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现代时代中,随处可见对“轻”的崇拜。消费主义之轻并不可耻,但当它变成占绝对优势的、无处不在的生活法则,它便是人类的浅薄。
法国哲学家吉勒•利波维茨基,从生活消费、瘦身健康、材料科技、艺术、时尚、建筑设计、家庭与性、政治与思想这八个角度分析当代世界中体现出来的轻,帮助我们清醒地认识尚处于萌芽阶段的轻文明。
轻文明并不代表轻松的生活;
社会和政治规约都日渐宽松,可心灵本身却更加沉重;
一切都更轻盈、更灵活,生活却表现出迷茫、不安全感和高度的脆弱。
真正的轻呼唤勤奋、守纪和承受痛苦的勇气:它在于用严格的要求来自我约束,“带着镣铐起舞”。正是在对抗现代世界的躁动与狂热中我们才能真正变“轻”。
吉勒•利波夫斯基,法国哲学家,关注后现代问题。著有《空虚时代》《蟪蛄帝国》《义的终结》等。
翻译时给我会心一击的,并不是作者关于当下社会气质的概括。而是这两点(我都随手记录下来了): 1.“无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这句流行话难道不像一句毒誓吗?在“有趣”的潮流下,好像正在形成一个模糊的“有趣阶级”,有些人因为有趣而加入“有趣”,有些人则向往阶级属性...
评分面对手机上眼花缭乱的app,视频里光鲜亮丽的网红,网络上三观分歧的人群,以及膨胀到无处不在消费经济,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法国哲学家吉勒·利波维茨基对这些特点的定是“轻”。在新书《轻文明》中,他从消费、心灵、生活、政治、伦理等方面,揭示了这个社会“轻”的...
评分一 轻文明的三个历史渊源:飞翔之轻、流动之轻和智慧之轻。 二 因为什么而忽然成为当下社会的主导特征呢?作者认为,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驱动力。 第一个驱动力,是所谓“物质驱动力”,其实也就是生产模式的转变。这种新型的消费社会不仅提倡轻型商品,还提倡轻型的服务,比如...
评分一 轻文明的三个历史渊源:飞翔之轻、流动之轻和智慧之轻。 二 因为什么而忽然成为当下社会的主导特征呢?作者认为,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驱动力。 第一个驱动力,是所谓“物质驱动力”,其实也就是生产模式的转变。这种新型的消费社会不仅提倡轻型商品,还提倡轻型的服务,比如...
评分重量之轻到理念之轻,共性之重到个性之轻,轻重的对立统一,用轻的审美观丰富了文学艺术、建筑设计、家庭婚姻、政治信仰等意识形态内涵,是很有趣的视角,很好的解释了人们对轻松快乐的当下的向往。最后6分之1内容尤其精彩。
评分手机依赖时代的到来
评分轻和快是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引起的漩涡,我们无意识地被这股潮流裹挟着前进,追求更快更少更轻,变得更浮躁更急功近利,整个社会都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推搡着前进,商业社会像一个失去理智的野兽,把文明、历史、信仰扔到一边,疯狂追逐物欲。 书中有一段对未来世界的猜想,说人类的一切需求都能通过互联网满足,那么也不再需要交通,不再需要出门,买虚拟物品,做虚拟现实中的新人类,我隐隐觉得这样臃肿的面貌可能就是我们未来的样子
评分‘’只有一个东西是必须拥有的:要么是一种天生的轻的精神,要么是一种由艺术和科学创造出来的轻的精神。自由的思想是轻生活的神。‘’-尼采
评分观点的新锐程度以及案例的丰富比不上现在随便一篇公号文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