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之交,中國當代文學進入“三元體製”時代,齣現瞭一個全新的格局。本書通過行動(事件)、文學(文本)、思想(亞文本)三個不同層麵的考察,藉助循環反復的經驗描述,深入探討瞭生成這個新格局的內在動力因素,並藉此勾勒齣一個貫穿於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的精神主題:個體與社會的特殊約定與疏離。這個精神主題與中國知識分子的兩種話語傳統相聯係,更與他們的政治實踐密不可分。
曾念長,男,1978年齣生於福建漳平。2002年本科畢業,工作多年,方知世界雖大,唯有一張書桌可容我,遂重返學院。2010年獲福州大學法學(社會學)碩士學位,2014年獲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已齣版《中國文學場》和《貨幣的尖叫》等著作。現供職於福建省文學院。
一、 很久很久没有读关于当代文学的论著了,曾兄这本专著,唤起了我不少记忆:我2001年入大学中文系,与这本书所研讨的90年代末文坛紧紧相连。担任我们当代文学史这一段任课老师的是施战军,当时据说有当代文学评论“四小名旦”,年龄比今天的我还小的施老师是其中之一。我还记...
評分一、 很久很久没有读关于当代文学的论著了,曾兄这本专著,唤起了我不少记忆:我2001年入大学中文系,与这本书所研讨的90年代末文坛紧紧相连。担任我们当代文学史这一段任课老师的是施战军,当时据说有当代文学评论“四小名旦”,年龄比今天的我还小的施老师是其中之一。我还记...
評分一、 很久很久没有读关于当代文学的论著了,曾兄这本专著,唤起了我不少记忆:我2001年入大学中文系,与这本书所研讨的90年代末文坛紧紧相连。担任我们当代文学史这一段任课老师的是施战军,当时据说有当代文学评论“四小名旦”,年龄比今天的我还小的施老师是其中之一。我还记...
評分一、 很久很久没有读关于当代文学的论著了,曾兄这本专著,唤起了我不少记忆:我2001年入大学中文系,与这本书所研讨的90年代末文坛紧紧相连。担任我们当代文学史这一段任课老师的是施战军,当时据说有当代文学评论“四小名旦”,年龄比今天的我还小的施老师是其中之一。我还记...
評分一、 很久很久没有读关于当代文学的论著了,曾兄这本专著,唤起了我不少记忆:我2001年入大学中文系,与这本书所研讨的90年代末文坛紧紧相连。担任我们当代文学史这一段任课老师的是施战军,当时据说有当代文学评论“四小名旦”,年龄比今天的我还小的施老师是其中之一。我还记...
基本涵蓋瞭20世紀後20年中國思潮變化。缺點在於例子重復使用。多少有些乏味。不過卻是不同角度解讀這一寫作方法的樣本。
评分這是一本讓我讀瞭前幾頁眼淚就落下來的文學研究著作,書沒有什麼高深的地方,彌補瞭我的文學意識中的一個缺口。
评分這是一本讓我讀瞭前幾頁眼淚就落下來的文學研究著作,書沒有什麼高深的地方,彌補瞭我的文學意識中的一個缺口。
评分基本涵蓋瞭20世紀後20年中國思潮變化。缺點在於例子重復使用。多少有些乏味。不過卻是不同角度解讀這一寫作方法的樣本。
评分文學將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