要代言人。曾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诸多奖项。三十九岁时死于红斑狼疮。
她的小说因有着荒凉、神秘、腐朽、离奇的特征而常被归类于“南方哥特式小说”。在其短暂的生命中,著有两部长篇小说、三十一篇短篇小说及大量的书评和影评。代表作有《智血》《暴力夺取》《好人难寻》等,被公认为是继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最杰出的作家。
文/夏丽柠 忽见题目,哑然失笑。读的是谁的奥康纳?当然是奥康纳自己的奥康纳了!此言说来绕嘴,但语意明确,奥康纳只属于她自己,还能属于谁?对于英语读者来说,读的一定是原汁原味的奥康纳。但是对于异域读者,却只能读译作。译者便是读者与作家之间的桥梁。那么,搭什么样...
评分《暴力夺取》:对信仰的断舍离,最终会有什么样的“自食其果”? 弃绝一种信仰,告别一种信仰,否认一种信仰,一句话,“断舍离”一种信仰,看起来,是一种伟大的革命,一种标心立异的创举,但这种“彻底否定”自己深受浸染的信仰,最后会换来一种什么样的结果? 举一个最简单...
评分信仰的疯狂之路 @ 平方 奥康纳并不是一个多产作家,作品屈指可数,即便如此,文学界还是对她顶礼膜拜。她因病身亡,文学界从此少了一个写作高手,不禁令人感到遗憾,倘若在世时间再长一些,一定还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带给后来者文学的熏陶和启迪。现在我们知道,她仅有...
评分一年前看《智血》认识了美国天才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当时阅读的感觉是如此清晰,以至于现在还能记得对她小说所流露出来的昏暗、阴郁充满了些须的排斥感。 但奥康纳何其人也?我想她绝不是轻而易举就变成了美国南部哥特式小说的翘楚。年仅39岁不幸去世,但她从20岁已开始创...
评分浓度很高,几乎每一句话都带着隐喻。“他的目光在男孩四仰八叉的单薄身上扫视,那身形似乎深深地迷失在了疲惫之中,可能永远都不会再动一动了。”像这样的句子,书中比比皆是。 (信仰使人)重生、(感受神的)召唤,这两个词,表面的中文意义很易懂,但背后潜藏的西方意义、基督...
人人都力图自救,人人都被水淹没。
评分【藏书阁打卡】因为《好人难寻》太精彩了,所以对这本长篇也满怀期待。不得不说奥康娜的长篇读起来并不如短篇那样有快感。《暴力夺取》是《好人难寻》中的一个短篇《你不可能比死人更惨》的扩充加长,行文也延续了短篇片段式呓语式的写作方式,情节也相对单薄,读完以后感觉像做了一场梦,空落落的什么也没抓住。
评分人人都力图自救,人人都被水淹没。
评分真是二流译者的译笔,好多句子读起来很难受。五星打给奥康纳,奇妙的比喻,白天见鬼情节。有没有好译者译她的长篇?
评分太厉害了…在施洗的大水没顶之后,神的仁慈再临,下一次将是烈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