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國宗教的“聖經”、(楊慶堃是)對中國宗教進行功能分析之第一人
《中國社會中的宗教》(精裝)
(宗教的現代社會功能與其曆史因素之研究)
名人推薦:
《中國社會中的宗教》提供瞭中國自身文化的重要信息,闡述的是對中國社會有著極大影響的宗教、祭祀儀式和信仰。對此,楊慶堃從眾多的曆史和人類學的資料,特彆是地方誌中發掘瞭詳細而客觀的證據。他最大的貢獻就是錶明瞭宗教的儀式和信仰是怎樣成為中國社會,包括傢庭、階級、民間團體、行業、經濟活動和朝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所有的這些階層、宗教和社會都是相互影響,又互為支撐的。宗教的傳統同時又是個人以及社會道德的基礎。他所有的這些貢獻,都對我本人的研究有很大的影響。
——歐大年(Daniel L. Overmyer)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係中國研究中心教授
楊慶堃的這部著作是研究中國的宗教、社會和文化的經典之作,對我們理解中國文化有很大的幫助。楊氏從眾多的曆史和人類學的資料,特彆是地方誌中發掘瞭詳細而客觀的證據,證明瞭宗教的儀式和信仰是怎樣成為中國社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宗教和社會各方麵相互影響、互為支撐,同時證明瞭宗教傳統構成瞭個人以及社會道德的基礎。
——金耀基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係講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
這部著作是中國宗教研究中最新的嘗試:試圖把中國宗教作為一個整體來解釋,並將其思考和實踐融閤進社會。迄今,……因為楊氏的書,社會學傳統在此到達瞭一個頂峰,他使中國宗教成為一個實體。
——弗裏德曼(Maurice Freedman),美國著名經濟學傢
內容提要:
《中國社會中的宗教》是研究中國宗教、社會和文化的經典作品,被譽為研究中國宗教的“聖經”。
全書對中國宗教進行瞭非常全麵的分析與闡述,詳細考察瞭中國社會中各種類型的信仰,以及國傢政治、經濟和儒傢學說的關係,描述瞭中國社會與宗教的整閤狀況。本書試圖迴答:在中國社會生活和組織中,宗教承擔瞭怎樣的功能,從而成為社會生活和組織發展與存在的基礎,而這些功能是以怎樣的結構形式來實現的?
作者簡介:
楊慶堃(C. K. Yang)(1911-1999),華裔美國社會學傢。
第一位從寬廣社會學角度來證明中國宗教存在形式、閤理性及曆史傳統的宗教社會學傢。原籍廣東南海。1932年獲燕京大學社會學學士學位,1934年獲該校碩士學位。1939年獲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先後任紐約商報編輯、華盛頓大學助理教授。迴國後,1948年起任嶺南大學社會學係副教授兼係主任,並在廣州近郊鷺江村從事農村社區的調查工作。1951年再度赴美,任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1953年任匹茲堡大學社會學係副教授、教授。1970年代在香港中文大學創辦社會學係。
編輯推薦:
歐大年:這部著作簡直可以被稱為研究中國宗教的“聖經”。
弗裏德曼:因為楊氏的書,社會學傳統在此到達瞭一個頂峰,他使中國宗教成為一個實體。
趙文詞:本書是一部瞭不起的著作,目前仍未有可與之匹敵的、對中國宗教給予如此全麵概述的作品問世。
雷德菲爾德:(楊慶堃是)對中國宗教進行功能分析之第一人。
作者基本没有读懂原文,翻译极差。 第一章引言,研究目的,开篇第一句话就译错了,作者错译成:“在中国社会生活和组织中,宗教承担了怎样的功能,从而成为社会生活和组织发展的基础”。 正确的译文应当是:宗教在中国社会和组织中发挥了怎样的功能,使其得以存在并发展? 这...
評分中国人常被认为是一个缺乏宗教信仰的民族。与其余前现代的人类文明不同,宗教并不是中国社会运作的根本机制,甚至也不是理解中国文明的必要前提,这种独特性一直是诸多争议的核心。杨庆堃先生的这本现已成为经典的著作,正是为了厘清这一事实:不论宗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多么...
評分 評分怎么说呢,因为读之前期望还挺高的,导致这本五百页的书从头翻到尾也没有感到特别激动。这本写于六十年代的书,受功能主义理论范式的影响非常严重,但是主要问题不在这里,而是“弥散型宗教”(不知道中文版是怎么翻译这个词儿的)的说法并不能让我感到很满意,所以一口气就吊...
在傳統中國普化宗教的影響下,實際上並無絕對的無信仰者存在,從而揭示一般所謂“無信仰者”隻能說是在形式上未信奉某一製度化的宗教而已,而很難說完全免除瞭中國文化所孕育的一套對宇宙存在的理念,所以無論如何現代化的“中國人”隻要是在中國文化教養下成長,他將或多或少帶有中國傳統宗教信仰的特質,而並非絕對無信仰者。
评分1)製度性宗教(Institutional Religion)和瀰漫性宗教(Diffused Religion)的概念好酷哦,讀完感覺好有道理,但是同時又感覺哪裡怪怪的。沒有講清楚佛、道之外,中國原始宗教的內在理路?沒有講清楚明代「三教閤一」的脈絡?抑或是歐大年講的民間宗教並非缺乏組織性?不太懂;2)其實方誌的運用並沒有很充分嘛,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自說自話,對其他研究的引用非常少;3)本質上還是在跟西方對話,恩恩,尤其是為max weber。。。
评分1)製度性宗教(Institutional Religion)和瀰漫性宗教(Diffused Religion)的概念好酷哦,讀完感覺好有道理,但是同時又感覺哪裡怪怪的。沒有講清楚佛、道之外,中國原始宗教的內在理路?沒有講清楚明代「三教閤一」的脈絡?抑或是歐大年講的民間宗教並非缺乏組織性?不太懂;2)其實方誌的運用並沒有很充分嘛,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自說自話,對其他研究的引用非常少;3)本質上還是在跟西方對話,恩恩,尤其是為max weber。。。
评分書中描寫的很多傳統的宗教儀式,民俗文化比如廟會,測字看風水的先生等在中國進入近代以後都慢慢減少甚至消逝瞭,讀之有種淡淡的可惜之感,但是轉念一想,在宇宙漫長的時間中,這幾韆年的時間單位,其實隻是很微小的一部分而已,像塵埃一樣飄散在宇宙中。
评分還是要破除彌散與製度的迷思,彌散型宗教也有製度,製度宗教也有文化與信仰的彌散,並且現實與楊慶堃的論述恰好相反,不是製度宗教,而是宗教製度,宗教體係中的正式和正式製度對不同宗教之信仰方式、不同信仰行動者的最終行為結果産生最重要影響,進而形成不同的社會力量對比格局,既定的製度安排對各種信仰方式及其力量對比有著重要的維護作用,同時以這種力量對比構成瞭製度維係的內在張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