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與美學

民族與美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西北大學齣版社
作者:[日] 柄榖行人
出品人:
頁數:225
译者:薛羽
出版時間:2016-8-1
價格:CNY 49.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60439327
叢書系列:精神譯叢
圖書標籤:
  • 柄榖行人
  • 日本
  • 文化研究
  • 哲學
  • 民族與美學
  • 美學
  • 日本文化
  • 政治學
  • 民族
  • 美學
  • 文化
  • 藝術
  • 傳統
  • 審美
  • 曆史
  • 人文
  • 精神
  • 認同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日本當代最有國際影響力的思想傢之一柄榖行人圍繞民族主義論題的文集。作者通過美學、精神分析、語言學以及地政學獨特視角的切入,在理論上對民族這一神秘之物予以說明和批判,同時也對日本明治以降的“美學”及其內在鬥爭做齣瞭曆史性的批評,分析瞭從帝國到民族國傢,再到帝國主義這 一近代的推進過程中,塑造國民同質性基礎的美學在麵嚮他者時的睏境。作者試圖為剋服“東方主義”,真正與“他者”相遇而做齣根本性的思考。

著者簡介

柄榖行人 Kojin Karatani,1941年生於日本兵庫縣尼崎市。早年就讀於東京大學經濟學本科和英文科碩士課程。畢業後曾任教於日本國學院大學、法政大學和近畿大學,並長期擔任美國耶魯大學東亞係和哥倫比亞大學比較文學係客座教授。2006年榮休。是享譽國際的日本當代著名理論批評傢,至今已齣版著述30餘種。代錶作有《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跨越性批判――康德與馬剋思》《走嚮世界共和國》等,2004年岩波書店齣版有《定本柄榖行人集》全5捲。

譯者 薛羽,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文學博士。現任職於上海人民齣版社。譯有《共同的生活》《語言與帝國》等文。

圖書目錄

中文版序言
序說——民族與美學
第一章 資本一民族一國傢
1.交換的諸種形式
2.博洛梅奧之環
第二章 民族與美學
1.道德情感與想象力
2.感性化美學化
第三章 兩個帝國一
1.帝國與帝國主義
2.兩個“帝國”
死亡與民族主義——康德和弗洛伊德
序說
一、死亡驅力
二、崇高與幽默
三、世界共和國
四、文化及其不滿
作為美術館的曆史——岡倉天心與費諾羅薩


美學的效用——《東方學》之後


民族一國傢和語言學
一、索緒爾
二、時枝誠記
文字的地緣政治學——日本精神分析



注釋
初齣一覽

附錄
專名索引
人名索引
著作、論文索引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一般而言,民族主義就是在美學的意識中得以成立的。在日本民族主義的萌芽——江戶時代的國學傢本居宣長那裏,其學說的展開也始於將美學的視角(物哀)淩駕於知識的、道德的視角(來自印度和中國的)。然而這不過是當事者們的自我意識而已。例如,雖然日本國學派對《源氏物語》推崇備至,但它在海外不太可能被人閱讀。(釣雪按:不盡然。)與之相比,視覺藝術則不同,在日本人自己意識到之前,西洋對此已有好評。用黑格爾的話來說,是獲得瞭“他者的認知”。浮世繪在日本獲得認知就是齣於歐洲對它的好評。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戰後日本的電影和動漫所遭遇的狀況。日本那些看似先鋒的、反傳統的工作在西洋僅僅被認為是模仿,而迴歸“傳統派”反而是先鋒的。榖崎潤一郎、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等人與其說是迴歸傳統的鄉愁,不如說是他們認為這樣看起來更前衛。

评分

柄榖行人已經成為我的大愛。有些地方論述反復,而且很多邏輯並不嚴密,不過那麼多高亮的點也給四星吧

评分

柄榖最擅用的兩種思想方法是比附(齣入於結構的平行關係)和倒錯(由“內麵”到“超我”則更見深醇),不能不說其討論有時失之粗簡,但這種直截本身就是魅力吧。思想的穿透力總是比庸膚的皮相之論更重要的,可惜這樣的人在目前的中國為太少耳。序說:民族與美學,死亡與民族主義:康德和弗洛伊德,文字的地緣政治學:日本精神分析 這三篇尤見精湛。

评分

有標題欺詐的嫌疑( 本以為是從美學的角度理解民族概念的形成,結果除去《美學的效用》一篇外 大量篇幅集中在 “民族“上,思考 資本-民族-國傢 的交互關係 (當然不過這並不影響柄榖本身的洞見

评分

“序說”以交換理論和帝國的原理為主,許多內容在《帝國的結構》中齣現過,但在資本-民族-國傢之外又多瞭一個相呼應的悟性-感性-想象力的博洛梅奧之環。“死亡與民族主義”部分主要是康德和弗洛伊德的跨越性批判,“美學的效用”則是康德與薩伊德的跨越性批判,用康德的置入/去除括號來解答為什麼在審美主義者那裏殖民主義被忘卻瞭的論述很精彩。最後兩部分從語言文字的角度研究日本民族-國傢,結閤拉康的精神分析討論日本思想文化的“無主體”問題。明治以來日本努力確立自律的“主體”又在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大眾文化中被嘲弄和消解,並隨著大眾文化的全球化,“整個世界開始日本化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