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女人的窥镜

他者女人的窥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河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法) 露西·伊利格瑞
出品人:
页数:729
译者:屈雅君
出版时间:2017-3
价格:8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64925703
丛书系列:人文科学译丛
图书标签:
  • 女性主义
  • 女性
  • 哲学
  • 性别研究
  • 法国
  • 露西·伊利格瑞
  • 社会
  • 人文社科
  • 女性主义
  • 社会窥镜
  • 性别身份
  • 他者视角
  • 文化批判
  • 身份建构
  • 现代女性
  • 权力关系
  • 自我认知
  • 社会结构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们可以设想,所有关于主体的理论总是适合男性的。当女性屈从于这种理论时,女性就陷入了这样一种境地:她不能意识到她这样做的同时,其实是放弃自己与自身想象之间的关系的特性,通过成为“女性”,在话语中使自己屈从于客体化。一旦她宣称她认同男性主体时,她便再度将自身客体化为男性主体。这是否是一种在自身内重新将自身认做缺失的(母亲—女性 )客体的主体?

主体性拒绝接受女性,作为表现、话语及欲望的客体。这无疑为每个无法精简的政体提供了财政支持。女性在可能的想象中失去自身固有的特征,这一情况是可以想见的。另一方面(客体)作为水准基点较之于主体更具*终的决定意义。因为男人可以借着反弹冲开一些客体目标而保存自身。如果没有“大地”供其压迫、压抑,供其劳作,供其表达无尽的(为己的)欲望,如果没有(女性)自身在理论中的晦暗不明的麻烦,那么“主体”的“先在”还剩下什么呢?如果大地自行旋转,尤其转向自身,也许会挫败主体的勃起,并且有可能使其丧失高度和穿透力。那么,从什么开始暴动呢?在什么之上演练他的权利呢?并且从哪里开始切入呢?

作者简介

露西·伊利格瑞(Luce Irigaray, 1931-)法国著名女性主义理论家,曾分别获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三个博士学位。在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都有深入而精到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他者女人的窥镜》(1974)、《非一之性》(1980)、《东西方之间》(1999)。出于反思与批判的目的,露西·伊利格瑞的《他者女人的窥镜》从内容到结构都具有强烈的革命性色彩:它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由弗洛伊德始,至柏拉图终——这是一个颠倒了正常时间顺序的书写,但中间章节又是按哲学家们出现的历史顺序进行论述的——这难道不正是一个“窥镜”吗?借助“窥镜”揭示传统哲学中的菲勒斯中心主义、同一性逻辑,使女性从以男性为标准的逻辑中解放出来,不再作为“他者”,重新发现、确立女性的主体身份正是伊利格瑞的目的所在。

目录信息

译著前言………………………………………… 1
英译者致谢…………………………………………… 1
上 部 古老的对称梦幻的盲区
第一章 女人,科学的未知数 ………… 3
第二章 小女孩(仅)是一个小男孩 …… 28
第三章 她的终点就在她的起点中吗?……… 46
第四章 另一个“原因”——阉割 ……70
第五章 阴茎羡嫉...... 90
第六章 成长为女人的痛苦之路 ………… 10
第七章 一种真正忧郁的性征 ………………113
第八章 阴茎=父亲的孩子…… 129
第九章 阉割的延迟行为 …………… 146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你可能是有过这样的女同学的。不是文艺两个字可以形容的,少了点恬静,少了点柔情,添了点理性,又添了点癫狂,添了点哲学。如果你曾经有个这样的女同学,你可能会喜欢作者的文字。看了之前的书评,发现作者露西·伊利格瑞(Luce Irigaray, French: ; born 3 May 1930)原来是...  

评分

阅读《他者女人的窥镜》令人发狂!其中有大量的哲学文本涌出,而伊利格瑞又不会一一指明这段出自何处、那段引自何人、哪些地方有所改动、哪些地方是假借他人之口(索性英译注释稍有提示);时而喋喋质问,时而嘲讽揶揄,有的章节统统由他人的话拼贴而成,有的章节不曾有论证而...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超爱此书的逻辑 在讨论性 这个命题上 有很多新的触角和视点 超越流行性读本不是二三点 而是一个时代

评分

女人这幽暗、深邃的洞穴,窥镜却能集中光线引起火焰,而那燃烧着玻璃的火舌则成为理性之白日下一种异质的存在。由批判弗洛伊德开始,又回溯到古希腊,梳理了从柏拉图到黑格尔以来的女性建构。最后重释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洞穴成为一个不可名状的母性空间,而进入象征秩序便必然要走出洞穴,达成对主体前历史上的父亲之认同。所有关于主体的理论总是适用于男性,男性之认识女性不过是镜子的反射,而女性则在窥镜内部,在自我反射中确证自身。不过,似乎在伊利格瑞晚期的《此性非一》中又对性别差异论做出了新的解释?有待深入阅读。ps,这本书翻译太差,等我英文好一点了还是再读一次原文吧(流下泪水。

评分

伊利格瑞轰动一时的博士论文。第一章通过大量(伪)引用和戏仿拆解了弗洛伊德《性学三论》,其激越华美和后面部分对比起来却更像是一道前菜。整本书就是一次带领读者回到父权“起源恐惧”深处的镜之旅——通过把柏拉图的洞穴隐喻诠释为一出阳具光源的皮影戏,伊利格瑞发现了洞穴人的机械躯体,他们的只能朝向一方的姿势规训,作为镀银镜为男性主体服务的女人介质,还有地底居民从强光下回到子宫深处的所谓启蒙故事背后的全部吊诡与可悲。

评分

作为拉康的徒弟,她从根本上硬怼了弗洛伊德、柏拉图,最终被拉康除名。也许是因为翻译的问题,导致怼弗洛伊德以外的部分,我既看不懂又读不进去。其实伊利格瑞质疑得有道理,从我个体经验而言,我没有过阴茎羡慕的经验,也并未感到自己有所缺失。终于,我在深夜两点极其粗略地撸完了这一部法式女性主义著作。然而,硕士论文还在萌芽状态,因我脑中的概念、理论还是混沌一片,为何给自己挖了这个选题的深坑。

评分

一个鸡奸的俄狄浦斯?女性的双性特征,其性条件的不确定性,标志着她与性事有关的关系的“无意识”,将构成性差异的源泉,这种差异是女人为了所有的理想化(idealizations)的目标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所保持的。“女性的”双性特征将唤起(所谓男性性欲)历史发源地的负面、背面、旁侧、对面,并且,所有这些面都将保持神秘莫测。这个谜总需要在其“无意识”状态下进行诠释,其压抑因为不止一个原因,而必须被保护。女人将成为“男性”无意识的表征,成为(性欲)历史发展的“潜意识”的基地铭刻空间。对于她,这一描述系统只能评定为“史前史”,并且,如果有一天她的性欲被承认,如果这一性欲进入了“历史”,那么他的历史将不再简单地发生或有所替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