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与回应

冲击与回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作者:费正清
出品人:
页数:376
译者:陈少卿
出版时间:2019-6
价格:72.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13922470
丛书系列:汗青堂
图书标签:
  • 费正清
  • 海外中国研究
  • 中国近代史
  • 历史
  • 近代史
  • 中国史
  • 历史学
  • 社会学
  • 冲击
  • 回应
  • 社会变革
  • 历史进程
  • 政治响应
  • 文化变迁
  • 制度调整
  • 公众反应
  • 危机管理
  • 社会结构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费正清主编并撰写导论

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文献汇编与评论的完美结合

◎ 编辑推荐

费正清提出的“冲击-回应”理论,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海内外关于近代中国的研究。本书将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文献组织在“冲击-回应”的理论框架下,将原本零散的史料整合起来,探讨了在西方挑战的刺激 下,中国长久稳定的意识形态和知识阶层做出了怎样的回应。

现代读史更多的是接受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如果可以直接接触第一手的原始史料,每个人又会看到怎样不同的历史面向呢?这本史料与评论的汇编是我们的尝试。

◎ 内容简介

本书在“冲击-回应”模式的框架下,试图分析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条重要的线索:面对西方的强势扩张,中国精英阶层如何理解这个陌生的文明,以及如何存续本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体制。本书通过选取近代历史文献中的部分核心史料和经典篇章,全景式地展现了近代中国几代先锋人物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 名人推荐

如何认识西方是近代中国的思想主题。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对西方的认识由表及里、从浅到深的历史发展过程。本书为我们理解这一历史过程提供了基本文献和入门初阶。

——欧阳哲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非常重要的作品。我们甚至无法以三言两语概括本书所呈现史料的珍贵性。作者在介绍本书的写作背景时对这部作品做了精彩勾勒,他们对近代中国思想家的评论极具启发性。

——《美国历史评论》

对于那些喜爱思想史的人来说、本书是对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思想领域的文献的汇编及评论的完美结合。作者将学界的研究成果精炼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模式。

——《美国政治与社会科学院年鉴》

作者简介

费正清(John K. Fairbank, 1907—1991),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

邓嗣禹(1905—1988),湖南常宁人,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

译者陈少卿,河南开封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主攻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目录信息

1979 年版前言
致 谢
第一部分 问题和背景
第1章 导 论
第2章 中国思想传统的若干因素
(一)几位清代早期的“民族主义”思想家
(二)耶稣会的早期影响
(三)清廷对西洋人的态度
第二部分 承认学习西方的必要性 1839—1860
第3章 林则徐应对英国之策
第4章 抚夷之策
第5章 自强说的滥觞
(一)恭亲王与总理衙门
(二)冯桂芬其人其书
(三)太平天国对现代化的兴趣
第三部分 对西方技术的渴望 1861—1870
第6章 曾国藩对西洋人和西洋机器的态度
第7章 李鸿章与西式武器的应用
第8章 同文馆的创设
第9章 左宗棠与福州船政局
第四部分 自强运动 1871—1896
第10章 权力问题:人事与制度
(一)李鸿章及其僚属
(二)皇太后的声威
第11章 派遣留学生
(一)留美幼童
(二)留欧学生
第12章 外交使团
第13章 自强运动的问题
(一)“官督商办”制度
(二)铁路之争
第14章 积极外交政策的尝试
(一)建设现代海军
(二)自强的失败
(三)联俄
第五部分 1900 年开始的改革运动
第15章 维新派
(一)传教士的影响
(二)早期维新派
第16章 康有为及“康党”
第17章 张之洞的改革计划
第18章 1898 年的失败
(一)朝廷与皇帝
(二)反变法的保守思想
第19章 义和团
第六部分 改良与革命 1901—1912
第20章 保守主义的改革运动
(一)拳乱之后的新政
(二)教育改革
(三)立宪
(四)袁世凯与新军
第21章 经济发展
第22章 梁启超与民族主义
第23章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方略
第七部分 意识形态潮流与五四运动 1912—1923
第24章 寻找新主义
(一)异彩纷呈的新思想
(二)蔡元培与教育自由
第25章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第26章 胡适与中国的实用主义
第27章 孙中山调整革命的方向
第28章 梁启超对中国进步的回顾
卷后语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很难想象这竟是费正清在二十多岁时便写就的书。那时应是他最初把中国当做自己研究对象的时候。上世纪二十年代,他还没有像后来那样深入到中国的社会中去,年轻的他仅能接触一些文献,并且还是不全面的、相对狭隘的文献,那时候的西方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的蔑视与不屑。这本书就是...  

