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日本当代最有国际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柄谷行人围绕民族主义论题的文集。作者通过美学、精神分析、语言学以及地政学独特视角的切入,在理论上对民族这一神秘之物予以说明和批判,同时也对日本明治以降的“美学”及其内在斗争做出了历史性的批评,分析了从帝国到民族国家,再到帝国主义这 一近代的推进过程中,塑造国民同质性基础的美学在面向他者时的困境。作者试图为克服“东方主义”,真正与“他者”相遇而做出根本性的思考。
柄谷行人 Kojin Karatani,1941年生于日本兵库县尼崎市。早年就读于东京大学经济学本科和英文科硕士课程。毕业后曾任教于日本国学院大学、法政大学和近畿大学,并长期担任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和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系客座教授。2006年荣休。是享誉国际的日本当代著名理论批评家,至今已出版著述30余种。代表作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走向世界共和国》等,2004年岩波书店出版有《定本柄谷行人集》全5卷。
译者 薛羽,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任职于上海人民出版社。译有《共同的生活》《语言与帝国》等文。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4月11日:读了两遍才感觉有些懂了。柄谷行人在中国文学研究中影响最大的是“风景的发现”和“颠倒”,但其实那远远只是一小部分……5月3日再读有感:柄谷行人最难懂的地方在于他不用我们熟悉的那套中国学术语言说话……
评分有标题欺诈的嫌疑( 本以为是从美学的角度理解民族概念的形成,结果除去《美学的效用》一篇外 大量篇幅集中在 “民族“上,思考 资本-民族-国家 的交互关系 (当然不过这并不影响柄谷本身的洞见
评分柄谷最新译本,读!母校出版社,读!真是要变成柄谷O了这论文可怎么写
评分柄谷的论文集 集中处理日本这一“民族国家”和其“感性(鲍姆嘉通)、判断力(康德)、心理结构(拉康)”间的议题 比较认同的是围绕“帝国”和“帝国主义”这两个概念的论述 古典东亚的“中华帝国” 与近代日本推进的“帝国主义”之间的各种文化、宗教、艺术上的差异 想起导师的一句话“体面的日本学者都有中华正统的幻想”
评分柄谷行人已经成为我的大爱。有些地方论述反复,而且很多逻辑并不严密,不过那么多高亮的点也给四星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