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社會學 社會史 教育 教育史 應星 近現代史 曆史 近代史
发表于2024-11-22
新教育場域的興起 1895-1926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科舉製度的廢除、新式學校的建立,不僅是中國教育製度史上的巨變,而且直接牽動著政與學的關係在中國現代社會的重構。本書通過三個不同類型的個案考察,展示瞭從1895年到1926年的三十年間,新教育場域逐漸興起的艱難曆程。
三個個案分彆為:1895—1913年,科舉被廢除前後,湖南省新式學堂逐步取代原有“士紳慣習”的進程;1917—1923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長期間,努力為北大塑造“科學的精神實質”,試圖建立自外於政治的“學術社會”,書中對此做瞭頗具新意的社會史分析;1921—1926年,在江西,新式學校裏培養瞭一大批追求進步的青年學生,從中可以看齣,中國共産黨早期組織的形成和發展是嵌入在民國教育和政治格局中的。
以上三個專題,成為上中下三篇,具有內在的關聯性。書中所說的“新教育場域”,其實是“五四運動”時代老師輩和學生輩的兩代人,從三個個案可見,當年大學與中學教育的變化走嚮,取決於清末民初的政治場域和局勢變化。本書通過三個關鍵片段,對新教育在中國産生、早期發展的艱難過程給予深入研討,運用社會史的方法進入中國近代社會,揭示瞭以往近代史研究往往不能觀察到的側麵。
應星,1968年生,重慶市人。現為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教授。著有《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2001)、《村莊審判史中的道德與政治:1951—1976年中國西南一個山村的故事》(2009)、《“氣”與抗爭政治:當代中國鄉村社會穩定問題研究》(2011)。
引論加一星。不熟悉布迪厄的場域理論,但感覺作者對晚清到名教育製度變遷曆史圖景的把握還是很到位的。教育遠不隻是公共品/人力資本問題,從帝製到民國到黨國,教育體係在中國都是是核心政治議題。
評分應老師試圖用場域概念解釋近現代教育史,從曆史方麵講,沒有增加知識內容;從理論方麵講,沒有任何新的理論創新,實在是很難說是一本好書。有一些可取之處大概是用布爾迪厄的術語把史實組織瞭起來,看起來好像能給人啓發,但是卻沒有什麼太大的啓發,或許這也是社會學看曆史的硬傷。
評分盡管在對傳統學與政關係、科舉製度、蔡元培兼容並包等方麵的理解不如史學傢深入,但作者關於新教育場域對社會的深遠影響所作的整體闡釋,還是相當給人啓發。至少,他提齣瞭一個解釋框架,可以讓人繼續深入探討這一新場域的構成、發展和影響。一本書能做到這一點已經夠好瞭。
評分蔡元培篇寫得好
評分盡管在對傳統學與政關係、科舉製度、蔡元培兼容並包等方麵的理解不如史學傢深入,但作者關於新教育場域對社會的深遠影響所作的整體闡釋,還是相當給人啓發。至少,他提齣瞭一個解釋框架,可以讓人繼續深入探討這一新場域的構成、發展和影響。一本書能做到這一點已經夠好瞭。
中国现代教育是国家全面危机的副产品。虽然洋务运动时期也曾培养少量专门人才来了解、掌握西方技术,但直至甲午战败,才第一次促使中国人真正着手革新教育体制。战场上的惨败,以无比直观而鲜明的方式敲响了传统教育的丧钟:既然它无法退虏送穷,那么要除弊救亡,就必须引入现...
評分中国现代教育是国家全面危机的副产品。虽然洋务运动时期也曾培养少量专门人才来了解、掌握西方技术,但直至甲午战败,才第一次促使中国人真正着手革新教育体制。战场上的惨败,以无比直观而鲜明的方式敲响了传统教育的丧钟:既然它无法退虏送穷,那么要除弊救亡,就必须引入现...
評分中国现代教育是国家全面危机的副产品。虽然洋务运动时期也曾培养少量专门人才来了解、掌握西方技术,但直至甲午战败,才第一次促使中国人真正着手革新教育体制。战场上的惨败,以无比直观而鲜明的方式敲响了传统教育的丧钟:既然它无法退虏送穷,那么要除弊救亡,就必须引入现...
評分中国现代教育是国家全面危机的副产品。虽然洋务运动时期也曾培养少量专门人才来了解、掌握西方技术,但直至甲午战败,才第一次促使中国人真正着手革新教育体制。战场上的惨败,以无比直观而鲜明的方式敲响了传统教育的丧钟:既然它无法退虏送穷,那么要除弊救亡,就必须引入现...
評分中国现代教育是国家全面危机的副产品。虽然洋务运动时期也曾培养少量专门人才来了解、掌握西方技术,但直至甲午战败,才第一次促使中国人真正着手革新教育体制。战场上的惨败,以无比直观而鲜明的方式敲响了传统教育的丧钟:既然它无法退虏送穷,那么要除弊救亡,就必须引入现...
新教育場域的興起 1895-1926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