评分

历代王朝都需要一个正统思想来保证社会的平稳,而外来文化和非正统思想就成为了对王朝的潜在威胁,这也导致了在被武力打开国门之前,通过传教士以核心传导的外来文化局限于技术而非思想方面。而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下,西方一直被认为纳入朝贡体系下的国家,而他们岂是池...  

评分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06/25/%e5%86%b2%e5%87%bb%e4%b8%8e%e5%9b%9e%e5%ba%94/ 冲击与回应:从历史文献看近代中国 费正清、邓嗣禹 / 陈少卿 /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2019-6 子扉我 2019年夏 季风异次元空间二世 原载回响工作室微信2019年6月25日  

评分

历代王朝都需要一个正统思想来保证社会的平稳,而外来文化和非正统思想就成为了对王朝的潜在威胁,这也导致了在被武力打开国门之前,通过传教士以核心传导的外来文化局限于技术而非思想方面。而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下,西方一直被认为纳入朝贡体系下的国家,而他们岂是池...  

评分

本书是费正清1956年为西方学者编写的中国近代思想文献资料,其中传达了他的“冲击与回应”解释。 在中学的最后一年读此书,才发觉“冲击与回应”解释已经贯穿了中学中国近代史的教学,成为仅次于唯物史观、革命史观的历史解释。书中所摘录的作品,大概也有1/3在历史材料题中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要搭着《走向共和》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441794/一起看,翻完最大的感受是:“中国近代历次变革有个通病就是落实到细节时非常粗糙,空谈的口号总是来回反复的喊,但具体操作时浮皮潦草,得过且过。一旦受挫时就全盘否定前者,然后匆忙地选择下一根救命稻草,以致抉择越来越激进,越来越不择手段,到最后只能落入无力回天的境地。

评分

沿着心理-思想研究路径,即近代中国如何创造新的价值体系以替代旧的,关注的是中国士大夫阶层如何面对西方的强势扩张,如何理解一个陌生的文明,如何存续自己的文化、政治和社会体制。作者通过展示中国当时精英的思想转变的最重要文献来说明这一点,从最初的朦胧,到后来的中体西用,再到后来的新政、革命,乃至各种思想的争鸣。从这个角度来说,冲击-回应无疑是合适的,这些转变不放到这个大背景下确实是无法理解的。体用之争可以说是这一系列反应的线索,甚至直到今天也是如此,这种变化恐怕也一直是现代中国如何处理与传统中国遗产的最重要问题吧。

评分

中国学习西方技术以应对自身紧迫问题的需求没有过时,1839-1923年间最具代表性的文献选集很重要,中国回应西方意味着对刺激或挑战的回应,解读这种回应是困难的,必须放在中国的总体历史中考察;本书初版于1954年,通过选取近代历史文献中的部分核心史料和经典篇章,全景式展现中国几代先锋人物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国一直在嬗替只是快慢并不停滞,东方特质与欧洲社会截然不同,中央集权单一制度由官僚管理,官僚来自上层社会,地主-士人-文官,而不是武人和商人;耆英驭夷的手段(1844):夷情变幻多端,不得不移步换影,要驭之有术,真假模辩,夷人相信公函,喜欢聚在一起大餐,妇女地位高,礼尚往来不能免,他们没有文化乱封王不能一一计较云云;朱批:只可如此处之,朕已俱悉;后来这些奏章被洋人摊在他眼前;贼可灭夷不可灭;

评分

应该是中国近代史“冲击-回应”说的开山之作,作者认为,研究中国近代史可从经济和思想两条路径出发,而变革先锋人物的思想又是思想路径的主线,反应制度,成为经济分析的依据,我理解,近代史主要是对西方(包括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和思想冲击的回应,而不是军事或技术,本书通过文献体现从技术、制度到观念的回应,观点现在看来确实不新,“冲击回应”说也备受批判,相关著作在读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

评分

史料罗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