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汉娜·阿伦特《黑暗时代的人们》
·我活在这个世界,可这个世界不属于我。
一本兼具文学性和心理分析风格的佳作,学术思考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
·2014年英国《每日电讯报》年度好书·《金融时报》《独立报》《先驱报》《文学评论》《弗里兹》等多家报纸和书评人鼎力推荐·杰奎琳·罗斯是一位出色的叙述者,语言通俗,内容有趣。
·与当下“荣誉谋杀”“男女平等”等热点话题息息相关
《黑暗时代的她们》以历史上三位女性开篇(富有革命精神的社会主义者罗莎·卢森堡,受到家庭悲剧和纳粹迫害的德国犹太画家夏洛特·塞洛蒙,电影偶像以及大众的消费对象玛丽莲·梦露),她们的经历讲述了如何通过最富戏剧性的事件在上个世纪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将不可说之事带入光亮之下。
同时,《黑暗时代的她们》也关注当下女性,分析多起臭名昭著的“荣誉谋杀”案件,讨论三位在最黑暗的角落里滋生出优秀作品的当代艺术家——艾斯特·莎莱夫-格尔兹、耶尔·芭塔娜、泰蕾莎·奥尔顿。
作者杰奎琳·罗斯向我们展示了这些充满智慧的女性是如何为女性主义创造一个新的模板。
杰奎琳·罗斯(Jacqueline Rose)任教于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伦敦评论》杂志的常驻作者,致力的领域包括女权主义、文学和心理分析等。
曾在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教授英文,曾在剑桥大学进行有关性别的专题研究。代表作:《黑暗时代的她们》《令人难忘的西尔维娅·普拉斯》《夜不能眠》以及小说《阿伯丁》。
将玛丽莲·梦露与革命家罗莎·卢森堡、画家夏洛特·萨洛蒙并列为女权主义代表人物,抑或在四十多年后像汉娜·阿伦特一样在意“黑暗时代”,譬犹喧哗中当头倾下一盆凉水。阿伦特强调困境中的“启明”,纵使“不确定、闪烁而又经常很微弱”,投射到习惯了黑暗的眼中。而杰奎琳﹒...
评分黑暗时代的她们 也许你会说这是一本宣扬女权主义的书,觉得她有些偏激,然而如果她说的是真相呢?作者希望用这本书向阿伦特致敬,阿伦特写过《黑暗时代的人们》和《极权主义》……也许因为相当多的读者都是男性,我们这个社会又长期处在男权至上主义的氛围中,所以每当有女权...
评分今天,我们已经迈过了二十世纪初期那个战争频发的年代,社会在不断进步,相当大数量的女性已经生活在相对舒适与自由的氛围中,对于那些仍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群,她们无法感同身受。可这些自以为幸运的女性,她们的生活环境又是真正的自由吗,能否在其中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舒...
评分我们正处在一个“声音”太多的年代。通过愈加发达的网络,人人都在收听,收听与自己有关的或无关的信息;同时也在表达,表达着旁人关注或无意留心的一切。 这看似是个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好的契机——这世界的不公平,看似是由于信息不对等造成。但根本上,这问题又并非是信息本...
评分只有对于女性的地位有了独立的思考和意识,才能够给世界最漂亮的一记震颤。
评分又称地下党的故事。叙事手法总给人一种高中生作文的感觉,序言可能是最精彩的,不过序言提出的关于女权主义的反思在后文基本上看不到。#看不下去
评分信息量比较丰富。罗莎·卢森堡十几岁时的话“我的信念,是人们可以在一种正确的社会制度的保障下,纯洁而友善地彼此相爱。但为了争取它和捍卫它,我或许需要先学会如何憎恨。”
评分作者像一个手握尖刀的演讲者站在高台上喋喋不休。透过不同时代伟大女性在黑暗时期的作为来唤醒女权意识的立意是好的。但作者通篇逻辑混乱,情绪化严重,反复强调着站不住脚的个人观点。翻译也相当差劲。
评分翻译的……我不能原谅她是第一次翻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