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主编并撰写导论
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文献汇编与评论的完美结合
◎ 编辑推荐
费正清提出的“冲击-回应”理论,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海内外关于近代中国的研究。本书将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文献组织在“冲击-回应”的理论框架下,将原本零散的史料整合起来,探讨了在西方挑战的刺激 下,中国长久稳定的意识形态和知识阶层做出了怎样的回应。
现代读史更多的是接受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如果可以直接接触第一手的原始史料,每个人又会看到怎样不同的历史面向呢?这本史料与评论的汇编是我们的尝试。
◎ 内容简介
本书在“冲击-回应”模式的框架下,试图分析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条重要的线索:面对西方的强势扩张,中国精英阶层如何理解这个陌生的文明,以及如何存续本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体制。本书通过选取近代历史文献中的部分核心史料和经典篇章,全景式地展现了近代中国几代先锋人物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 名人推荐
如何认识西方是近代中国的思想主题。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对西方的认识由表及里、从浅到深的历史发展过程。本书为我们理解这一历史过程提供了基本文献和入门初阶。
——欧阳哲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非常重要的作品。我们甚至无法以三言两语概括本书所呈现史料的珍贵性。作者在介绍本书的写作背景时对这部作品做了精彩勾勒,他们对近代中国思想家的评论极具启发性。
——《美国历史评论》
对于那些喜爱思想史的人来说、本书是对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思想领域的文献的汇编及评论的完美结合。作者将学界的研究成果精炼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模式。
——《美国政治与社会科学院年鉴》
费正清(John K. Fairbank, 1907—1991),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
邓嗣禹(1905—1988),湖南常宁人,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
译者陈少卿,河南开封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主攻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http://www.hup.harvard.edu/catalog.php?isbn=9780674120259&content=toc Reigns of the Ch’ing (Manchu) Dynasty I. The Problem and Its Background 1. Introduction 2. Some Elements in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 Tradition a. Some Early Ch’ing “Nationalist” T...
评分用冲击与回应这样的模式来考察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我不知道费老是否是这一模式的创始人,但我觉得费老在序言中对中国史学界后起之秀的期待现在可以算得上是实现了。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比费老这书要写得好。 费老这书用人物来串起整个近代史,总觉得有些凌...
评分研究中国近代史,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那就是汉学家,尤其是美国汉学家,在这些汉学家中最有名可能要算我们中国人熟悉的费正清了,他提出了关于中国近代史著名的“冲击-回应”说,对中美两国的近代史研究都影响深远。 费正清关于“冲击-回应”说的开山之作便是最近刚刚引进中...
评分http://www.hup.harvard.edu/catalog.php?isbn=9780674120259&content=toc Reigns of the Ch’ing (Manchu) Dynasty I. The Problem and Its Background 1. Introduction 2. Some Elements in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 Tradition a. Some Early Ch’ing “Nationalist” T...
评分研究中国近代史,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那就是汉学家,尤其是美国汉学家,在这些汉学家中最有名可能要算我们中国人熟悉的费正清了,他提出了关于中国近代史著名的“冲击-回应”说,对中美两国的近代史研究都影响深远。 费正清关于“冲击-回应”说的开山之作便是最近刚刚引进中...
选取的文献,基本可以勾勒出中国近代的思想流变
评分用“冲击-回应”模式考察了近代中国应对前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思想流变。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思想,使用了很多当时代表性精英人物的文字来记述那段历史。至少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官员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与救亡图存的努力。近百年时间,多少思想家被拍在沙滩上,多少后生前仆后继,又有多少普通人被时代裹挟碾压。一个难忘的、痛苦、巨变的时代。如何应对西方强势扩张、理解陌生文明,又如何在变革中存续自己的文化、政治和社会是直至今天的我们都需要思考探索的问题。
评分用“冲击-回应”模式考察了近代中国应对前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思想流变。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思想,使用了很多当时代表性精英人物的文字来记述那段历史。至少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官员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与救亡图存的努力。近百年时间,多少思想家被拍在沙滩上,多少后生前仆后继,又有多少普通人被时代裹挟碾压。一个难忘的、痛苦、巨变的时代。如何应对西方强势扩张、理解陌生文明,又如何在变革中存续自己的文化、政治和社会是直至今天的我们都需要思考探索的问题。
评分史料罗列
评分印象最深的还是《敬告青年》,自主的而非奴隶的,科学的而非幻想的~150年过去了,我做到了嘛?可以做到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