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译 约翰·克利斯朵夫(全4册)

傅雷译 约翰·克利斯朵夫(全4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日报出版社
作者:(法)罗曼·罗兰
出品人:
页数:1336
译者:傅雷
出版时间:2017-3
价格:19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772388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罗曼罗兰
  • 小说
  • 傅雷译
  • 经典
  • 外国文学
  • 约翰·克利斯朵夫(全4册)
  • 名著
  • 傅雷
  • 傅雷译
  • 约翰·克利斯朵夫
  • 文学经典
  • 外国文学
  • 音乐主题
  • 成长小说
  • 全四册
  • 名著译本
  • 经典小说
  • 人物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约翰·克利斯朵夫》共分十卷,讲述了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充满庸俗、倾轧的社会里的奋斗历程。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趋于清明高远之境,透出另一世界的黎明的曙光。

全书最初于巴黎《半月刊》上发表,以后又出了十卷本的单行本,又合成三册本与五册本的两种版本。1921年罗曼·罗兰以艺术的、内在的因素为先后,以气氛与调性来做结合作品的原则,将整个作品改分为四册,相当于交响乐的四个乐章。此四册本的版本,作者称之为定本(édition définitive)。

傅雷翻译所用的底本即是四册定本。初译本于193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此后译者认为初译“风格未尽浑成”,决定重译全书。重译本于1952年由平明出版社出版。本书即以此重译本为底本,依据此后各年代版本精校而成。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被誉为“欧洲的良心”。出生于法国中部克拉姆西小镇。在获得罗马法国文学院艺术博士学位后,他回到母校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讲授音乐史,同时开始文艺创作。

罗曼·罗兰早期的创作以剧本为主,但因题材广泛涉及政治而无法发表,他也因此而离婚。从1903年开始,罗曼·罗兰连续创作了英雄三部曲:《贝多芬传》(1903年)、《弥盖朗琪罗传》(1906年)、《托尔斯泰传》(1911年),合称《名人传》;从1890年开始,罗曼·罗兰穷二十年之功,创作了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的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1913年,他获得法兰西学院最高文学奖;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上海人。法语翻译界泰斗、文艺评论家。

傅雷于1928年到法国巴黎大学留学,除主修文艺理论外,常到博物馆、艺术馆揣摩艺术大师们的不朽名作。1929年夏,完成第一篇译作《圣扬乔而夫的传说》。1931年回国任职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办公室主任,兼教美术史及法文。1933年9月母亲病故,他辞去教职,专心翻译。自此日积月累,译作等身,成为一代法语翻译巨擘。1966年9月,由于受到诬陷和迫害,傅雷与夫人自杀离世。

傅雷一生译著宏富,他的译文被誉为“傅雷体华文语言”。他500多万字的译作均为精品,把中文翻译法语作品的整体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每个字都经得起推敲。他倾力译介巴尔扎克的作品,为后人誉为“没有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他所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至今仍是公认的首选译本。

目录信息

第一册
译者献辞(傅雷)
原序(罗曼·罗兰)
卷一·黎明
卷二·清晨
卷三·少年
第二册
译者弁言(傅雷)
卷四·反抗
卷五·节场
第三册
卷六·安多纳德
卷七·户内
卷八·女朋友们
第四册
卷九·燃烧的荆棘
卷十·复旦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本书我读了近五年。本科时候拿起放下过很多次,总是读到两三卷左右继续不下去。尤其是在青年克里斯朵夫愤青之时,觉得太啰嗦,也太情绪化,攻击来攻击去都是类似的东西,这个自负到不近情理的家伙对我吸引力没那么强,年少的我很快就没有了耐性。这次重新...  

评分

因为推荐的次数太多,那些医学院的女生们看到我来的时候,会赶快问傍边的人,“你的“剁夫”看到哪了?。口气如同后来“今天,你喝了没有”那种广告似的戏谑版。听到这话时我会微微感到一种不舒服,心里想如同贝多芬一样伟大的罗曼罗兰,“怎么会让你们觉得好笑。” ...

评分

按照传统的划分方式,四五两卷一般被放在一起,我本来也预计这篇读书笔记会在看完这两卷之后来写。但是事实上,我看完第四卷后已经忍不住要停下来歇口气,像是一个久疏锻炼的人忽然需要长跑时气喘吁吁地请求暂停一样。 第四卷的情节在我记忆里早已漫漶不清了,说来奇怪,我唯...  

评分

少年时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最喜欢第一册,克里斯多夫童年青少年期的成长故事,充满青春童真的悸动。母亲,祖父,阿娜,那些人物形象让人着迷,其中第一难忘的是高脱弗列特舅舅。 克里斯朵夫能成为伟大的音乐家,有来自宫廷乐师父系血统的遗传,也决不能少了来自母系一方决定性的...  

评分

跟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好的交流方式,就是自省。 去年,也是在十一月的时候,我对L说:放弃一样东西同选择一样东西一样都需要勇气。这个貌似深思熟虑的句子打动了她,也欺骗了我自己。我把心里头的那些惶恐藏起来,装出很强大很成熟的样子。哈哈,天知地知,我根本其实就不...  

用户评价

评分

北京日报版有两个大问题: 一是她他不分、都是他,当一个句子两个甚至三个他时,让你搞不清这个他是谁,那个他又是谁;而且傅雷先生的译文里一个句子两个、三个他的情况相当多 。二是名人的译名的问题严重:莫扎特居然译为莫扎尔德、门德尔松译为孟特尔仲、舒曼译为舒芒、韦伯译为韦勃、李斯特译为列兹、舒伯特译为修倍儿脱、巴赫译为罢哈、亨德尔译为亨特尔、瓦格纳译为华葛耐、海顿译为罕顿,只有贝多芬是一样的。 真不知从哪里找的这么早的译本,真是糟蹋傅雷、误尽后学啊。

评分

当你见到克利斯朵夫的面容之日,是你将死而不死于恶死之日。

评分

作为小说,显然是一部不太高明的小说,好在作者并不承认他是在写一部小说。尽管如此,从“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开始,我还是被这部啰里八嗦的小说感动了。有一点我很赞同罗曼罗兰,艺术作品的成就不会因它的体裁受限,因为更重要的是灵魂的真,约翰·克利斯朵夫不就是千万个正走在“永远回归”路途上的查拉图斯特拉的其中一员吗?我爱理想主义者,我爱活着的人。

评分

历时两个月,终于读完。这是一本很有力量的书。 克里斯朵夫赤子之心的热情,对孤独的忍耐,偶尔偏离道路的迷惘混乱,最重要的是面对人生困境时,勇于抗争,坚持自我。

评分

傅雷的翻译多了诗意,所以重又花了四个小时看了克利斯朵夫的童年部分。他的前半生坚毅果断冷酷,后半生温润多了,更让人敬仰,但一如既往的爱音乐,至死心理也在热情谱写一曲和弦,激荡。身临其境,前半生经常描写克利斯朵夫的境遇,住处寒酸胃口惊人却常常挨饿,后半生这些没有触及,作者仿佛带着我们在他的精神世界遨游,其余的一切都是辅助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