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与印象》内容简介: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匹配和关怀。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1998年终致尿毒症,病情稳定后,有随笔集《病隙碎笔》、散文集《记忆与印象》以及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出版。
其作品多次获奖,主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奶奶的星星》获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长篇小说《务虚笔记》获上海市长篇小说奖;1998年小说《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和北京市文学艺术奖;2002年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合散文奖”一等奖;随笔集《病隙碎笔》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关于往日,与人生 记忆,所以是一个牢笼。印象就是牢笼以外的天空。 ——史铁生《记忆与印象》 对于散文,一直以来就不甚喜欢,总以为是一个或是沉郁或是理想主义或是依然迷茫的人躲在纸张背后所书写下的晦涩难懂的思想...
评分常常听人赞美某某写作者,说,他是用生命写作的。这是一种极致的赞美了,然而,这句话,到了史铁生这里,却并不是赞美,至多算是陈述。我生得晚,但庆幸很早便读到史铁生的文字,被他个体的疼痛感染,常常在阅读他的文字时反观自己。史铁生是一个可以照见我们自己的作家。的确...
评分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隔一段时间就会在我的黑夜里重复一回:母亲,她并没有死,她只是深深地失望了,对我,或者尤其对这个世界,完全地失望了,困苦的灵魂无处诉告,无以支持,因而她走了,离开我们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不再回来。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
评分碎片式的记忆,看的时候非常有亲切感,因为我自身回忆的状态和书中叙述几乎一样。每每进入回忆状态,大抵都是阴天有风吹过的午后。回忆像是一层水雾,不管是回忆浮出脑海还是我钻进回忆里,最后都会打湿一些什么。 书里我最喜欢的是《八子》,真有趣。八子继承姐姐的碎花裤被人...
评分因为想不出名字,沿用以前“xx之书”的惯例。首先要感谢胡风瘦马同学,书是他的,昨日去教堂乱跑之后脚软眼涩,回来就想说找本书seesee,我知道胡同学办公桌上颇有几本有意思的书,于是不问自取。(不是不想发短信问一声,但大马好歹也算国外,来回几条短信可能已经抵得书款...
当一颗距离我们数十万光年的星星实际早已熄灭,它却正在我们的视野里度着它的青年时光。
评分读文学, 更见哲学之难。
评分真挚
评分柔弱是爱者的独信。记忆是牢笼,印象是牢笼以外的天空。
评分真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