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与性别

媒介与性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徐艳蕊
出品人:
页数:189
译者:
出版时间:2014-7
价格:3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812252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性别研究
  • 社会学/文化人类学
  • 文化研究
  • 女性主义
  • 女性
  • 媒体
  • 性别
  • Gender&Sexuality
  • 媒介
  • 性别
  • 社会
  • 文化
  • 身份
  • 权力
  • 传播
  • 女性
  • 研究
  • 批判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专著《媒介与性别:女性魅力、男子气概及媒介性别表达》,是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媒介性别论: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对性别观念的建构与生产》研究成果,课题组负责人徐艳蕊。本课题在进行期间,已发表《“劳动妇女”的意识形态——从 50-60年代 <中国妇女 >杂志的发展看新中国妇女解放思想的传播》(《中国传媒报告》 2014年第 2期)、《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女性与中国形象》(《当代电影》 2013年第 5期)等数篇论文作为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书的主旨,即在于通过对中国当代媒介性别形象的梳理:由劳动妇女形象,到大众文化中的魅力女性,再到以网络为平台女性的自由表达,以及这种表达对男性气质的建构产生的影响,探析性别观念和性别生产机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变化,讨论消解性别陈规和建立新的更为平等的性别秩序的可能。

第一章作为理论梳理和铺垫,概述媒介性别研究在中国大陆的源起和发展;第二章聚焦中国 50、 60年代,以《中国妇女》杂志为依托,讨论中国劳动妇女形象的特征和意识形态内涵;第三章讨论 90年代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内涵及其与社会现实的关联;第四章重点考察网络上的女性写作 -阅读社群的活动,将女性通俗文本的写作,当作女性对性与性别问题的集中表述,分析网络写作的通俗女性主义精神对性别观念和等级秩序所带来的冲击;第五章讨论网络女性通俗文本的多元性别实践,以及这种实践对男性气质和亲密关系的改写。

作者简介

徐艳蕊 河南开封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后考入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获文艺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文艺学博士学位,均师从陶东风教授。现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中文系教师,从事女性主义及大众文化的教学研究工作。

目录信息

第一章本土媒介性别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发展脉络
第一节 源起及走向
第二节 东西方语境的历史勾连
第三节 媒介刻板妇女印象的本土性研究
第四节 媒介性别意识形态批评的本土性研究
第二章劳动妇女的意识形态
第一节 劳动妇女的劳动与价值
第二节 劳动妇女的婚恋与家庭
第三节 劳动妇女的身体与母职
第四节 《中国妇女》的沉浮与劳动妇女形象的黯淡
第三章女性魅力与男性资本
第一节 灰姑娘:女性魅力的政治经济学
第二节 资本与爱情:国产言情剧的价值观
第三节 作为镜像的参照: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女性与中国形象
第四章网络女性写作一阅读社群的在线活动与性别秩序的重构
第一节 网络女性写作一阅读社群的在线活动
第二节 网络女性写作的性别化想象与通俗女性主义
第五章女性在线与流动的男性气质
第一节 跨文化语境中的男性气质
第二节 女性想象对男性气质的改写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综述或者介绍来看,很丰富。除第一章外,其他几章可以单独作为小论文发表了。作者对网文涉猎颇丰啊~

评分

把你喜欢的网文写成论文吧,把你喜欢的游戏写成论文吧。这样看网文、打游戏就是一件高尚的事。

评分

老师的书,大三读之。

评分

炒冷饭吧...

评分

作者举的例子很有趣,但是整本书逻辑性略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