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楊慶堃(C. K. Yang)(1911-1999),華裔美國社會學傢。
第一位從寬廣社會學角度來證明中國宗教存在形式、閤理性及曆史傳統的宗教社會學傢。原籍廣東南海。1932年獲燕京大學社會學學士學位,1934年獲該校碩士學位。1939年獲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先後任紐約商報編輯、華盛頓大學助理教授。迴國後,1948年起任嶺南大學社會學係副教授兼係主任,並在廣州近郊鷺江村從事農村社區的調查工作。1951年再度赴美,任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1953年任匹茲堡大學社會學係副教授、教授。1970年代在香港中文大學創辦社會學係。
編輯推薦:
歐大年:這部著作簡直可以被稱為研究中國宗教的“聖經”。
弗裏德曼:因為楊氏的書,社會學傳統在此到達瞭一個頂峰,他使中國宗教成為一個實體。
趙文詞:本書是一部瞭不起的著作,目前仍未有可與之匹敵的、對中國宗教給予如此全麵概述的作品問世。
雷德菲爾德:(楊慶堃是)對中國宗教進行功能分析之第一人。
研究中國宗教的“聖經”、(楊慶堃是)對中國宗教進行功能分析之第一人
《中國社會中的宗教》(精裝)
(宗教的現代社會功能與其曆史因素之研究)
名人推薦:
《中國社會中的宗教》提供瞭中國自身文化的重要信息,闡述的是對中國社會有著極大影響的宗教、祭祀儀式和信仰。對此,楊慶堃從眾多的曆史和人類學的資料,特彆是地方誌中發掘瞭詳細而客觀的證據。他最大的貢獻就是錶明瞭宗教的儀式和信仰是怎樣成為中國社會,包括傢庭、階級、民間團體、行業、經濟活動和朝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所有的這些階層、宗教和社會都是相互影響,又互為支撐的。宗教的傳統同時又是個人以及社會道德的基礎。他所有的這些貢獻,都對我本人的研究有很大的影響。
——歐大年(Daniel L. Overmyer)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係中國研究中心教授
楊慶堃的這部著作是研究中國的宗教、社會和文化的經典之作,對我們理解中國文化有很大的幫助。楊氏從眾多的曆史和人類學的資料,特彆是地方誌中發掘瞭詳細而客觀的證據,證明瞭宗教的儀式和信仰是怎樣成為中國社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宗教和社會各方麵相互影響、互為支撐,同時證明瞭宗教傳統構成瞭個人以及社會道德的基礎。
——金耀基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係講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
這部著作是中國宗教研究中最新的嘗試:試圖把中國宗教作為一個整體來解釋,並將其思考和實踐融閤進社會。迄今,……因為楊氏的書,社會學傳統在此到達瞭一個頂峰,他使中國宗教成為一個實體。
——弗裏德曼(Maurice Freedman),美國著名經濟學傢
內容提要:
《中國社會中的宗教》是研究中國宗教、社會和文化的經典作品,被譽為研究中國宗教的“聖經”。
全書對中國宗教進行瞭非常全麵的分析與闡述,詳細考察瞭中國社會中各種類型的信仰,以及國傢政治、經濟和儒傢學說的關係,描述瞭中國社會與宗教的整閤狀況。本書試圖迴答:在中國社會生活和組織中,宗教承擔瞭怎樣的功能,從而成為社會生活和組織發展與存在的基礎,而這些功能是以怎樣的結構形式來實現的?
作者基本没有读懂原文,翻译极差。 第一章引言,研究目的,开篇第一句话就译错了,作者错译成:“在中国社会生活和组织中,宗教承担了怎样的功能,从而成为社会生活和组织发展的基础”。 正确的译文应当是:宗教在中国社会和组织中发挥了怎样的功能,使其得以存在并发展? 这...
