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对德意志的暴政

希腊对德意志的暴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英] 伊莉莎·玛丽安·巴特勒
出品人:
页数:507
译者:林国荣
出版时间:2017-6-5
价格:7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20108171
丛书系列:甲骨文丛书
图书标签:
  • 德国
  • 希腊
  • 思想史
  • 政治哲学
  • 艺术史
  • 艺术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伊莉莎·玛丽安·巴尔特
  • 希腊
  • 德意志
  • 暴政
  • 历史
  • 政治
  • 战争
  • 专制
  • 欧洲
  • 古代
  • 权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研究了希腊的艺术与诗歌对德国18世纪以来的伟大作家的影响。全书分为8章,第1章是概论,第2章到第8章依次论述了希腊对温克尔曼,莱辛与赫尔德,歌德,席勒,荷尔德林,海涅,施里曼、尼采、斯皮特勒、斯蒂芬乔治的影响。作者在概论中对德意志的文化和精神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也对全书的框架做了简洁的说明。在接下来的7章中,作者以温克尔曼为起点,开始论述希腊在艺术、心理、哲学、文化上对德意志的伟大作家的影响。但作者不局限于研究希腊对他们的影响,也着力分析德国伟大作家之间的相互影响,比如温克尔曼对后来的作家的影响,歌德对其之后的作家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这些作家身上随处可见。此外,从这些伟大作家的作品中,巴尔特读出了他们对德意志的身份认同,挖掘了其中复杂之处。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伊莉莎•玛丽安•巴特勒(Eliza Marian Butler,1885—1959),毕业于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德意志问题专家,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位于俄国和马其顿前线的苏格兰阵营的翻译及医护人员,后任教于剑桥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希腊对德意志的暴政》是其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初版于1934年,曾遭纳粹毁禁,战后成为英语世界的经典。

译者简介:

林国荣,哲学博士,宜春学院公法与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心研究员,“海国图志”丛书编委。

目录信息

目录
第一章 概要
第二章 发现者:温克尔曼(1717-1768)
1. 希腊今生
2. 罗马
3. 爱欲
4. 宿命
5. 拉奥孔神话
第三章 阐释者们:莱辛(1729-1781)与赫尔德(1744-1803)
1. 莱辛现身
2. 拉奥孔重现
3. 赫尔德回应“拉奥孔”
4. 入侵
第四章 创造者:歌德(1749-1832)
1. 普罗米修斯
2. 伊菲革涅亚
3. 意大利
4. 温克尔曼的罗马
5. 荷马家族
6. 海伦娜
7. 恶灵
第五章 敌对者:席勒(1759-1805)
1. 战败的“巨人”
2. 青年剧
3. 希腊诸神
4. 滚蛋吧!
5. 命运
第六章 殉道者:荷尔德林(1770-1843)
1. 伊卡路斯
2. 着魔
3. 狄俄迪玛
4. 苍白的加利利人
5. 斯卡达内利
第七章 反叛者:海涅(1797-1856)
1. 路西法
2. 作为鬼魂的诸神
3. 作为魔鬼的诸神
4. 流亡中的诸神
5. 欢迎你,酒神巴克斯!
第八章 余波
1. 温克尔曼再生: 海因里希•施里曼(1822-1890)
2. 酒神: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
3. 神话家:卡尔•斯皮特勒(1845-1924)
4. 秘法家: 斯蒂凡•乔治(1868-1933)
5. 结论
原始资料选
索 引
附论 暴政都是人类自己建立起来的(林国荣)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文/柴刀下山 “潘多拉:噢,父亲,让我们死去吧! 普罗米修斯:还没到时候。” 暴政之下,必是毁灭。 作者大约是从毁灭的角度,才将希腊艺术定为暴政的主动实施者。 然而,这是错误的。 希腊艺术于公元前12-公元前1世纪形成,她就在那里,和谐而静美。所以当18世纪的德国艺术家...

评分

【已刊于2018年4阅 17日《澎湃 上海书评》: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77773】 一、关于问题 1935年,五十岁的英国学者伊莉莎·玛丽安·巴特勒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她平生最著名的作品:《希腊对德意志的暴政:论希腊艺术与诗歌对德意志伟大作家的影响》...  

评分

【已刊于2018年4阅 17日《澎湃 上海书评》: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77773】 一、关于问题 1935年,五十岁的英国学者伊莉莎·玛丽安·巴特勒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她平生最著名的作品:《希腊对德意志的暴政:论希腊艺术与诗歌对德意志伟大作家的影响》...  

评分

三天时间我看完了这本书,恐怕对它的喜爱真的只能停留在封面的设计上了。第一章概要里那句话在之后的展开中只让我感到浓厚的失望,乃至愈加绝望。 引用结尾译者附论里的内容,这本书解释“民族灵魂之历程,诙谐背后隐藏着苦痛,苦痛当中又透设出戏谑。”是的,戏谑。这种戏谑自...  

评分

【已刊于2018年4阅 17日《澎湃 上海书评》: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77773】 一、关于问题 1935年,五十岁的英国学者伊莉莎·玛丽安·巴特勒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她平生最著名的作品:《希腊对德意志的暴政:论希腊艺术与诗歌对德意志伟大作家的影响》...  

用户评价

评分

极佳的阅读体验,闪耀着洞见,但结论并不持续的可信赖

评分

個人覺得,就算是軼事,也還挺有意思的。毛姆不也好這口嘛?學術,怎麼可能沒有都是正襟危坐的不給有趣留一絲的空隙呢。

评分

极佳的阅读体验,闪耀着洞见,但结论并不持续的可信赖

评分

德意志被希腊理念强暴的过程。文笔极度风格化,极度的意识形态立场。不被纳粹禁就怪了。

评分

这本书不是严谨的学术分析,而是散漫的文艺评论,过多含混和断言和修辞替代了必要的论述。其中有些章节写的还比较紧凑,还有些章节则过于松散,找不到主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