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帝國

海與帝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臺灣商務印書館
作者:上田信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葉韋利
出版时间:2017-6
价格:NT$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570530773
丛书系列:中國‧歷史的長河
图书标签:
  • 明清史
  • 历史
  • 海洋
  • 日本汉学
  • 港台版
  • 海外中国研究
  • 上田信
  • 海洋
  • 帝国
  • 历史
  • 地理
  • 文化
  • 权力
  • 航行
  • 殖民
  • 贸易
  • 航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18世紀的工業革命之前,

位於東歐亞的中國,是全球貿易的主導者。

為何明清時代的嚴厲海禁,

會成為推動東歐亞圈貿易活絡的關鍵?

超越以往中國通史的朝代框架,

以「海洋史觀」x「全球體系論」首創東歐亞的區域概念,

重新評價這段五百年的明清帝國海洋史。

★【專文導讀】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蔣竹山

一改歐洲觀點的霸道史觀,重寫征服、開發、文明化的西方論點,用鮮明的人物生平,重構五百年明清時代:

‧一名船醫建立起百年老字號怡和洋行,更是讓英國在鴉片戰爭中獲勝的關鍵。

‧失控的鹽制度和掃蕩沿海走私,明朝鹽商只能變身倭寇頭子。

‧明朝承認與外國交易的互市,讓努爾哈赤得以用毛皮交易打造大清帝國。

‧鄭芝龍的海上霸權,源自十七世紀日本幕府頒布海禁。

◎專制就是封閉?保守就是停滯?

歐洲優越主義已經崩解,大海洋史觀才是二十一世紀的論史主流!

一直以來,西方史學界對於中國明清時代的評論都不佳,從黑格爾的停滯論,到二戰後費正清的「衝擊─回應」論,甚至連接受馬克思主義史學體系的中國史學家們,本身也將明清所屬的十四至十九世紀歸類為「封建制度的末期」,是一個封閉又陳腐的時代。

然而以往的評論觀點,都是以「陸地」出發,如今,我們以海洋上發生的運輸、交流和貿易等層面,重新評價明清帝國,並發現在近代中國被評為負面遺產的「朝貢制度」,竟是當時維繫東歐亞地區秩序的最佳經貿體系。

◎從國家到地區,當帝國本身的制度跨區發展之後

作者上田信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批進入中國進行實地田野調查的日本史學家,他從「交易」的基礎,解構中華文明自商周以來改朝換代的拓展過程,是不斷因「集中─分配」而集合,接著又因與新文化交流而破壞交易穩定度,導致王朝瓦解、重組。

這個拓展過程到了元朝之後,因蒙古帝國建立遍布歐亞大陸全區的交易機制,將中國納入其中的一部分。自此之後,要了解中國史,在只有包含日本與韓國的東亞空間的框架內來探討,並不完整,所以上田信在本書提出了涵蓋東南亞諸國和印度的「東歐亞」地區,才能更全面的綜觀「交易」這項商業行為如何影響從百姓生活乃至一國制度的全面影響。

◎鄭和下西洋、女真崛起,讓我們從海洋的觀點重新看陸地上的歷史大事件

除了以截然不同的面相與論點,重新評析西方史學界口中的中國停滯時代之外,上田信更以民生經濟的角度,有別於過往提出的皇帝沉迷宗教、官員壓榨百姓、歉收造成飢荒等原因,提出元朝帝國為何敗亡的真正原因,和發生動亂的「地點」有關;也提出有別於史學家認為鄭和下西洋是巨額出超的「朝貢貿易」,而是運用不需成本的「里甲制」成品,去交換東南亞各國的珍稀物品,非常划算。

自元末至鴉片戰爭,一三五一年的紅巾賊之亂到一八五一年的太平天國,橫跨五百年,明清王朝在各種層面上承襲原生北方大地的蒙古帝國,超越了自秦至宋的中華框架,無法單純用中國朝代史或歐洲開發史來定義,我們將從海洋對帝國的影響,重新評價明清時代在全球歷史中的地位。

作者简介

上田信

一九五七年出生於日本東京都。東京大學研究所人文科學研究科碩士(專攻東洋史學)。現任立教大學文學院教授,專攻中國社會史。於一九八三至八五年赴南京大學留學,並曾於農村進行田野調查。

從研究江南都市的無賴,之後進一步研究地區社會、宗族,近年來則致力於生態環境史與疾病歷史。二○○○年在七三一部隊細菌戰國家賠償請求訴訟中,以原告(中國細菌戰受害人)證人身分,向東京地方法院提出「鼠疫與村莊」鑑定書。

主要著作:《傳統中國》(講談社)、《森林與綠色的中國史》(岩波書店)、《老虎講述的中國史》(山川出版社),以及《人與人的地方史》(合編,山川出版社)、《中國的社會》(合譯,平凡社)等。

