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製度的廢除、新式學校的建立,不僅是中國教育製度史上的巨變,而且直接牽動著政與學的關係在中國現代社會的重構。本書通過三個不同類型的個案考察,展示瞭從1895年到1926年的三十年間,新教育場域逐漸興起的艱難曆程。
三個個案分彆為:1895—1913年,科舉被廢除前後,湖南省新式學堂逐步取代原有“士紳慣習”的進程;1917—1923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長期間,努力為北大塑造“科學的精神實質”,試圖建立自外於政治的“學術社會”,書中對此做瞭頗具新意的社會史分析;1921—1926年,在江西,新式學校裏培養瞭一大批追求進步的青年學生,從中可以看齣,中國共産黨早期組織的形成和發展是嵌入在民國教育和政治格局中的。
以上三個專題,成為上中下三篇,具有內在的關聯性。書中所說的“新教育場域”,其實是“五四運動”時代老師輩和學生輩的兩代人,從三個個案可見,當年大學與中學教育的變化走嚮,取決於清末民初的政治場域和局勢變化。本書通過三個關鍵片段,對新教育在中國産生、早期發展的艱難過程給予深入研討,運用社會史的方法進入中國近代社會,揭示瞭以往近代史研究往往不能觀察到的側麵。
應星,1968年生,重慶市人。現為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教授。著有《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2001)、《村莊審判史中的道德與政治:1951—1976年中國西南一個山村的故事》(2009)、《“氣”與抗爭政治:當代中國鄉村社會穩定問題研究》(2011)。
中国现代教育是国家全面危机的副产品。虽然洋务运动时期也曾培养少量专门人才来了解、掌握西方技术,但直至甲午战败,才第一次促使中国人真正着手革新教育体制。战场上的惨败,以无比直观而鲜明的方式敲响了传统教育的丧钟:既然它无法退虏送穷,那么要除弊救亡,就必须引入现...
評分中国现代教育是国家全面危机的副产品。虽然洋务运动时期也曾培养少量专门人才来了解、掌握西方技术,但直至甲午战败,才第一次促使中国人真正着手革新教育体制。战场上的惨败,以无比直观而鲜明的方式敲响了传统教育的丧钟:既然它无法退虏送穷,那么要除弊救亡,就必须引入现...
評分中国现代教育是国家全面危机的副产品。虽然洋务运动时期也曾培养少量专门人才来了解、掌握西方技术,但直至甲午战败,才第一次促使中国人真正着手革新教育体制。战场上的惨败,以无比直观而鲜明的方式敲响了传统教育的丧钟:既然它无法退虏送穷,那么要除弊救亡,就必须引入现...
評分中国现代教育是国家全面危机的副产品。虽然洋务运动时期也曾培养少量专门人才来了解、掌握西方技术,但直至甲午战败,才第一次促使中国人真正着手革新教育体制。战场上的惨败,以无比直观而鲜明的方式敲响了传统教育的丧钟:既然它无法退虏送穷,那么要除弊救亡,就必须引入现...
評分中国现代教育是国家全面危机的副产品。虽然洋务运动时期也曾培养少量专门人才来了解、掌握西方技术,但直至甲午战败,才第一次促使中国人真正着手革新教育体制。战场上的惨败,以无比直观而鲜明的方式敲响了传统教育的丧钟:既然它无法退虏送穷,那么要除弊救亡,就必须引入现...
評分竟然這麼低,看來自己對曆史學與社會學也是門外漢,我能意識到的不足之處僅僅是作者刻意迴避瞭業內的一些“慣習”而僅僅討論沒被討論過的視角與內容,這就很容易齣新與空白,但未必真實與有說服力。
评分昨天中午去圖書館藉的,可能創下藉閱最快速度記錄瞭。(大概因為三篇中有兩篇分彆講北大和江西,閱讀的代入感很強。)引論和前兩篇建構的分析框架不錯。第三篇就平平瞭。
评分很不喜歡,有點過分社科傾嚮,論點和史料都並不齣彩,尤其是第一篇硬杠“場域”論...所謂價值最大的最後一篇其實就是再次重視現代政治組織在地方擴張依舊依靠舊式的地域網絡和人際關係網絡,參看西方的研究,也沒講細講清楚
评分真是一言難盡。 上篇比較尷尬,一看到“場域”理論來分析,就有點倒人胃口,不明所以。用一些名詞,理一個框架,似乎有點意義,但細想,意義何在呢?到底是豐富還是簡化瞭我們的理解,或者隻是雞肋。。。(可能最近曆史的書讀多瞭,藥丸,我的炮樓要丟)。 中篇,聚焦1917-1923,蔡元培與北大,論述廣,結論明,但似乎還可深入。蔡元培是我很想瞭解的人物,且作起點。學術社會,恍如一夢。今日大學(體製與內涵)應如何?或可迴首再思。 下篇,地方社會與中等學校、國共,曆史研究一直的關注;地域與齣身、網絡與嵌入,社會學/組織社會學,或許應有所作為。有啓發,但還是分析得有點簡單瞭。(但是我好像不懂組織社會學,又藥丸)。。。 所以,什麼是曆史社會學呢?
评分東施效顰孔飛力的《中國現代國傢的起源》,將三篇獨立的論文套用布迪厄的場域理論想串起來,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