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杂忆》是季羡林老先生对其在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此书对“文革”的残酷性揭露的让人不寒而栗。他出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总结教训和“经验”,让更多经历过的人出来说话,让更多知情者出来说话,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生于山东省临清市,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北京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教授.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系,师从吴宓、叶公超。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5年被德国哥廷根大学录取。1941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教授、系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开始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1977年完成全译本。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2009年7月11日病逝,享年98岁。季羡林通晓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语言,是世界上的几位从事吐火罗语研究的学者之一。
柴静在方所的讲座中提起顾准,“那时候腹中空空,只有报章杂志之学,却喜欢对人对事空发议论,现在想起来,不免可笑。”这句话反复听了几遍,像在说自己。 眼睛容纳的越来越多,越是看不清楚事物的实质。空间微博信息云云,哪样是真是假,无法给出什么有用并且说出不怕说...
评分柴静在方所的讲座中提起顾准,“那时候腹中空空,只有报章杂志之学,却喜欢对人对事空发议论,现在想起来,不免可笑。”这句话反复听了几遍,像在说自己。 眼睛容纳的越来越多,越是看不清楚事物的实质。空间微博信息云云,哪样是真是假,无法给出什么有用并且说出不怕说...
评分总是听我母亲说,他们那一代是文化大革命的牺牲品,很是不理解,像我们70、80年代的蛋蛋们是不太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前些日子,在网上购得《牛棚杂忆》,利用火车上往返的时间看完了,感受良多,那是一个多么黑暗的年代。让我感受到了我们家曾经受过怎样的迫害。 作者季羡林...
评分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撰写的《牛棚杂忆》一书,以真实的回忆,深刻记录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很多老干部、知识分子以及无辜的人民群众遭到迫害,被强加上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分子、叛徒、特务等莫须有罪名,将非法关押的地方称为“牛棚”。这些老干部、知识分子等...
评分确如季教授所言,这样的书还是不够多,文革如果还不足以予后人以教训,那先人的血就白流了。 多少名家大儒,经受了古今中外未曾经历的惨痛屈辱。 人性是恶还是善,姑且不论。最大的恶,莫过于将年轻人人性中的恶给充分地调动了出来,让这些恶在舞台上尽情狂舞,恣虐! 为什么没...
以革命之名,满足人性之恶。喊着意味不明的口号,折磨无力反抗的同类。对弱者的折磨会产生满足于快感。而人性在被侮辱与损害后会使人从“人”退化为“非人”。过度的自由的可怕之处在于,那是大部分人对于小部分人的处刑。作者是学者,但不是作家,行文朴素,对于读者的吸引力一般,但言辞恳切诚实。
评分1219-1231空前浩劫,不可遗忘的岁月。正视反省历史,愿不再重演。读之心塞。
评分看得心惊肉跳
评分是可忍 孰不可忍
评分季先生还是很坦诚的人,散文最大的特点也就是真诚,果然是慈父一般的性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