譯者簡介

葉韋利

1974年生,水瓶座。

慣於跳躍式思考的隱性左撇子。

現為專職主婦譯者,熱愛翻譯工作。

享受低調悶騷的文字cosplay與平凡充實的生活。

目录信息

【前言 大海環抱的兩個帝國】
海上女神「媽祖」/海洋的歷史/帝國的歷史/恣意的明朝/自制的清朝
【第一章 事件的時空】
大海與交易
大海與人類/交易的類型/中華文明的拓展過程
東歐亞代表的空間
東歐亞之海/大海與船舶/海上交易的歷史/中式帆船的問世/東歐亞的大地
往歐亞舞台躍進
南北分立的體系/分立體系結束/白銀與銅錢/波動的歐亞舞台/從商業時代到產業時代/全球舞台/東歐亞階段的五百年
【第二章 明朝的成立──十四世紀I】
元朝的弱點
支撐元朝的運輸路/元朝的海運
乞食僧人與富商
黃河改建工程/紅巾之亂/元朝為何會瓦解?/江南的富豪傳說/江北的乞食僧人
私塾的教師群
進軍徽州.浙東/中國東南部的盆地世界/私塾教師的人脈網/義塾的實際狀況
禮儀之邦
邁向建國/大明的成立/陸上的帝國
【第三章 海陸相剋──十四世紀II】
成為分水嶺的十四世紀
明朝的宏觀設計/蘭秀山之亂/十四世紀的海域世界/黃海與海洋子民/十四世紀的倭寇/海禁政策的背景/明朝的朝貢政策/朝貢一方的狀況
帝國的變化
織工的生活/「空印案」與行政改革/胡惟庸之獄/與日本的關係
帝國與移民傳說
戶制與里甲制/里甲的功能/來自山西的移民/洪洞的大槐樹/攻打雲南的地緣關係/土司的統治/雲南的移民傳說
【第四章 海洋與陸地的交易者──十五世紀】
從馬和到鄭和
雲南的少年/進攻雲南與藍玉案/成了宦官的馬和/二代皇帝與叔父間的戰爭/靖難之役與永樂帝的誕生/宦官與皇帝/內廷與外朝
行走在海上的帝國
鄭和率領的艦隊/遠征的紀錄/遠征的目的/從海上世界看遠征/滿剌加王國與鄭和的遠征/鄭和與馬和之間
蘇木環繞的海洋世界
從永樂到宣德/琉球王國的外交文書/琉球王國的成立/閩人三十六姓與久米村/東海、南海上的蘇木/日本的堪合貿易
以鹽建立的帝國
海鹽的生產/開中法與進攻雲南、越南/遷都北京/北方的交易者/戶制的矛盾/十五世紀的經濟體制
【第五章 商業的時代──十六世紀I】
新安商人的人脈網
商人傳記/新安商人的興盛/遍及全國的商圈/商人的類型
中國海商與日本
寧波之亂與越界者/日本銀的出現/走私貿易的據點/江南的國際貿易港/徽州出身的海商/從海商到倭寇
冒險商人與傳教士
葡萄牙人來到東方/冒險商人的世界/傳教士的出現/交易港澳門的形成
【第六章 社會秩序的變化──十六世紀II】
地區社會的形成
山區的流民/重建秩序的過程/推行政策的思想背景/自里老人到鄉約/徽州的鄉約/稅糧與徭役的納銀化/合縣公議/中央政府與地方官
士農工商的分界瓦解
農村手工業的發展/市鎮叢生/無賴這一行/市人及民變/知識分子的摸索
從海禁到互市
要求解除海禁/互市體系的雛形/越過太平洋的白銀/日本侵略朝鮮/戰爭與交易
【第七章 王朝更迭──十七世紀】
自取滅亡的明朝
傳教士與宦官/宦官與官員/官員與地區社會/官員與傳教士
毛皮與帝國
黑貂與交易/毛皮交易支持的新政權/邁向帝國之路/明朝的瓦解/因髮型而產生的糾葛/確立中央集權體制/與俄國間的條約
海上世界的終焉
海上的變化/倭寇的接棒人/交易基調的變化/從遷界令到展界令/明確建立互市體系
與異文化的接觸
白話小說的世界/出版文化的成立/思想家的自我省思/對基督教的接納/與傳教士的對話/傳教士與曆法/搏命的天文觀測
【第八章 產業的時代──十八世紀I】
稱為盛世的時代
清代的嬰兒潮/稅制改革/人頭稅的消失/景氣復甦/原產於美洲大陸的作物
商人與產業
瀏河港的故事/瀏河港的風景/瀏河港與商人/東北地方的產業/山區的產業
互市體系的開展
盛世的食材/俵物的出現/信牌管理/與日本的交易港口/琉球的變化/往東南亞的移民/廣州的英國人/朝貢與外交/英國使節的情報匯集
【第九章 傳統中國的形成──十八世紀II】
皇帝與帝國
皇帝的多面性/從西方角度看皇帝/清朝與準噶爾因達賴喇嘛權威引發的紛爭/掌握達賴喇嘛權威的清朝/清朝與中歐亞地區
官員與行政
邁向為官之路/皇帝與官員/清朝的統治機構/陳弘謀的簡歷/在雲南的工作/銅礦礦山的管理/開發與官員/開發的手法/福建與台灣/從泰國進口糧食
貨幣與糧食
銀兩與廣域流通/銅錢與穀物/銅錢與區域市場/廣域交易的發展/與明代的比較/歷史體系上的盛世
【第十章 全球中的中國──十九世紀】
南海的海盜
藏寶傳說/越南與海盜/海盜勢力擴大/清朝的對策/海上主角更換
鴉片與軍艦
兩部本草書/吸食鴉片的普及/金融革命與英國/匯款回本國及鴉片/港腳商/鴉片戰爭/情報與戰爭/白銀到哪兒去了?/出國移居者的世界
蛻變的社會
移民社會/地區社會的裂痕/生態環境的極限/從大運河到海洋/太平天國與社會/南京條約與開港/馬克思的誤判
【結語 媽祖與明清歷史】
出現在雲南的海上女神/海上時代劃分與台灣的媽祖/東歐亞帝國內的麗江/媽祖的旅程
主要人物略傳/歷史關鍵字解說/參考文獻/年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海与帝国—明清时代》,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第9章。观看书名,明清史可以说到海洋?!这对少年时代被马克思哲学历史观教化过的脑袋们,产生冲击力。我们不是被书本教育说,明清两代皇朝闭关锁国嘛,怎么会跟海洋来了罗曼蒂克?然后,又看到卷封上书“恣意的明朝,自制的清朝...  

