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

回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金宇澄
出品人:上海贝贝特
页数:356
译者:
出版时间:2017-1
价格:4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956495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金宇澄
  • 中国文学
  • 家庭传记
  • 上海
  • 文学
  • 中国当代文学
  • 金宇澄,上海,回望过去
  • 小说
  • 回忆
  • 反思
  • 人生
  • 成长
  • 历史
  • 情感
  • 散文
  • 怀旧
  • 时光
  • 心灵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母亲说,只在某一封没写完的信里,才见到你爸爸充满情感的回顾:’天寒刮起西北风,让我想起满目萧条的,我的青春年月……’”

这本书讲的是金宇澄父母的故事,也是他们那个时代人们的故事。

作者简介

金宇澄,生于上海,祖籍江苏黎里,《上海文学》执行主编。“中国好书”“鲁迅文化奖”“施耐庵文学奖”“华语文学小说家奖”“茅盾文学奖”得主。

目录信息

我的父母
黎里•维德•黎里
上海•云•上海
我们回望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金宇澄的《回望》,大量篇幅引自他父亲与朋友的来往信件及个人日记,另一大半,是其母姚云的回忆录。金宇澄说,他母亲那部分是“口述实录”,但我看,《回望》整部书都可做为一部口述历史来读。 《回望》如果以文学性去挑剔,肯定不是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结构松散,叙述拖沓,细...  

评分

金宇澄先生的《回望》结束在“如果我们回望,留取样本,是有意义的”这一句上。读完,合上封底,我明白了,金先生为什么要用“《黎里•维德•黎里》——父亲”与“《上海•云•上海》——母亲口述”这样互文的结构,来完成回望。 我不再像小时候,一本书上手总是要先看...  

评分

“于是,三人急急忙忙在西藏路吃了面,决定暂时躲避为好”。 1945年5月16日,18岁的女高中生姚云与同学申怀琪、老师蒋锡金一起,在日本宪兵队正在学校查捕的关头,吃了一碗面。虽然事态紧急,但生活还是要继续的,纵然吃完面后,申怀琪立刻动身离开了上海。 字里...  

评分

金宇澄在此书中,分写了父亲与母亲的一生。金父的人生,是由金宇澄在主观记忆之上,从其日记、笔记、通信、报告、他人回忆录、传记、史书中爬梳材料写就的。这部分像一幅素材多元的拼贴画,或是「积藓残碑」,乍看纷乱,实则文体刚健。立志做屈原的金父,被日人讯问的金父,后...  

评分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回望几十年的过去,方知今日之触手可及。如书中所言,“人的全部印象,连带记取他的活者本身,全都消失后,才是真正的死亡。人是在周而复始替换这些印象中,最后彻底死去的。” 正如寻梦环游记描绘的那样,肉体的死亡不是死亡,被人遗忘才是终极的消逝。作...  

用户评价

评分

回望的岂止是一辈人的青春~金外婆家与我外婆家旧居一街之隔,金外婆家银楼最早在我单位隔壁,金妈单位在我单位总部铁隔壁,沧海桑田,时光旅行者一般的阅读感,唏嘘~再有,老照片一定要看,这一家颜值好高,吴尊+汤唯啊

评分

比金宇澄的小说差一些,但是父辈的生活,其实儿女已经不可想象了,只能是在纸上“遥想当年”

评分

单从技巧的角度,一部作品,三种视角,互为参照,实现了一幅相当奇妙的的图景。而这又不只是“一部作品”,而是可以无限延伸、沉淀的视野与经验。

评分

2017年已读073:“我”笔下的父亲,父亲书信、日记里的自己,母亲口述的旧时岁月,三种视角,三段回忆,漫漶、破碎的记忆堆叠、交织,彼此呼应、相互补充,形成对过往与真相的互文式呈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番探寻与书写,既是“回望”,亦是“对望”。这一段昔日光影的积藓残碑、零缣断素,即便已渐渐淹没在历史的尘烟里,对当事者而言,恐怕正如老金在书里所说,“仍如海上冰山那样触目,那样无法忘怀”,只是在回望中,那些惊涛骇浪也都化作了历尽千帆的淡然。传奇已逝,但对传奇的记录却将获得永恒的生命。

评分

前半部分金老师执笔的父亲的部分写得太好了,无论文笔还是结构都是;后半部分母亲口述部分,因为比较原生态,所以也就《老照片》的水平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