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格兰特·威金斯 杰伊·麦克泰格
出品人:
页数:415
译者:闫寒冰
出版时间:2017-3
价格:6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755658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教育
  • 教学设计
  • 教育学
  • 教育设计
  • 教学与教育
  • 核心素养课程改革
  • 专业类-教师知识/教练技能
  • 课程设计
  • 教育理论
  • 教学设计
  • 课程开发
  • 理解型学习
  • 教师培训
  • 教育改革
  • 核心素养
  • 逆向设计
  • 实践指南
  • 教育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什么是理解?它和知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理解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我们如何知道学生达到了这个目标?在当前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建设一套严谨的、有吸引力的课程体系,关注理解,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

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中回答了这些问题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问题。自1998年两位作者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这一理念引入教育领域开始,世界各地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用了UbD框架。通过借鉴大量教师的实践反馈,两位作者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UbD理念进行修订和补充,用于指导教育工作者的课程体系建设、评估和教学设计。本书以优化的UbD模板为核心,借助各学科领域大量的实践策略、工具和案例,解释了逆向设计的基本原理;对一些关键概念作了清晰透彻的阐释,比如大概念和基本问题;并关注理解六侧面如何丰富学生的学习。本书为教师设计者建设课程体系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路径,确保学生获得更为有效的学习体验。

作者简介

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

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真实性教育”(Authentic Education)的负责人。威金斯为学校、学区和教育部门提供关于各种改革问题的咨询服务,并参与了一些重大教育改革项目,包括佛蒙特州的档案袋系统和精英学校联盟。他建立了一个卓越的教育共同体,专注于教育评估改革,还为北卡罗来纳州和新泽西州设计了一套以学生表现为基础的、由教师实施的档案袋评估模型。他的工作已得到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杰拉尔丁·R·道奇基金会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

威金斯是教育评估方面的专家,著有Educative Assessment、Assessing Student Performance等;还在教育类核心期刊EducationalLeadership、Phi Delta Kappan等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杰伊·麦克泰格(Jay McTighe)

目前是马里兰州评估委员会的主任。麦克泰格在充实而多元的教育工作经历中积淀和发展了丰富的经验,曾参与马里兰州教育厅的学校提升工程,通过协调全州之力来开发教学策略、课程模型和评估流程,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曾做过马里兰州乔治王子县的学校教师、资源专家和项目协调人。他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经验丰富,常常作为专家参加国家、州、地区的会议和工作坊。

麦克泰格在一些核心期刊和书籍中发表了多篇文章,包括Educational Leadership、Developing Minds等;与人合著了三本有关评估的专著,包括Assessing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Assessing Student Outcomes:Performance Assessment Using the Dimensions of Learning Model和EvaluationTools to Improve as Well as Evaluate Student Performance。

