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宗教的领地

科学与宗教的领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澳] 彼得·哈里森
出品人:
页数:388
译者:张卜天
出版时间:2016-10
价格:6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124072
丛书系列:科学史译丛
图书标签:
  • 宗教
  • 科学史
  • 科学哲学
  • 科学
  • 哲学
  • 历史
  • 科学史译丛
  • 文化
  • 科学
  • 宗教
  • 哲学
  • 信仰
  • 理性
  • 历史
  • 文化
  • 思想
  • 批判
  • 对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何为宗教?何为科学?宗教阻碍了科学发展吗?科学与宗教果真水火不容吗?“科学”和“宗教”是否适用于一切地域和民族?在讨论所有这些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楚“科学”与“宗教”概念的含义演变以及它们之间产生关系的前提。作者彼得·哈里森以令人惊叹的渊博学识和清晰思路, 极富原创性地分 析了科学与宗教这两大领地漫长的形成过程,绘制出西方科学与基督教之间关系的一幅令人信服的图景,颠覆了我们对科学与宗教的许多简单化理解。本书代表着科学与宗教领域最新的国际研究成果。

对世界的科学解释根本上是无神论的,但科学为什么偏偏从基督教笼罩的欧洲诞生?科学发展与宗教和道德原来千丝万缕地编织在一起。哈里森的这一部最新研究引领读者深入这些问题和联系。张卜天的译文可靠、流畅。强力推荐。

——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本书通过严格的历史考证,表明 “科学”与“宗教”概念是晚近三百年的发明,今日关于科学与宗教之关系的论说多数是时代误置,振聋发聩、引人深省!

——吴国盛,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简介

彼得•哈里森是牛津大学前任Andreas Idreos科学与宗教教授,目前是昆士兰大学欧洲著述史中心的研究教授和主任。他是2011年在爱丁堡大学举行的吉福德讲演的主讲人,也是牛津大学伊安•拉姆齐中心的高级研究会员。著有《人的堕落与科学的基础》(The Fall of Man and Foundations of Science,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科学与宗教指南》(剑桥大学出版社),编有《与自然角力:从预兆到科学》(Wrestling with Nature: From Omens to Science,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等等。

译者张卜天,杰出青年译者,翻译重要学术著作多部。

目录信息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章 科学与宗教的领地
第二章 宇宙和宗教追求
第三章 象征和原因
第四章 科学与“宗教”的起源
第五章 功用与进步
第六章 科学的职业化
结语
缩写词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总的来说,是想表明:“科学”和“宗教”并非划分文化领土的自明方式或自然方式,历史表明了这一点(事实上,我们目前对其他文化的考察也表明了这一点),不加批判地坚持这些范畴不仅会导致科学与宗教之间发生无益的冲突,而且还会掩盖信仰方式与正规自然研究之间张力的...  

评分

自教父时代至中世纪后期,基督教中一直存在着“两本圣书”的说法:一本圣书是《圣经》,第二本圣书是“自然之书”。“自然之书”的说法出现在教父们对摩尼教的驳斥中,后者认为包括自然界在内的物质世界是邪恶和卑劣的,是邪恶的造物主用来禁锢灵魂的工具。教父们的观点是,虽...

评分

从书名来看,本书似乎是一本讲述科学与宗教两方的“领地”在历史上的变迁的著作。实际上,它的野心远大于此:它想要从根本上质疑“领地”这个概念,也就是质疑一个由种种命题式信念构成的、可以划分为互不重叠的区域的空间。在作者看来,这个空间本身是特定历史进程的产物,因...  

评分

这本书,总的来说,是想表明:“科学”和“宗教”并非划分文化领土的自明方式或自然方式,历史表明了这一点(事实上,我们目前对其他文化的考察也表明了这一点),不加批判地坚持这些范畴不仅会导致科学与宗教之间发生无益的冲突,而且还会掩盖信仰方式与正规自然研究之间张力的...  

评分

自教父时代至中世纪后期,基督教中一直存在着“两本圣书”的说法:一本圣书是《圣经》,第二本圣书是“自然之书”。“自然之书”的说法出现在教父们对摩尼教的驳斥中,后者认为包括自然界在内的物质世界是邪恶和卑劣的,是邪恶的造物主用来禁锢灵魂的工具。教父们的观点是,虽...

用户评价

评分

在读,非常推荐:德性阶段,神的阶段,形而上的物品,历史梳理,道德神学和个人自然断代于神的认识,更多源于基督教而非希腊,德性之知和理智之知的分离更多的是上帝死了的先声,之后开始轻装上阵走遍海洋,理性化真宗教之后转入到洛克牛顿,目的和观念使用和意识存在的进一步分离,进而进入都虚幻的控制和统领自然,在价值迸裂和世界价值涌入后,战争催生的价值崩溃中科学的职业化,顺便提一句,希腊神话里面数即命运,科学相比人的过程,真的是文明也酷烈太多,之后反而出现了科学家的道德和神学寻找,丧失了冲动的一种被动幻相感越来越强,基督的真的无神究竟是什么意思,最后质问完所有价值体系之后发现自己的大地自杀了的那种蒙蔽

评分

作者用非常详实的史料,非常严谨的态度,阐述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对立与冲突。宗教之于内在德性,科学之于外在理性,它们之间逐渐剥离最终对立的发展脉络,作者进行了非常严密的阐述,抽丝剥茧。不过作者更多的是对于概念的阐述,而较少例子的论证,所以读来很抽象晦涩。

评分

在谷歌图书搜关键词定位到英文版,于是抽读了中文版第一章和第四章(当然还有译后记),我觉得比读英文版更好,因为中文版把尾注变成了脚注,简直是读者福音。其他就不必多说。

评分

读完全书,颇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今人对“科学”和“宗教”两个概念的理解是在19世纪下半叶才逐渐形成的,从词的本义来看,科学(scientia)和宗教(religio)最初都是指个体的内在品质或者“德性”,之后逐步演变成为外在的社会建构和对世界图景的客观解释,作者借助爱/慈善(charity)和进步(progress)等观念的演变揭示了这个不断“客观化”的倾向。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神话”正是建立在这个“客观化”的基础上。自中世纪以来,宗教神学与科学本来之间存在着“自然志”、“自然哲学”和“自然神学”等学科,它们是两种体系的补充,然而随着以归纳和实验方法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登场,这些原本的缓冲区域消失了,再加之科学日益严重的“专业化”和“功利化”倾向,逐渐形成了所谓“宗教与科学水火不容”的迷思

评分

前几章写的很好也不困难,后几章相当费劲,而且太简略了。另一个问题是,作者只重点考察了英国的情况,省略18世纪的法国或者19世纪的德国对于这个主题是个很大的遗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