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T. E.劳伦斯在沙漠中的战争回忆,被公认为“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现代史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劳伦斯毅然放弃考古工作,进入开罗军事情报部,负责中东地区的情报收集及战略建议。当时英军认为,以承诺让阿拉伯人在战后独立为名,使阿拉伯建国主义者与英国站在同一阵线,由内陆起兵反抗统治他们多年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将有助于协约国在中东地区取得压倒性胜利。劳伦斯在因缘际会于1916年底成为阿拉伯起义运动领袖之一费萨尔阵营中的英军联络官,也成为巴勒斯坦战役的决定性人物。自此至1918年,劳伦斯巧用机谋,在阿拉伯部落间引燃独立建国的燎原之火,善用阿拉伯部落擅长的游击战略,以及阿拉伯沙漠漫无边际、变化难测的特性,率领三千阿拉伯起义军,神出鬼没,专事破坏土耳其的补给铁路,牵制了五万以上的土耳其正规部队,创下历史上代价最小而获利巨大的战果。
T. E.劳伦斯(1888-1935),英国军官、外交官。1910年至1914年间,担任大英博物馆在幼发拉底河畔的卡赫美士考古队的助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投笔从戎,先在伦敦的参谋总部地理部门工作,后奉派至开罗的情报部门。1916年,阿拉伯建国主义者起身反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劳伦斯前往麦加收集情报,后在形势推动下成为阿拉伯起义团体的英军联络官。1919年,成为英国参与巴黎和会的代表团成员,致力于推进阿拉伯独立。尽管劳伦斯努力不懈,叙利亚、巴勒斯坦和伊拉克依旧成为法国和英国的托管地。1921年担任英国殖民部中东署阿拉伯事务顾问,次年辞去该职务,加入英国皇家空军,担任地勤技师。
在军事上,他是巴勒斯坦战役的决定性人物,当代战略专家贝文•亚历山大把他和拿破仑、毛泽东、隆美尔等人并列,认为他是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将领之一,对游击战的理论发明贡献尤多。劳伦斯的著作还有散文体译作《荷马的奥德赛》和《十字军城堡》《铸造厂》等。
看节译本有一点好,无需担心情节拖沓或者描写冗长,尤其适合已经了解历史进程的读者:从劳伦斯刚登上吉达港就等着他重塑大马士革的荣光。 当年最喜欢包宿画图时看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换平时也耐不住四个小时的性子;深夜调水彩,对着屏幕里的劳伦斯也在画水彩渲染图;正如...
评分若干年前因为附庸风雅看过《阿拉伯的劳伦斯》,当时看到的评价说:这是一部史诗,这是一部完全没有女人的电影。。。情节几乎快忘记的差不多了。印象中还剩下2个镜头,一个是影片开头,劳伦斯骑着摩托,镜头里的画面也随着摩托的节奏突突跳动,然后,呼拉一个翻车,一个生命就此...
评分 评分劳伦斯原本是一个喜欢探险的学者,在一战时被派遣去阿拉伯,他熟知阿拉伯历史和阿拉伯语,一直希望亲身体验阿拉伯的运动,起初参与战争的主要动力也是出于个人的,就像他自己说的“充满想象力的自我表达”,而且至始至终这种动力都最为强烈。 复杂的身世和经历造就了他矛盾的性...
评分这版没地图,翻译乍看很流畅但是偶尔对比原文就会发现一些莫名其妙的疏漏,需要把重点段落的原文再细读一遍。书里对阿拉伯社会和同伴的描写,诙谐嘲讽的小插曲和严苛的自我剖析远比作战过程有趣。劳伦斯的矛盾性格真的很吸引人,接下来再读一本他的心理分析很有必要了=v=
评分劳伦斯说不去旅行永远只是翻开书的第一页,毛姆则认为真正的智者只在思想中旅行,前者是将梦想化为现实的实干家,后者是在现实中寻找梦想的织梦者。
评分阿拉伯的铁道游击队
评分真如博尔赫斯所说:为什么每一页都精彩,但整本书却枯燥乏味呢?写阿拉伯世界的事怎么会写得无趣呢?
评分这版没地图,翻译乍看很流畅但是偶尔对比原文就会发现一些莫名其妙的疏漏,需要把重点段落的原文再细读一遍。书里对阿拉伯社会和同伴的描写,诙谐嘲讽的小插曲和严苛的自我剖析远比作战过程有趣。劳伦斯的矛盾性格真的很吸引人,接下来再读一本他的心理分析很有必要了=v=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