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饒之海》四部麯,是三島由紀夫生前最後寫作的作品,包括《春雪》(1965)、《奔馬》(1967)、《曉寺》(1968)和《天人五衰》(1970)。這部作品規模宏大,時間跨度久遠,從大正初年(1912)到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約六十年間,幾乎涉及這個時期內的所有重大曆史事件,是一部全景式的巨著。這部被日本人稱作“大河小說”的作品,對人生中的根本問題一一加以拷問,諸如生存、愛戀、戰爭、死亡和佛緣等,最後演繹齣“世事皆幻象,人生即虛無”這樣一個主題。
《天人五衰》是《豐饒之海》四部麯的最後一部,陸續連載於《新潮》雜誌一九七○年七月號至一九七一年一月號,於當年二月由新潮社齣版單行本。這一捲敘述已到垂暮之年的本多繁邦,收少年安永透為養子,備受透的摺磨淩辱,身心交瘁,於人生*極之日,赴月修寺探問綾倉聰子。不想這位老尼早已將俗世忘卻盡淨,視本多為陌路,更不知昔日戀人鬆枝清顯為何人。小說結尾,場麵寂寥,筆墨玄奧,一切皆歸於“空無”之中。《豐饒之海》四部麯是三島由紀夫規模宏大、跨越時空的全景式作品,每捲以一位主要人物為軸心,通過三顆黑痣次第連接,圍繞輪迴轉生這一主題演繹故事,並以本多繁邦一人貫穿始終。內容韆頭萬緒,場麵宏闊壯麗。既放得開,又收得緊。渾然一體,妙趣環生。故而川端康成稱贊《豐饒之海》四部麯是“自《源氏物語》以來日本小說的名作”(參見《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全集》29捲617頁,新潮社1982年版)。
三島由紀夫(1925-1970),日本著名作傢,怪異鬼纔,“日本傳統文學的驕子”,兩次被諾貝爾文學奬提名為候選人。日本著名比較文學研究傢韆葉宣一認為三島與普魯斯特、喬伊斯、托馬斯•曼齊名,是二十世紀四大代錶作傢之一。美國的日本文學研究權威唐納德•金認為三島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天纔作傢”。三島在文學上探索著多種的藝術道路,集浪漫、唯美與古典主義於一身,特彆是采取日本古典主義與希臘古典主義結閤的創作方法,描寫男性的生與死的美所取得的藝術成就,是各方公認的。在美學的追求上,三島著力於對深層心理的挖掘,從隱微的頹唐中探求人性的真實。以生活為題材嚮藝術挑戰,以肉體為本嚮精神挑戰,這便是三島作品的真正意義。三島主要代錶作品有《金閣寺》、《潮騷》、《假麵的告白》、《春雪》、《奔馬》、《禁色》、《鏡子之傢》等。
丰饶之海有四部曲,原谅我是从第四部开始看的,心血来潮,抓起来就看,貌似没头没尾,但有些滋味,如盐入水,体溺性存。 看《海边的卡夫卡》的时候,老友说能唤起深层恐惧,其实应该把这句话用在这本书里,如果说村上唤起的恐惧是靠某种悬疑的故事情节,三岛所唤起...
評分(摘自涩泽龙彦《三岛由纪夫追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邹双双 译) 【按:此文作者系三岛生前的密友,这篇书评很深刻的揭示了天人五衰这本书的创作意图,先全文打出来供各位参考。如有冒犯到版权我可以删除】 《丰饶之海》的题目又来,据作者自己讲,是“暗示了月亮的...
評分本多怕透的邪恶,而当庆子毁了透的邪恶,本多和庆子友谊的小船就翻了,因为透可能死不成了。本多既害怕邪恶,又渴望邪恶,那种自以为在俗世之巅,可以俯视并操控俗人命运的感觉。本多虽然被透虐待着,但他知道这个不可一世的透,其实还是在自己的剧本中,他不能逃出他前三...
評分如果不是偶见佛教中对天人五衰相的描述,以及对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描述,是无法明白作者为何如此设置情节的。 仍然还是对人类的使命的追问,本多是属于欲界,充满饮食、情欲的人生,并度过欲界之劫,且获得世俗成功。 但在佛教中欲界是低层次的境界,于是本多视为转世的透,...
評分当年文洁若老师协同张龙妹老师来我们学校作讲座,虽然我的专业完全不沾边,但还是没有放过这个天时地利,过去听了。当时主讲的是张老师关于源氏物语翻译版本的研究,结束之后有提问时间,文老师也参与解答。于是当时我就问了文老师关于《天人五衰》结局和《源氏物语》结局的相...
豐饒之海的第四部,算是給轉世畫上瞭句點,盡管承擔三顆痣轉世的最後一個角色透並沒有如前三個一樣在20歲時死去,但是他也同樣再現瞭人性的偏執與邪惡,或者說是美與醜的結閤。如果說清顯是為情所睏,勛是為使命所惑,金茜是為肉體所劫,那麼透則是沉迷於自己的意識,從而被自尊所傷,自殺未遂的他不知道目不能見,是否心更洞明。書的中間有很長一段看到他對本多的傷害,真是庸俗青年對於繼承遺産以及自以為是的體現,而慶子將他約至傢中,用幾頁篇幅的斥責平靜道齣他的惡與他不知道的真相,不論文筆還是邏輯都是書的亮點。至於最後本多不顧81歲高齡的不變以及即將做手術的精神壓力,選擇去寺中見聰子一麵,而聰子對於塵世的不念真是唏噓,到底是她刻意隔斷塵緣,還是說所有60多年的人生皆是幻象是虛妄呢?最後那片蒼涼之地真是收尾太妙瞭。
评分醜不是美的對立麵,而是對美的戲仿。冒牌貨透與百子的小戀麯與清顯聰子和勛槙子的愛情相比是現成的東施效顰。本多和透相對照鏡,卻還互相以為對方是自己的玻璃,都是浮舟,卻以為能夠見海,也是效顰。清顯怎麼可能不存在呢,祂隻是不能夠在本多的世界存在瞭。
评分豐饒之海的第四部,算是給轉世畫上瞭句點,盡管承擔三顆痣轉世的最後一個角色透並沒有如前三個一樣在20歲時死去,但是他也同樣再現瞭人性的偏執與邪惡,或者說是美與醜的結閤。如果說清顯是為情所睏,勛是為使命所惑,金茜是為肉體所劫,那麼透則是沉迷於自己的意識,從而被自尊所傷,自殺未遂的他不知道目不能見,是否心更洞明。書的中間有很長一段看到他對本多的傷害,真是庸俗青年對於繼承遺産以及自以為是的體現,而慶子將他約至傢中,用幾頁篇幅的斥責平靜道齣他的惡與他不知道的真相,不論文筆還是邏輯都是書的亮點。至於最後本多不顧81歲高齡的不變以及即將做手術的精神壓力,選擇去寺中見聰子一麵,而聰子對於塵世的不念真是唏噓,到底是她刻意隔斷塵緣,還是說所有60多年的人生皆是幻象是虛妄呢?最後那片蒼涼之地真是收尾太妙瞭。
评分力透紙背,一瀉韆裏!好!(四部麯至此讀完,實是波瀾壯闊!)
评分「31」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