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尼古特在《闹剧》中虚构了一个百岁老人,威尔伯·水仙-11·斯温医生,他身兼多重身份——美国最后一任总统,曼哈顿国王,同时也是爱因斯坦以后最有智慧的双胞胎中的弟弟。在重力的波动下,美国绿死病和阿尔巴尼亚流感横行,国家陷入内战。威尔伯一直留在白宫,直到没有公民需要领导为止,最后转移到荒凉的纽约,在那里写下了死前的最后一封信。
在《闹剧》里,冯尼古特沉思了战争、人类的狂妄自大以及一直承载的可怕且沉重的孤独。但是不可思议的是,这本书仍然充满了欢乐,荒谬、洞悉而从不绝望。或许,是因为智慧的可能性;当然,也是因为人类的张力。
库尔特•冯尼古特(Kurt Vonnegut,Jr.,1922—2007),美国作家,黑色幽默文学代表人物之一,1959年因《泰坦的海妖》成名,《纽约时报》称其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代表作有《猫的摇篮》《冠军的早餐》《第五号屠宰场》《没有国家的人》等。
荒诞不经、信口开河,明明心知作者在扯淡,还是沉迷其中不可自拔。这么会讲故事的作家,除了“门下走狗”无数的王小波,我只服库尔特﹒冯尼古特。信手拈来写灾难、病痛、死亡,满纸夸大其词的幽默感,连他本人也像被恶作剧捉弄的对象,且乐在其中。这位可爱的老头说:“恶作剧...
评分也就是说,他们都是纯真无邪的大猩猩,却没有太多的资源去搞恶作剧,而在我这个很老很老的老人来看,恶作剧正是人类存在的全部意义。 我一直将自己的童年记在心里,每逢遇到幼稚无知的病人时,我总是告诉自己:“这个人才刚刚降生在这个星球,还对它一无所知,也没有任何判断它...
评分文 | LY 在一本书中,冯尼古特引用了作家雷纳塔·阿德勒的话——作家即厌恶写作的人。这是一句有趣的话,也像是一种预言,正如好多作家都搞不清自己为什么写作一样,他们将爱施展于写作之中,而不是施展于搞清写作的目的。当事情想得过于明白,目的说得过于漂亮,行动便缺少了...
评分一口气看完后 不得不佩服库尔特 荒诞的想象 对于爱 的诠释是全新的 如果说不了解作者 经历的时代来看这部作品 几近完美 仅用体会其中 天才与死亡的快感 智识者存 一点没错 曼哈顿国王 烛台误会 疯狂未来与黑色幽默 ――“我站在这一片星星点点的摇曳微光中间,感觉自己就像上帝...
评分一口气看完后 不得不佩服库尔特 荒诞的想象 对于爱 的诠释是全新的 如果说不了解作者 经历的时代来看这部作品 几近完美 仅用体会其中 天才与死亡的快感 智识者存 一点没错 曼哈顿国王 烛台误会 疯狂未来与黑色幽默 ――“我站在这一片星星点点的摇曳微光中间,感觉自己就像上帝...
在我看来,劳莱与哈代之所以好笑,归根结底在于他们对待每一次考验都全力以赴。 他们从不放过任何机会,每一次都真心诚意地和命运较劲,看上去可爱得要命,又可笑到极点。 爱情向来不值一提。它在我看来一点都不重要。 那什么看来才重要?真心诚意地和命运较劲。 爱若存在,你自会发现它。我认为去寻找它是愚蠢的事,并且常常有害无益。 当那些从传统来讲本应相爱的人们吵起来的时候,我希望他们能对彼此说,“请少一点爱,多点一般礼貌。”
评分像冯内古特这般的作家找不到第二个……
评分嗯,带着人类需要的不一定是爱而是“一般礼貌”这个基本大前提开始看的。 被「但她不远千里从秘鲁来到这儿,只是为了传达半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听着!”她说。“听着!”她说。然后又是“听着!”,又一遍。」这边哭到。 「它发出的耀眼光芒照亮了整个大厅,炫目得就像当年在波士顿照耀着我和伊莉莎重逢的那枚照明弹。」 「它就是我和伊莉莎在贝肯山的高潮期间所写的那本育儿指南的装订本。 不知为何,我们在其中写尽了一切。 然后,时光流转。」 试问爱和一般礼貌谁会选后者呢 有得选吗 飞吧。
评分冯内古特倒的确是刻画了一个闹剧般的未来幻想世界,小说既透出几分荒诞,又不免同时揭示了人类文明病可能导致的末日路向。那个打嗝一般的“嗨嚯”给人留下的印象也足够深刻。
评分一部异想天开的启示录式的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