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发现历史

在中国发现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美] 柯文 (Paul A. Cohen)
出品人:
页数:358
译者:林同奇
出版时间:2017-4-1
价格:65.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20106054
丛书系列:甲骨文丛书
图书标签:
  • 历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柯文
  • 甲骨文丛书
  • 海外汉学研究
  • 甲骨文
  • 社科
  • 历史学
  • 中国历史
  • 历史发现
  • 文化探索
  • 古代社会
  • 历史研究
  • 文明传承
  • 考古发现
  • 历史地理
  • 文献研究
  • 历史脉络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以费正清与列文森为代表,认为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缺乏内部动力突破传统框架,只有经过19世纪红叶西方冲击之后,才能向近代社会演变。相反,柯文则认为对中国社会的研究应避免以西方社会发展模式为标准,反对把非西方社会的历史视为西方历史的延续,倡导以中国本身为出发点,深入精密地探索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动力和形态结构,并力主进行多科性协作研究。美国史学界第一次对中国中心观做出明确详细的描述,也是对几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三种主要模式进行批判性总结的第一部著作。

每一位研究中国的历史学者都应该阅读此书。柯文揭开了塑造和扭曲美国关于19、20世纪中国历史研究的隐藏假设。他道出了大多数美国历史学者对中国的过去所提的问题,以及他们据此写出的历史,既受他们自己的文化偏见所限制,也为中国自身的历史现实所左右……一次提升意识的体验。——《美国历史评论》

作者简介

柯文,1934年生,美国韦尔斯利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中国与基督教:传教运动与中国排外主义的发展(1860—1870)》(1963年)、《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1974年)、《在中国发现历史》(1985年)《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等。

译者简介

林同奇,1923年生于北京。1941年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两年后转入重庆北碚复旦大学历史系,194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起先后在香山、北京西郊、张家口和洛阳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任教,长达35年之久。1984年赴美,先后在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哈佛大学东亚系和哈佛燕京学社任研究员(Associate)直至2015年7月去世。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与美国学术思想。发表中英文论文约40余篇,译著数本,专著代表作为《林同奇文集:人文寻求录——当代中美著名学者思想辨析》。

张隆志,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供职于台湾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并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台湾社会文化史、比较殖民史、史学史及公共历史。已出版研究专著《族群关系与乡村台湾》,口述历史《坐拥书城》(合著),史料集《恩典之美》(合编),以及中英日韩文学术论文多篇。

肖艳明,华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前瑞士银行香港分行董事总经理,哈佛大学香港同学会前会长。

目录信息

批判精神的内化
中文版前言
“中国中心观”:特点、思潮与内在张力
英文平装再版序言
2010年新版序言
序言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对西方之回应”症结何在?
第二章 超越“传统与近代”
第三章 帝国主义:是现实还是神话?
第四章 走向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国史
索引
东亚研究所学术成果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一书,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刮起了范式革命的旋风,柯文在其书中批判了在美国学界研究中国近代史比较流行的几种范式,其中主要的有:冲击——回应模式、传统——现代模式以及帝国主义模式,这几种模式的主要缺陷在于容易使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陷入西方...  

评分

评分

“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作为一个中国人读了一个美国历史学家写得《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上面那句话最先蹦入我的脑海中。这句话出自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萨义德将其引用,放在自己《东方学》一书的开头。马克思似乎...  

评分

评分

一本系统反思美国的中国史研究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书,作者在批评了冲击—回应模式、现代化模式和帝国主义模式之后,提出应该改变这三种模式所共有的缺陷,就是西方中心观的中国史研究,而应该采取中国中心观。换言之,从“局外人”的视角向“局内人”转变。 先放下中国中心...  

用户评价

评分

這個版本最容易看。

评分

這個版本最容易看。

评分

美国学者柯文关于海外中国研究方法论探讨的名著,在对冲击—回应说、传统—现代说和帝国主义说这三种西方中心论学说进行详细述评的基础上,提出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应采取尊重中国现实的中国中心史观的观点。本书同时也是一部关于海外中国研究学术史和重要文献的梳理性论著,值得细读。

评分

在第一章“抗外运动”中,柯文基于情绪的不同而将排外主义分为四类:各阶层共有的愤怒为中心的排外主义;受过教育的阶层以恐惧为核心的排外主义;受过教育阶层以蔑视为核心的排外主义;日益增多的中国雏形民族主义者所特有的以自愧为核心的排外主义。柯文认为,只有最后一种才是中国针对西方本身提出的问题所作出的总回应的一部分,其他三种则比较含糊。

评分

在第一章“抗外运动”中,柯文基于情绪的不同而将排外主义分为四类:各阶层共有的愤怒为中心的排外主义;受过教育的阶层以恐惧为核心的排外主义;受过教育阶层以蔑视为核心的排外主义;日益增多的中国雏形民族主义者所特有的以自愧为核心的排外主义。柯文认为,只有最后一种才是中国针对西方本身提出的问题所作出的总回应的一部分,其他三种则比较含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