評分怎么说呢,因为读之前期望还挺高的,导致这本五百页的书从头翻到尾也没有感到特别激动。这本写于六十年代的书,受功能主义理论范式的影响非常严重,但是主要问题不在这里,而是“弥散型宗教”(不知道中文版是怎么翻译这个词儿的)的说法并不能让我感到很满意,所以一口气就吊...
評分作者基本没有读懂原文,翻译极差。 第一章引言,研究目的,开篇第一句话就译错了,作者错译成:“在中国社会生活和组织中,宗教承担了怎样的功能,从而成为社会生活和组织发展的基础”。 正确的译文应当是:宗教在中国社会和组织中发挥了怎样的功能,使其得以存在并发展? 这...
評分 評分1)製度性宗教(Institutional Religion)和瀰漫性宗教(Diffused Religion)的概念好酷哦,讀完感覺好有道理,但是同時又感覺哪裡怪怪的。沒有講清楚佛、道之外,中國原始宗教的內在理路?沒有講清楚明代「三教閤一」的脈絡?抑或是歐大年講的民間宗教並非缺乏組織性?不太懂;2)其實方誌的運用並沒有很充分嘛,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自說自話,對其他研究的引用非常少;3)本質上還是在跟西方對話,恩恩,尤其是為max weber。。。
评分核心內容: 1.本書是研究中國宗教、社會和文化的經典作品,被譽為研究中國宗教的“聖經”。 2.宗教的社會功能,就是通過教義、信仰係統、儀式活動和組織關係,來應對這些超自然因素(死亡不公正戰爭災難等超乎理性知識的精神問題),處理人生的終極關懷問題。 3.有許多不同種類的廟,是因為古代中國沒有普遍的一神教信仰,民眾宗教生活的齣發點是:想解決不同的問題就得去找不同的神靈。人們的宗教活動,是依據自己實際生活需要的。 4.青幫洪門歃血為盟是模仿血緣關係讓成員産生對組織的敬畏——準宗教。 5.傢庭祭壇是為瞭強化共同的祖先崇拜鞏固內部關係。 6.《黃曆》是為人們提供日常活動的神秘知識指南。 7.真正在中國社會生活中居於主流的是分散性宗教。另有傢族祠堂。 8.宋代以後世俗政權已經支配瞭宗教,可以任意使用它。
评分我讀過另外一個版本。這個有沒有修訂的內容?
评分受瓦哈宗教類型學的影響,楊慶堃在其早期研究中先采用瞭diffused religion和specialized religion這組概念,之後他將“specialized religion”替換為“institutional religion”。在《中國社會:從不變到巨變》一書中,楊慶堃把“diffused religion”譯為“混閤宗教”,把“institutional religion”譯為“獨立宗教”。然而學界一直忽略楊氏自己的翻譯,尤其是將institutional religion集體性地誤譯為“製度性宗教”,以至於有人認為institutional religion 是有組織的和製度性的,而diffused religion是無組織的和非製度性的。 事實上,在楊氏的論述中,混閤宗教與獨立宗教之間不是“製度性”和“非製度性”的差異,也不是“有組織”和“無組織”的差異,而是“混閤”與“獨立”的差異。確切地說,是“混閤於其它製度之中”還是“獨立與其它製度之外”
评分基本上就是在第一版上做的修訂,增加幾處譯者注和修改瞭幾處錯誤,然後補瞭附錄2。“共産主義作為準宗教”那一章仍然刪節。還是有一些句子沒修訂,有幾處修訂沒必要。最重要的是,我還是認為應該參考楊慶堃自己對“diffused religion”以及“institutional religion”的譯法。【難以計數:unaccountable,無法理解的;voluntary religion:自發性宗教;scholar-official class:士大夫階層;a sample cult:英雄人物崇拜;馬康:馬剛(天柱教);屈子的那句話是“道可受兮,而不可傳”】P210居然還有一則中大石牌坊的傳說。【應該是楊慶堃去國前在嶺南大學執教時,做社會學調查所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