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读书法

朱子读书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南宋]朱熹 撰
出品人:
页数:356
译者:董立平
出版时间:2016-10-31
价格:39.8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630304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读书方法
  • 朱熹
  • 方法论
  • 读书
  • 古籍
  • 经典
  • 传统文化
  • 阅读
  • 朱子读书法
  • 儒家
  • 教育
  • 读书方法
  • 宋明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朱子读书法”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广泛、最系统的读书方法,近代以来的大学者钱穆、徐复观、余英时等都曾专门向读者推荐。《朱子读书法》一书首先由朱熹亲传弟子辅广从朱熹众多作品和语录中辑录而成,而后再由张洪、齐熙增补,并进行系统的整理,“更易次第,先定纲领,以载书之所当读之故,与读之所当务之说。复于中撮其枢要,厘为六条,曰循序渐进,曰熟读精思,曰虚心涵泳,曰切己体察,曰着紧用力,曰居敬持志,而著其说于每条之下,于是纲领条目粲然明白”。

★钱穆:朱子教人读书法,其实人人尽能,真是平易,而其陈义之深美,却可使人终身研玩不尽,即做人道理亦然,最美好处,亦总在最平易处也。

★徐复观:至于进一步的读书方法,我愿向大家推荐宋张洪、齐熙同编的《朱子读书法》。朱元晦真是投出他的全生命来读书的人,所以他读书的经验,对人们有永恒的启发作用。

★余英时: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朱子不但现身说法,而且也总结了荀子以来的读书经验,最能为我们指点门径。我们不要以为这是中国的旧方法,和今天西方的新方法相比早已落伍了。我曾经比较过朱子读书法和今天西方所谓诠释学的异同,发现彼此相通之处甚多,诠释学所分析的各种层次,大致都可以在朱子的《语类》和《文集》中找到。

作者简介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朱熹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朱熹是儒学中兴的重要人物,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大儒,位列大成殿十二哲,后世尊称为“朱子”。朱熹同时也是孔子之后又一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教育家。钱穆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在中国学术史上,若论博大、精微兼而尽之的学者,孔子以下,只有朱子,可算得第二人。”

目录信息

目录

《朱子读书法》钦定四库全书提要

编定《朱子读书法》原序
张洪


卷一 辅广辑录部分(上)
纲领
循序渐进
熟读精思

卷二 辅广辑录部分(下)
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
着紧用力
居敬持志

卷三 张洪、齐增补部分(上)
纲领
循序渐进
熟读精思

卷四 张洪、齐增补部分(下)
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
着紧用力
居敬持志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第128页注解有误。 原注为:从(山上)看(山下)称之为“阻”。 更正为:从(山下)看(山上)称之为“阻”。 此处注解问题不影响整体上的阅读。整本书组织较为清楚,值得反复阅读,有益于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每...  

评分

第128页注解有误。 原注为:从(山上)看(山下)称之为“阻”。 更正为:从(山下)看(山上)称之为“阻”。 此处注解问题不影响整体上的阅读。整本书组织较为清楚,值得反复阅读,有益于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每...  

评分

评分

评分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喜欢囤书,但是怡然自得,碰到喜欢的就多翻几遍,不喜欢的,买了就藏起来或者干脆送人,但很多其实也没看。喜欢看各种乱七八糟的书,什么都喽两眼。精力好的时候,脑子里记了各种各样的事情。 但是这一年常会觉得有些人名、事在嘴边,就是想不起来。他们开始...  

用户评价

评分

世殊事异,又何必乞灵于古人?

评分

敬的功夫,自己着力不多,这次有领悟。人越大,心智俞强,而越容易放而不归。敬,盖收束心神的良方。敬以主内,义以方外,良言。

评分

对像我这种古文底子很薄的读者算是够用了,注释体例非常普及化。内容很棒,从读书目的、方法,再回到读书的意义,圣人之言为纲,潜心涵泳为法,最终贵在切己,“识得行程便须行”。

评分

这才是我们中国人看中国书的方法。

评分

张洪齐煕编《朱子读书法》,李孝国根据四库全书本点校,注释和翻译而成。据李孝国言,本书与《语类》两卷读书法相比,两书同者只有五分之一,而且认为本书还收集了《文集》中论学书札,所以选择本书点校。然后随后说,本书只有四库本,没有其他版本,这个就比较有趣了。另外本书的注释体例也很奇葩,注释的除了人名注释外,大多都是动词形容词的注释。对于古籍译注的体例,难道不是应该有标准的格式,哪怕参考一下上海古籍和中华书记相关译注格式,都不会产生如此奇葩的注释体例。作为一本读书方法的作品,这本书还是相对不错的,确实是比语类多了不少《文集》中论学书札的材料。仔细阅读朱子读书的指导,还是感觉到古今读书问题大体都类似,一是读书不肯塌心,二是缺乏反复涵养,三是要学会虚心读书,这些都是古今读书人的通病,朱子的读书教训依然可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