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罷工

上海罷工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江蘇人民齣版社
作者:(美)裴宜理
出品人:
頁數:309
译者:劉平
出版時間:2012-1
價格:27.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14070784
叢書系列:海外中國研究叢書
圖書標籤:
  • 工人運動
  • 海外中國研究
  • 中國近代史
  • 裴宜理
  • 曆史
  • 上海
  • 政治
  • 近代史
  • 上海
  • 罷工
  • 曆史
  • 工人運動
  • 20世紀
  • 中國社會
  • 勞工權益
  • 城市變革
  • 近代史
  • 社會運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上海罷工:中國工人政治研究》從下述三個層麵揭示瞭近代上海工人運動與中國政治的關係。第一層麵“地緣政治,1839—1919”,追溯瞭上海工人力量在地理上與文化上的源流。裴宜理認為早期上海工人的反抗因籍貫的不同而存在差異,第二層麵“黨派政治,1919—1949”,描述瞭2 0世紀20-40年代上海工人運動的基本狀況,作者指齣瞭外來的組織者是如何被迫接受在他們到來之前即已存在於工人中的傳統觀念——有時甚至與其思想信仰相抵觸(例如有些共産黨人開展工人運動的第一步就是加入幫會)。第三層麵“産業政治”,對煙草、紡織和運輸行業作瞭頗為詳盡的個案研究,從而揭示齣不同行業的工人在不同時期針對當時政治形勢作齣瞭何等的反應。《上海罷工:中國工人政治研究》為人們展示瞭一幅中國工人豐富多彩的畫像,它的成功立足於大量原始資料:工人訪談錄、工廠與政府檔案、警方報告、乾部迴憶錄以及其他迄今尚未公開的數據。作者駕馭資料之嫻熟、高明,令人稱道。

著者簡介

裴宜理(Elizabeth J.Perry) 現任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教授、主任,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中國學學傢,也是有影響的上海問題研究專傢。對她的《上海罷工——中國工人政治研究》一書,著名學者、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研究所白吉爾教授(Marle-Claire Bergere)評價道:“這本重要著作不失為一部令人鼓舞的填補空白之作。該書吸收瞭中華人民共和國1980年代以來所齣現的豐富的資料與研究成果,而它們在西方史學界尚未被係統地利用吸收。本書研究方法新穎彆緻,學術成就無懈可擊,文獻數據裕足且多是第一手的。”

圖書目錄

中譯本序 裴宜理
英文版原序 裴宜理
導論 中國工人的政治影響 政治——從頭開始
第一部分 地緣政治,1839—1919
第一章 移民城市
廣州移民
寜波移民
江蘇—華北移民
原籍、職業與工人團結
第二章 來自南方的工匠
行會與工匠群體
早期的工匠抗議
政治化 “傳統”的激進主義
行業意識與階級覺悟
第三章 來自北方的無産者
鄉土源流與幫會
工廠以外的勞動者
産業無産者
大眾文化
罷工模式
結語
第二部分 黨派政治,1919—1949
第四章 激進主義的全盛期,1919—1927年
五四運動
共産黨的誕生
保守派的挑戰
統一戰綫
五卅運動一一脆弱的聯盟
三次武裝起義
第五章 保守主義時期,1927—1937年
幫會與蔣介石的崛起
國民政府時期——工人組織由盛而衰
幫會的插手
共産黨“左派”
結語
第六章 激進派的復活,1937—1949年
抗日戰爭與工人民族主義
內戰與共産黨工匠
國民黨內的派係鬥爭
積極反共
國民黨勢力的瓦解
結語
第三部分 産業政治
第七章 煙草業
勞動狀況
地緣性分裂
共産黨的介入
幫會因素
五卅罷工
三次武裝起義
國民黨政權統治下的英美煙公司
共産黨的收獲
內戰時期的鬥爭
結語
第八章 紡織業
繅絲業
早期罷工及其組織
幫會的介入
共産黨的收獲
繅絲工人之有限的激進主義
絲織業
貴族工人的覺醒
社會構成與大眾文化
1934年美亞綢廠罷工
1936—1937年的全市罷工
共産黨的復活
結語
第九章 運輸業
電車業
法商電車公司
人力車夫
碼頭工人
結語
結論 中國內部的比較
工匠和歐洲工人運動
半技術性工人和美國工人運動
非技術性工人——農民與工人運動
無産階級罷工的意義
中國工人運動的遺産
附錄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早在《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这篇博士论文中,作者就发现在影响农民叛乱行为的几个因素里,亲缘和地缘的关系比阶级关系更重要,当她把研究转向工人运动时,情形颇为相似。以往许多中国工人运动史的研究常常被限定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无产阶级革命”这些话语体系与思维...  

評分

在无数政治口号和纲领性文本中反复登场的“工人阶级”一词,早已成为中国人的论说方式中的惯性思维,“工人阶级”本身的存在及其阶级地位,在党史叙述中不断被赋予神圣的想象色彩。对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的高度期望,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包装进口,在重重包裹的工人阶级研究中为...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作者對資料的收集運用和把握很好,梳理和敘述也很簡約,但是問題是作為政治學的個案研究,印證瞭地緣因素和文化因素對工人集體行動的影響,質疑瞭階級因素對工人運動的作用。但是本書所能提齣的理論很少,隻是驗證和質疑瞭已有理論。

评分

上海工人階級的形成和工人階級形成角度的工人運動史。剖析得很到位,特彆是思想觀念形成層麵的分析。個人覺得可以和《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對照著看。

评分

地緣政治,産業政治,黨派政治共同撕裂和左右著工人運動,隻有經濟上的通貨膨脹和政治上的民族主義能團結所有人;技術性工人/工匠偏嚮激進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半技術性工人偏嚮經濟性的保守工人運動與幫會,與鄉村聯係深,漂泊不定的非技術工人則無法有效組織起來;工人階級的政治行動主義則與前工業化時代傳統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技術與文化和組織相連結,而共和國的國有企業作為工運組織者的創建,則在排他性與傢長製管理上令人想到工匠行會,激發瞭邊緣工人新的不滿,因而上海的保皇派與造反派與解放前工人運動也有韆絲萬縷的聯係;

评分

地域型、行業型中介組織的巨大力量。。。。

评分

很有趣的書:很大程度上,工人籍貫決定瞭其職業、進而決定瞭其參與工運的程度和結果——當然本書是立足於上海民國時期(前溯至1860s江南製造局等;開頭提及小刀會很好玩)。不同行業中的地緣政治、行會vs幫會;國共兩黨對工運的深度參與和一部分領導作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