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日本当代最有国际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柄谷行人围绕民族主义论题的文集。作者通过美学、精神分析、语言学以及地政学独特视角的切入,在理论上对民族这一神秘之物予以说明和批判,同时也对日本明治以降的“美学”及其内在斗争做出了历史性的批评,分析了从帝国到民族国家,再到帝国主义这 一近代的推进过程中,塑造国民同质性基础的美学在面向他者时的困境。作者试图为克服“东方主义”,真正与“他者”相遇而做出根本性的思考。
柄谷行人 Kojin Karatani,1941年生于日本兵库县尼崎市。早年就读于东京大学经济学本科和英文科硕士课程。毕业后曾任教于日本国学院大学、法政大学和近畿大学,并长期担任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和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系客座教授。2006年荣休。是享誉国际的日本当代著名理论批评家,至今已出版著述30余种。代表作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走向世界共和国》等,2004年岩波书店出版有《定本柄谷行人集》全5卷。
译者 薛羽,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任职于上海人民出版社。译有《共同的生活》《语言与帝国》等文。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4月11日:读了两遍才感觉有些懂了。柄谷行人在中国文学研究中影响最大的是“风景的发现”和“颠倒”,但其实那远远只是一小部分……5月3日再读有感:柄谷行人最难懂的地方在于他不用我们熟悉的那套中国学术语言说话……
评分感觉要把柄谷行人的著作的中译本全都看完了,读柄谷是一件有趣且忧伤的事情,感觉他的理论不是很严谨,但是却有创造性,将日本历史与世界史得构造放在一起理解,同时看到了日本达到了精神分析的临界点,不得不说是“鬼才”。
评分一般而言,民族主义就是在美学的意识中得以成立的。在日本民族主义的萌芽——江户时代的国学家本居宣长那里,其学说的展开也始于将美学的视角(物哀)凌驾于知识的、道德的视角(来自印度和中国的)。然而这不过是当事者们的自我意识而已。例如,虽然日本国学派对《源氏物语》推崇备至,但它在海外不太可能被人阅读。(钓雪按:不尽然。)与之相比,视觉艺术则不同,在日本人自己意识到之前,西洋对此已有好评。用黑格尔的话来说,是获得了“他者的认知”。浮世绘在日本获得认知就是出于欧洲对它的好评。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战后日本的电影和动漫所遭遇的状况。日本那些看似先锋的、反传统的工作在西洋仅仅被认为是模仿,而回归“传统派”反而是先锋的。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人与其说是回归传统的乡愁,不如说是他们认为这样看起来更前卫。
评分美学被剥夺它自身的意义以后,可以和一切建立联系。
评分柄谷行人已经成为我的大爱。有些地方论述反复,而且很多逻辑并不严密,不过那么多高亮的点也给四星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