评分

得到听书: 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明清历史书,它以海洋的视角,讲述从元末到清末的历史,并试图通过海洋,来找出中国元明清三代兴亡成败的秘密——漕运与海运,以及背后的利益集团之争,迫使元朝发动大量民力疏浚黄河,直接导致红巾军起义,最终元朝被推翻;朱元璋的海禁政策,把...  

评分

《海与帝国—明清时代》,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第9章。观看书名,明清史可以说到海洋?!这对少年时代被马克思哲学历史观教化过的脑袋们,产生冲击力。我们不是被书本教育说,明清两代皇朝闭关锁国嘛,怎么会跟海洋来了罗曼蒂克?然后,又看到卷封上书“恣意的明朝,自制的清朝...  

评分

这本明清史才开始读,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他的撰写方式与传统的以朝代为节点(明,清;前期中期后期。)、以政治为主轴的叙述模式有很大不同。作者信笔写来,将一个个具体的个案穿成一部著作,有其自己的价值。 但是这个问题也很大。除了前面几位评论者提到的硬伤,...  

用户评价

评分

系列中最厚的一本,也是最劍走偏鋒的一本。以貿易串起明清五百年歷史,視野獨特,值得一讀,唯出版社校對工作不認真,許多年份寫錯。

评分

以交易模式分析明清史(掠夺互酬纳贡集中分配市场),合散离集的东亚时空周期,海洋视角白银与铜物的流通环境地理,恣意的明&自制的清,复数的世界史①蒙元结束南北分立,明清再商业时代到产业时代②元代海漕转输江淮穷困致乱,浙东学术礼仪之邦下的租佃赋税秩序③朱元璋的固控体制与流动经济,海外之民与倭寇,朝贡海禁与交易方式,南洋农业与明清工坊,削相政改与外交关系,移民传说与复畿拓殖,业已面向内陆④朱棣再转海洋,昆明穆斯林郑和下西洋,外番以华塑造强权,苏芳盐银。年表与关键词

评分

虽然广西版被骂得很惨可是我还是想给个四星,因为刨除翻译问题其实这本视角还可以

评分

以交易模式分析明清史(掠夺互酬纳贡集中分配市场),合散离集的东亚时空周期,海洋视角白银与铜物的流通环境地理,恣意的明&自制的清,复数的世界史①蒙元结束南北分立,明清再商业时代到产业时代②元代海漕转输江淮穷困致乱,浙东学术礼仪之邦下的租佃赋税秩序③朱元璋的固控体制与流动经济,海外之民与倭寇,朝贡海禁与交易方式,南洋农业与明清工坊,削相政改与外交关系,移民传说与复畿拓殖,业已面向内陆④朱棣再转海洋,昆明穆斯林郑和下西洋,外番以华塑造强权,苏芳盐银。年表与关键词

评分

與前一冊杉山正明的論述有所連結。明朝初期的制度設計是為了擺脫對白銀的依賴,但最後失敗。對晚期帝制中國的特色描寫也很到位。合散離集的提法感覺像是另一種循環論:「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覺得這書應該跟《紫禁城的榮光》放在一起讀,可以互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