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弥留之际》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作品,故事情节非常独特,一群活着的人为死者送葬,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其中每个人的性格和心态合起来就构成了一幅人类和命运搏斗的史诗画卷。
福克纳把这次出殡作为一个堂吉诃德式的理想主义行为来歌颂的。尽管有种种愚蠢、自私、野蛮的表现,这一家人还是为了信守诺言,尊重亲人感情,克服了巨大的困难与阻碍,完成了他们的一项使命。福克纳自己说:""《我弥留之际》一书中的本德仑一家,也是和自己的命运极力搏斗的""。可以认为,《我弥留之际》是写一群人的一次""奥德赛"",一群有着各种精神创伤的普通人的一次充满痛苦与磨难的""奥德赛""。从人类总的状况来看,人类仍然是在盲目、无知的状态之中摸索着走向进步与光明。每走一步,他们都要犯下一些错误,付出沉重的代价。就这个意义说,本德仑一家不失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他们在一定意义上,是全人类的象征,他们的弱点和缺点是普通人身上所存在的弱点和缺点,他们的状态也是全人类的普遍状态。
"
"威廉•福克纳(1897—1962)
美国文学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
福克纳以小说创作闻名于世,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他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1949年因“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圣殿》《押沙龙,押沙龙!》《去吧,摩西》等。
"
想起读福克纳,也是和人聊起中文翻译,觉得中译本福克纳的书名和原文相比都颇具诗意,比如《喧嚣与骚动》,比如这本《我弥留之际》。粗鄙如我,条件反射的直译自然是《当我躺着等死的时候》,因此便对这本书的内容有着格外好奇。从这本书开始读福克纳,也是因为它看起来只有200...
评分福克纳写《我弥留之际》时,三十三岁,这部被外国评论家誉为福克纳最好的小说,分娩过程相当顺利,福克纳轻描淡写说:“那时我一天干十二小时的力气活儿,下班以后才能写作,只写了六个星期左右就写好了。”于是,与荷马《奥德赛》、乔伊斯《尤利西斯》、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相...
评分有些书让你看一遍就明白了,比如《平凡的世界》。有些书有些乱,需要列一个表才能理顺,比如《百年孤独》。有些书,让你忍不住要写一下感想才能平静,比如这本《我弥留之际》。 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就说一下书名吧。弥留之际是人要死的时候,到没有死透中间这段时间。那么这...
评分看了两遍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里面的人物的思想还有埋葬的旅程慢慢的一点点的浮出。 安斯和艾迪一家有5个孩子,卡什、达尔、朱厄尔、杜威.德尔、瓦达曼。其中朱厄尔是艾迪和惠特菲尔德发生关系所生。艾迪死前就要求一家人把她尸体送回艾弗森老家埋葬,而这个要求仿...
评分意识流真是要我命,忽闪忽闪眼要瞎。(15.6万字)
评分《喧哗与骚动》一刷未完成选手转向先看福克纳的小长篇,只能说意识流果然是技术流。于虚构的城镇布景和家庭关系中见大人情和大世界,字里行间缀满关于人类命运母题的哲学思考。“As I Lay Dying”是极妙的题眼,死亡本身就是一场漫长的奔赴。
评分80分
评分我的孩子都是我一个人的,是席卷大地的那股狂野、沸腾的血的,是我和所有活在世上的人的。这就是结婚的报应。
评分2020娱55:有些人的卑劣萎缩或辛劳痛苦让你觉得这样的人该怎么活下去呢?又为什么让他们活下去呢?纯粹是为了彰显上帝的意志?但你想想自己,其实人总是能活下去的,死皮赖脸地活下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