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君子之道,表现在中国人身上,是一种分寸与体面。晚清以来,国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集体性的谴责心理,认为是国家落后的主因。受过西式精英教育的辜鸿铭却旗帜鲜明地反对全盘西化,呼吁“把东西方的长处结合在一起,从而清除东西界限”。
《中国人的精神》是系统反映辜鸿铭 思想的一部作品,1915年发表于北京,用英文写成,旨在对外展示中国文明的价值,呼吁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1915年,欧洲在一战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西方人几百年来第一次对自身文化产生集体性的反思。辜鸿铭旁征博引,以歌德、卡莱尔和阿诺德的思想为对照,向西方阐释古典儒学的精神内核。
有了百年的历史纵深,今天我们或许能从这本书里读到中国人曾有的,也是应有的样子。本版以1915年初版为底本全译新译,附英文演讲稿节选。
辜鸿铭(1857-1928),学者,翻译家。祖籍福建同安,出生于英属槟榔屿的华侨世家。少年游学欧洲,英、法、德语功底深湛。而立之年归国,任张之洞幕僚十七年。民国初年任北大教授,晚年赴日本讲学,病逝于北京。辜鸿铭早年接受传统西式精英教育,归国后却迅速服膺于孔孟儒学,五四以前长期在西方媒体上发声,维护国家形象和传统文化。1915年《中国人的精神》出版后,辜氏受到西方思想界的广泛推崇,被誉为东方哲学的两位代表人物之一,与泰戈尔齐名。
李静,生于1982年,译者,出版人。外交学院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工作曾辗转于北京、巴西和俄罗斯,现旅居美国。
傻瓜们冲进了那天使都不敢涉足的地方 Fools rush in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 ——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 读完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和《清流传》之后,不说是百感交集,至少也是五味杂陈。有些话如鲠在...
评分读这本书纯出好奇,很多老辈学人称赞辜鸿铭英文出众,连英人都承认文章可比英国大家。看了失望,语言有些啰嗦,论证过程没有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支持,而是翻来覆去重复观点,仿佛说的遍数多了立论就站住脚了。又是一个耳食不可靠的例子,不管推荐者是谁,自己的判断才要紧。
评分读这本书,你若带着现代人的眼光去俯视,看到的只是一个痴狂的老头执拗地抱着没落帝国肌无力的大腿,以及一些带着护短似的孩子气的观点; 而当你委身相就于作者所处的世界大时代背景下,读出的就是一个固执的儒者,在无数华人精英们奋力鼓吹西化的浪潮中,静立一隅,冷眼旁观...
评分读这本书源自于跟同学争论学贯中西这个词。 宝越是有这本书的。不知道她看过没。这本书很好看。 我来简单的回忆一下他的一些很有意思的观点。 没有什么逻辑,想到啥说啥。 他大力推崇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他提到中国人的最好的品德为一个“温...
评分辜鸿铭用有些另类的视角去研究深奥的人性、社会、乃至哲学问题,居然讲的有板有眼,让人觉得颇有道理,不容易!据说此书当时在欧洲出版后掀起一阵汉学狂潮,使得辜鸿铭成为可能是有史以来对西方影响最大的中国人之一。 书中对中国人的评价让我们看了很提气,不过难免有些...
中国人的精神,呼吁价值!
评分1915年,欧洲在一战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西方人几百年来第一次对自身文化产生集体性的反思。而此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在国际上还是任人宰割的弱势形象,这本书,便是发布于这一年,由辜鸿铭用英语写就,向西方人介绍来自中国的古典儒学的精神内核。 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什么?在作者看来,应该是一种君子之道,克己而守礼。这本书从中国人的精神,中国的女性,中国的语言,汉学家与汉学这些方面来阐述中国的精神。旁征博引,以歌德、卡莱尔和阿诺德的思想为对照,为世界一展中国人的精神和文化。 感谢在中国最弱的那些年依旧为中国的文化而自豪,为了文化的传承而努力的先辈。使得中国几千年的人文精神薪火相传。探索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推荐给你。
评分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不易 虽然有些不是完全同意 但是有些想法还是很有意思 (例如人之初)
评分中国千百年历史博大精深,百年树人,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深影响并指引着现在的我们。
评分第一次读,很多观点醍醐灌顶。第二次读,气死我了!这么有文化的脑袋天天在输出什么鬼糟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