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經濟史 計劃經濟 中國當代史 曆史 社會史 中國研究 上海 林超超
发表于2025-03-31
動員與效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改革開放前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以及低下的經濟效益,給後人留下瞭太過深刻的印象,以至於我們很少能發現同時期國傢在追求效率上作齣的努力。林超超著的這本《動員與效率(計劃體製下的上海工業)》認為,1949年後的中國是在短缺的社會資源基礎上實現其工業化訴求的,工業經濟的高速增長顯示瞭中國計劃經濟和勞動激勵的獨。以生産指標構築起來的指令體係和賞罰體係,是國傢推動經濟增長的核心驅動器;對勞動競賽等群眾運動式的生産動員方式的青睞,是國傢常用的一種針對勞動者個人的激勵辦法。然而,這種激勵機製在換來經濟高增長的同時,是不可估量的效益流失。
林超超,女,福建福州人,上海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華中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曆史學基地班本科,復旦大學曆史學係碩博連讀,2013年獲得曆史學博士學位,同年入職上海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嚮為當代基層社會與勞工政治。先後在《社會學研究》《社會》《開放時代》《史林》《中國經濟史研究》等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十數篇,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階級身份與上海工人的物質生活研究(1949—1965)”(14CZS022)。
其中幾點印象很深刻,一是不斷進行勞動動員背後的解釋邏輯,二是對特殊曆史時期被意識形態動員起來的工人背後的經濟解釋。社會主義中國的工人階級承載瞭遠比勞動者更多的曆史使命。
評分很多地方語焉不詳,統計式的管理並不是計劃經濟的專屬啊,哪些地方是中國缺少現代企業管理的經驗,哪些是計劃經濟的弊端,並沒有有意識的區分。而且敘述中政治運動仍然是外在於工廠生産,群眾運動的邏輯並沒有得到正視。說是上海工業的個案,可是明顯紮的不夠深啊。
評分製度經濟學。技術普及、組織管理與勞動激勵(重政治激勵,因相關乾部比行政多;經濟激勵如計件與奬金弱;群眾路綫與反製度);中央下放權力增大效益與産業政策。社會主義的短缺經濟(對量的需求);前三十年經濟發展的低效率(管理與技術弱、政治運動、國傢積纍);動員(增加勞動強度,技術更新及工業大躍進由土洋並舉至用土法)對經濟增長的二重作用。政權初期的市場凋敝;加工訂貨,不動—民主改革(鬥爭、團結、建設);“拿摩溫”;如何鬥爭,調研(明、暗)直到爆發;經濟核算!;學徒(用工製變培訓製);黨,工會由政治嚮生産轉變;廬山會議前反左傾,會議後反右;戶口!;鞍鋼憲法與兩參一改三結閤;61年工業七十條;60年試辦托拉斯;四清與文革,工人造反派(臨時工多),知識分子被取消;七二一大學。文革後期低工資、企業效益低下。
評分較之經濟分析,更加偏嚮曆史研究。在改革開放前,慣性思維是依靠政治動員踩油門以求經濟發展,而不是藉助科學原理。追根溯源,所有的領域頭上都有政治二字,恐怕也是國傢時至今日依舊的問題。
評分(85)以後不要說貴國經濟體製學的是蘇聯模式,人蘇聯模式再差也沒有貴國這麼垃圾的學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動員與效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