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海外中国研究 柯文 甲骨文丛书 海外汉学研究 甲骨文 社科 历史学
发表于2025-02-22
在中国发现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以费正清与列文森为代表,认为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缺乏内部动力突破传统框架,只有经过19世纪红叶西方冲击之后,才能向近代社会演变。相反,柯文则认为对中国社会的研究应避免以西方社会发展模式为标准,反对把非西方社会的历史视为西方历史的延续,倡导以中国本身为出发点,深入精密地探索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动力和形态结构,并力主进行多科性协作研究。美国史学界第一次对中国中心观做出明确详细的描述,也是对几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三种主要模式进行批判性总结的第一部著作。
每一位研究中国的历史学者都应该阅读此书。柯文揭开了塑造和扭曲美国关于19、20世纪中国历史研究的隐藏假设。他道出了大多数美国历史学者对中国的过去所提的问题,以及他们据此写出的历史,既受他们自己的文化偏见所限制,也为中国自身的历史现实所左右……一次提升意识的体验。——《美国历史评论》
柯文,1934年生,美国韦尔斯利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中国与基督教:传教运动与中国排外主义的发展(1860—1870)》(1963年)、《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1974年)、《在中国发现历史》(1985年)《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等。
译者简介
林同奇,1923年生于北京。1941年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两年后转入重庆北碚复旦大学历史系,194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起先后在香山、北京西郊、张家口和洛阳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任教,长达35年之久。1984年赴美,先后在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哈佛大学东亚系和哈佛燕京学社任研究员(Associate)直至2015年7月去世。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与美国学术思想。发表中英文论文约40余篇,译著数本,专著代表作为《林同奇文集:人文寻求录——当代中美著名学者思想辨析》。
张隆志,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供职于台湾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并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台湾社会文化史、比较殖民史、史学史及公共历史。已出版研究专著《族群关系与乡村台湾》,口述历史《坐拥书城》(合著),史料集《恩典之美》(合编),以及中英日韩文学术论文多篇。
肖艳明,华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前瑞士银行香港分行董事总经理,哈佛大学香港同学会前会长。
梳理美国关于中国近代史著作,点评作者观点,认为应该放弃1840与西方冲击-中国回应作为传统与现代分野的研究方式,应该更微观的更中国视角的来审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与内驱因素。对我来说是很好的大型近代史书目
评分其实是柯文对美国汉学的反思,可惜写得早了点,现在能有这么一本点评各家的就好了。
评分蛮可以和《重构近代中国》对照读,此本考察美国研究中国近代问题的三个范式,而《重构》也如是。
评分收的第3个版本。再次重读此书已无当年的激动矣,毕竟许多观点现在已经成为常识了。
评分這個版本最容易看。
没有中心的中国中心观 ——关于近代史研究立场、模式与方式的思考 上世纪八十年代,柯文著作《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在美国出版,此书在全面批判战后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模式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他所倡导的“中国中心观”。他指出战后美国学者的著作“...
评分 评分几点说明: 1,中国中心观属动态观点,强调历史发展中对立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现象。 2,历史描绘的精细化使得“区分”的重要性得到彰显,而“综合”却被低估。 3,中国中心观在美国崛起事实上采用了“内部取向”的研究策略。 研究中国近代史时一改之前将西方作为主体...
评分在读这本书之前,多次尝试读汉学家的著作,但是都没有一本是能读到其一半的。往往是书的名字和它的选题很吸引,但是我的思维有点转不过来,还有文字味如嚼蜡,实在是很难坚持。读这本书是因为一位老师的推荐,而且老师还亲自把书借给我,我当然要认认真真的读啦! 这本书我觉得...
评分在中国发现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