目录信息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绪论
设计的两个误区
本书内容
本书受众
关键术语
关于本书可能误解的解释
提醒与说明
第一章逆向设计
为什么“逆向”是最好的
传统设计的两个误区
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
逆向设计模板
设计标准
设计工具
鲍勃•詹姆斯的逆向设计实践
关于设计过程的几点说明
预览
第二章理解“理解”
理解作为有意义的推断
理解的可迁移性
理解作为名词
专家盲点
理解的证据
学生的误解以及我们的感悟
第三章明确目标
标准制定
解析标准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大概念和核心任务?
一个确定了优先次序的框架
发现大概念的更多建议
教师的“新装”
根据迁移任务制定目标
鲍勃•詹姆斯的逆向设计实践
总结
第四章理解六侧面
侧面1:解释
侧面2:阐明
侧面3:应用
方面4:洞察
方面5:神入
侧面6:自知
理解六侧面对教与学的关键启发
第五章基本问题:通向理解之门
问题:大概念航标
是什么使一个问题成为基本问题?
技能领域的基本问题
专题性与综合性的基本问题
对基本问题更细致的研究
基本问题:强调多元
提出基本问题的技巧
使用基本问题的技巧
围绕开放问题架构工作的重要性
鲍勃•詹姆斯的逆向设计实践
预览
第六章架构理解
辨别理解的特征
界定理解
主题性理解和综合性理解
理解与事实性知识
对技能的理解
内容标准和理解
确定和架构理解的技巧
理解和发展的问题
回顾勾股定理
理解作为目标
对可预料误解的认知
要认识到可能不只有一种理解
理解的不可靠性和多元化
鲍勃•詹姆斯的逆向设计实践
总结
第七章像评估员一样思考
三个基础性问题
一个非自然的过程
从“快照”到“剪贴簿”
真实表现——必要而非虚饰
围绕问题而不只是围绕练习进行设计
使用GRASPS架构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任务的教学片断
使用理解六侧面作为评估蓝图
为评估使用基本问题
围绕证据进行
鲍勃•詹姆斯的逆向设计实践
预览
第八章指标和效度
对指标的需求
从指标到量规
用量规评估理解
基于指标和量规进行逆向设计
侧面和指标
根据学生工作来设计和完善量规
效度的挑战
逆向设计中的效度自评
信度:对评估模式的信心
通用指导原则
本章结束前的提醒
第九章设计学习
最佳设计兼具吸引力与有效性
最佳设计的特点
教学计划中的WHERETO要素
W——学习方向(Where)和原因(Why)
H——吸引(Hook)和保持(Hold)
E——探索(Explore)和体验(Experience),准备(Equip)和使能(Enable)
R——反思(Reflect),重新考虑(Rethink)与修改(Revise)
E——评价(Evaluate)工作及进展
T——量身定制(Tailor)
O——为最佳效果而组织(Organize)
将设计元素有效整合的技巧
鲍勃•詹姆斯的逆向设计实践
下一个问题
第十章为理解而教
灌输与揭示
教材和为理解而教
教师的主要作用:设计正确的体验
揭示:深入主题的过程和论证
突破过度简化:质疑过去和现在的理解
对教学时间和方式进行更多有目的的思考
回到营养单元
谨防习惯和舒适引发的自我欺骗
将教学类型与内容类型相关联
时机就是一切
需要更多的形成性评估
理解以及知识与技能的应用
鲍勃•詹姆斯的逆向设计实践
预览
第十一章设计过程
设计入门
修订已有设计
标准,而非“菜谱”
设计中不可避免的困境
解决困境的拙见
调整
第十二章宏观设计:将UbD作为课程框架
多大算大?
将基本问题作为课程和学科的基础
跨学科的问题
围绕表现性任务制定课程框架
从任务到量规
为了理解将“范围和序列”用于课程
内容的逻辑VS理解内容的逻辑
重新思考范围及序列
激发兴趣与反思、再反思
螺旋式课程
更好的课程大纲
第十三章“虽然如此,但是……”
错误观念1:“虽然如此,但是……我们不得不为了应试而教。”
错误观念2:“虽然如此,但是……我们有太多内容要讲。”
错误观念3:“虽然如此,但是……这项工作太难,而且我也没时间。”
结论
后记:开始行动吧
通过合作提高成效
行动胜于空谈
附录:6页模板范例
术语表
参考资料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是一本挺好的工具书,就是翻译的有的地方看起来有点深奥。书里面表现性任务的设计提现了对基本问题的理解,结合GRASPS以后更加真实和全面,它可以和一般的学习任务分开来看,重点作为引导“学”的指向标,并且它更能体现理解。建议在操作的时候参考课标内容的六模块和核心素...

评分

这本书是安妮何推荐的,如果是一句话总结我的心得,那就是相见恨晚! 这是一本特别接近本质的教学设计的书,立足于学习科学、习得理论、认知科学、教学法等等的靠谱结果,真正从教育的目的、学习者的接收的角度来思考教学设计,并提出了非常有指导意义的框架和详细的设计步骤,...  

评分

这是一本挺好的工具书,就是翻译的有的地方看起来有点深奥。书里面表现性任务的设计提现了对基本问题的理解,结合GRASPS以后更加真实和全面,它可以和一般的学习任务分开来看,重点作为引导“学”的指向标,并且它更能体现理解。建议在操作的时候参考课标内容的六模块和核心素...

评分

这是一本挺好的工具书,就是翻译的有的地方看起来有点深奥。书里面表现性任务的设计提现了对基本问题的理解,结合GRASPS以后更加真实和全面,它可以和一般的学习任务分开来看,重点作为引导“学”的指向标,并且它更能体现理解。建议在操作的时候参考课标内容的六模块和核心素...

评分

这本书是安妮何推荐的,如果是一句话总结我的心得,那就是相见恨晚! 这是一本特别接近本质的教学设计的书,立足于学习科学、习得理论、认知科学、教学法等等的靠谱结果,真正从教育的目的、学习者的接收的角度来思考教学设计,并提出了非常有指导意义的框架和详细的设计步骤,...  

用户评价

评分

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只读一遍有些云里雾里。

评分

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只读一遍有些云里雾里。

评分

特别棒

评分

因为对一些专业词语陌生,所以读起来有点不顺畅。理论借鉴意义较大,但具体还得靠自己去亲身实践。

评分

继续重读的书。不仅仅是树立一种模式,更是要推倒强大的习惯之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