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法学家朱苏力的代表作。本书试图拓展当代中国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法律与文学。主要以中国的一些传统戏剧为材料,分析法律的或与法律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这意味着,本书的基本追求不是运用具有历史意味的文学材料来印证法律的历史,也不是运用文学材料来注释甚或宣传某些当代的法律理念,而是力求在由文学文本构建的具体语境中以及构建这些文本的历史语境中冷静地考察法律的,特别是中国法律的一些可能具有一般意义的理论问题,希望对一般的法律理论问题的研究和理解有所贡献。
苏力,本名朱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著名法学家。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律、西方法律史、美国商税法、法社会学、美国法律制度、法哲学、法律经济学分析、比较法、比较法律文化。代表作有《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送法下乡》《道路通向城市》《法律与文学》等。
【苏力身为诗人】 作品中“我”出现的频率,可以作为判断作者写作技艺成熟程度的标准。 罗兰.巴特在论文中不厌其烦的列举自己的兴趣爱好,他要求:“我的身体就是我的思想。不了解我的癖好,就不能理解我的哲学。”萨德似乎是这种说法最好的例证:萨德专门为自己的身体和癖...
评分还不大会写书评。 读苏力前辈的书有两本,一本是《法制及其本土资源》另一本则就是《法律与文学》。可能由于接触这两本书的时间先后不同,而自己阅读又处于法学的入门阶段,因此理解力无法相提并论。读《本土资源》时自己面对大量的论文集可以说是一筹莫展。但在《法律与文学》...
评分法谚有云: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如何看待这些经验? 苏力老师的视线有些特别,将一些我们几乎已形成惯性思维的地方点出来,把头一歪:我们是不是该从历史当时的真实语境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比如窦娥的故事。如果我们是一审法官桃杌,我们能依据什么来做出一个正确的...
评分前些天张扣扣替母复仇杀人一案,引发议论纷纷,涉及的议题也相当多。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公权力的缺位、也可以看到人们对法律权威性的不信任、看到传统文化对孝和复仇的肯定和赞颂等等。 具体案情如何我们不去深究,只是最近看书恰好看到北大法学院教授苏力再版新书《法律与文学》...
评分读苏力的《法律与文学》之感悟 1 回顾苏力的《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一书,主要以中国的一些传统戏剧材料为文本,分析法律的或与法律相关的理论问题,拓展中国法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法律与文学。 2 结构上本书主要分为四编,第一编通过《赵氏孤儿》和《梁...
都去给我看!太好看了!
评分朱苏力教授是少有的思想者,是那种即使你和他立场不同,但也觉得他的话很值得听的人。
评分待读书笔记
评分该书组成结构类似于论文集,但结构却十分紧凑,各种文学与法学文献的运用也十分娴熟。虽然成书十几年了,但观点与论证读起来丝毫没有受时代所限。苏力在书中在介绍美国的“法律与文学”运动的同时也进一步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解再建构。而这一进路一直贯彻着苏力几个中心论点:1、制度的运作与建构受限于历史社会的条件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论证制度的合法性也要立足于历史条件2、强调社会存在对于个体社会意识的影响,避免用当代的价值观对过往的人与制度进行道德评价。3、文学承担者意识形态控制社会的功能,不仅是通过剧本叙事,还通过戏剧空间塑造人们的道德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文学就是更广泛意义上的“法律”,即作为“法律的文学”(literature as law)。而在论证过程也十分严谨,看出作者治学功夫之深厚与严谨。
评分该书受波斯纳《法律与文学》流派的影响很大。区分了两种研究进路:“作为文学的法律”和“文学中的法律”。论述的视角和理论,具有不少启发性,比如关于复仇(赵氏孤儿)和清官(包公戏、窦娥冤)的历史变迁和司法制度的讨论。就是行文有点啰嗦枝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