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

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乐民
出品人:新经典文化
页数:344
译者:
出版时间:2017-4
价格:55.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6756010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启蒙
  • 社会学
  • 陈乐民
  • 文化史
  • 政治学
  • 社科·启蒙者
  • 好书,值得一读
  • 社会
  • 公民社会
  • 启蒙精神
  • 社会理论
  • 政治哲学
  • 现代性
  • 自由思想
  • 民主制度
  • 思想史
  • 公共领域
  • 理性主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家小书,漫谈欧洲启蒙精神,探索欧洲公民社会,反思东西文化差异。

启蒙主义者总是在自我批判,在公民社会中起了很大作用。就此意义而言,启蒙永远没有结束。

我经过几十年的反复思考,只弄明白一个简而明的道理:我挚爱的祖国多么需要一种彻底的启蒙精神。——陈乐民

当一切变得费解时,人们往往借助恐怖和暴力重新建立一种制度,这当然是与启蒙和公民社会的原则背道而驰的。当他们无法理解社会时,全社会都是敌人。——史傅德

这本书在欧洲的历史语境和在中国当下现实这双重语境下讨论欧洲启蒙精神和公民社会,使得本书既充满着历史的视野,又带有思想的透视和现实的观照,这对于正在转型的中国具有一种昭示性意义。阅读这本书让人总是觉得思想扑面而来,犹如一个睿智的长者在叙述一段逝去的历史,在凝练流畅的言说中包含着对人深切关怀的生命跃动,充满了智慧的哲理与思想的启迪。——李宏图

本书再版了陈乐民先生晚年的两本学术随笔《启蒙札记》与《对话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与欧洲著名历史学者史傅德教授的对话录)。作为国际政治和欧洲学家,在西方文明史中,作者特别关注启蒙精神怎样在西欧以及北美萌芽、生长和铺开,而了解启蒙精神有助于理解欧洲公民社会的历史进程,反思中国的启蒙。同样,如果没有中国历史作参照,有些欧洲历史的特性便容易忽略。在对谈中,两位学者的批判与反思贯穿了欧洲内战、市场经济、宗教改革、民族主义、教育、革命、理性、传统、政党、欧盟建设等诸多话题,时时激起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思考。本书语言平易近人,是了解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进程的通识读本,从中可以看到老一辈学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无尽思索与追问。

作者简介

陈乐民(1930—2008),国际政治与欧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前欧洲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东欧巨变和欧洲重建》《战后英国外交史》(主编并主要撰稿)、《西方外交思想史》(主编并主要撰稿)、《欧洲文明的进程》《十六世纪葡萄牙通华系年》《20世纪的欧洲》《欧洲文明十五讲》《莱布尼茨读本》《文心文事》《徜徉集》《陈乐民文集》(九卷),以及译作《有关神的存在和性质的对话》(马勒伯朗士著)等。

史傅德(Fred E. Schrader,1948— ),原籍德国,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欧洲近代史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客座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主要著作有《复辟与革命:1850-1858马克思的手稿》《奥古斯特·戈山与法国大革命》《莫斯科审讯的社会史》《欧洲市民社会史(1550-1850)》《民族国家以前的德意志(1648-1806)》《法国大革命的语义史》等。曾获斯宾诺莎奖和法兰西学院政治与道德奖。

目录信息

目录
第一编 启蒙札记
前言:“启蒙”札记 /5
一 何谓启蒙
讲一点18 世纪以前的历史 /11
科尼斯堡的圣人——康德与启蒙 /14
康德论启蒙——读康德《何谓启蒙,答复这个问题》 /17
启蒙在苏格兰 /22
启蒙的进程——以英国为例 /26
英国启蒙的近代意义 /30
二 伏尔泰与启蒙
伏尔泰与启蒙——伏尔泰诞生三百年 /35
重读伏尔泰《哲学通信》 /45
理性·人性 ·文人 /48
跟伏尔泰去英国 /51
“理性”在历史的长途跋涉中 /54
伏尔泰与爱尔维修 /60
伏尔泰:“铲除卑鄙” /64
《论宽容》中译本问世——兼及译家蔡鸿滨 /68
伏尔泰的一篇讽寓小品 /72
伏尔泰的大脑 /76
从迷信到理性——伏尔泰为什么写“历史哲学” /80
闲说“伏尔泰与中国” /96
“大杂家”伏尔泰 /100
敬畏思想家 /104
三 论其他启蒙思想家
说说狄德罗 /109
狄德罗的一篇小说:《修女》 /112
狄德罗的“沙龙随笔” /117
卢梭是怎样一个人 /120
论卢梭 /124
思想巨人约翰·洛克 /131
大卫·休谟何许人 /134
伏尔泰笔下的卢梭与休谟 /138
弗朗西斯·培根 /142
四 启蒙与中国
瞎子摸象——启蒙时期欧洲哲学家眼中的“中国哲学” /149
莱布尼兹与中国——兼及“儒学”与欧洲启蒙时期 /152
启蒙在中国 /161
市民社会的经验在欧洲 /166
李慎之去世五年祭 /172
即使是一粒沙子,也该是一粒有“灵性”的沙子(代后记) /176
第二编 对话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
前言 /181
第一部分 公民社会
一 概念 /185
二 神圣罗马帝国:公民社会初露端倪 /189
三 公民社会:欧洲内战的产物 /193
四 宗教改革、农民起义:什么对于公民社会更有意义? /199
五 17—19 世纪的欧洲:一艘行驶在大海上却要重建的大船 /204
六 民族主义与公民社会 /208
七 20 世纪后现代思想家、因特网 /215
八 中西对比 自我批判:教育和培训 /218
第二部分 启蒙精神
一 苏格兰活跃的经济对启蒙的推动 /231
二 启蒙的概念 /234
三 思想多元化 /239
四 法国大革命与启蒙的关系 /247
五 对理性的理解 /257
六 19 世纪的欧洲 /264
七 欧陆和英美传统 /278
八 政党 /285
九 欧盟建设——公民社会——启蒙精神 /296
小结 /309
后记 /311
再版后记:欧洲公民社会的语义沿革 /313
人名索引 /323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一本顾名思义的书,很深奥,里面的大道理看起来也似乎跟我们很遥远,所以,当你遇见一本这样的书,真的会有兴趣翻阅吗?很难,不是吗? 懂得“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对为生活而奔波时候的我们来说,是“无用之学”,因为它们既不能用来发财,也...

评分

《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一本顾名思义的书,很深奥,里面的大道理看起来也似乎跟我们很遥远,所以,当你遇见一本这样的书,真的会有兴趣翻阅吗?很难,不是吗? 懂得“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对为生活而奔波时候的我们来说,是“无用之学”,因为它们既不能用来发财,也...

评分

最近一段时间,韩国频繁登上新闻头条,前总统朴槿惠因“闺蜜门”,引发韩国民众大规模示威,成为韩国第一任被弹劾下台的总统,其所涉案件也将于近日正式审理。自乐天集团与韩国政府交换土地用于“萨德”导弹的部署后,上周“萨德”系统部分装备已运入部署地正式进驻,韩国一些...  

评分

谈起民主政治,许多人熟悉的都是西方的民主政治,诸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民主共和制。足见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影响的深远,尤其是英国与美国民主制度的先河性作用。 但是西方民主制度滥觞于古希腊,古希腊面山滨海,沟壑丘陵的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小国寡民的城邦,也成就了...  

评分

《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一个孤独研究者的临终嘱托 陈乐民教授的名字,在我的印象中,远不如他的妻子资中筠来得熟悉。资中筠所著的《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曾经认真地拜读过,现在所留下的印象,就是感觉到框架很大,观点很正,但可供反复咀嚼的能够一言洞穿的具有新意的...  

用户评价

评分

康德:“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人来到这个世上,又念了些书,懂得了些知识和道理,起码应该有良知,有一种对认识和社会的天然责任感。即使是一粒沙子,也该是一粒有灵性的沙子,至少可以抵挡物欲横流带来的沉渣泛滥。”这样的学者,得之幸也。

评分

一个文章合集,讲了点历史,有一些访谈录。整本书的目的在于强调启蒙的重要性。书名取得好,评分也不会低。

评分

从《欧洲文明十五讲》开始关注陈乐民先生的著作,到这一部算是基本厘清了其思想起源及脉络。先生不愧是启蒙卫士,洛克-休谟-培根的路线让人印象深刻。enlightenment和civil society,我们是何等的迫切需要啊!

评分

感谢陈老的讲述,令我对康德和伏尔泰的思想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1838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