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弥留之际

我弥留之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美] 威廉·福克纳
出品人:天下智慧文化
页数:333
译者:李文俊
出版时间:2016-7
价格:3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0241087
丛书系列:天下大师·福克纳作品
图书标签:
  • 威廉·福克纳
  • 美国文学
  • 意识流
  • 福克纳
  • 小说
  • 美国
  • 文学
  • 外国文学
  • 弥留之际
  • 文学
  • 小说
  • 日本
  • 村上春树
  • 人性
  • 死亡
  • 孤独
  • 思考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弥留之际》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作品,故事情节非常独特,一群活着的人为死者送葬,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其中每个人的性格和心态合起来就构成了一幅人类和命运搏斗的史诗画卷。

福克纳把这次出殡作为一个堂吉诃德式的理想主义行为来歌颂的。尽管有种种愚蠢、自私、野蛮的表现,这一家人还是为了信守诺言,尊重亲人感情,克服了巨大的困难与阻碍,完成了他们的一项使命。福克纳自己说:""《我弥留之际》一书中的本德仑一家,也是和自己的命运极力搏斗的""。可以认为,《我弥留之际》是写一群人的一次""奥德赛"",一群有着各种精神创伤的普通人的一次充满痛苦与磨难的""奥德赛""。从人类总的状况来看,人类仍然是在盲目、无知的状态之中摸索着走向进步与光明。每走一步,他们都要犯下一些错误,付出沉重的代价。就这个意义说,本德仑一家不失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他们在一定意义上,是全人类的象征,他们的弱点和缺点是普通人身上所存在的弱点和缺点,他们的状态也是全人类的普遍状态。

"

作者简介

"威廉•福克纳(1897—1962)

美国文学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

福克纳以小说创作闻名于世,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他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1949年因“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圣殿》《押沙龙,押沙龙!》《去吧,摩西》等。

"

目录信息

"总 序
“他们在苦熬”
人物表

达 尔
科 拉
达 尔
朱厄尔
达 尔
科 拉
杜威•德尔
塔 尔
安 斯
达 尔
皮保迪
达 尔
瓦达曼
杜威•德尔
瓦达曼
塔 尔
达 尔
卡 什
瓦达曼
塔 尔
达 尔
卡 什
达 尔
瓦达曼
达 尔
安 斯
达 尔
安 斯
萨姆森
杜威•德尔
塔 尔
达 尔
塔 尔
达 尔
瓦达曼
塔 尔
达 尔
卡 什
科 拉
艾 迪
惠特菲尔德
达 尔
阿姆斯蒂
瓦达曼
莫斯利
达 尔
瓦达曼
达 尔
瓦达曼
达 尔
瓦达曼
达 尔
卡 什
皮保迪
麦高恩
瓦达曼
达 尔
杜威•德尔
卡 什
"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写在前面,看文久了,故事就成了陪衬,技巧也是次要,我只看人,现实里的人。无论《我弥留之际》还是《八月之光》。虽然技巧带来 无与伦比的震撼,只是与我已是无关,给与我更加震撼的是对人性的深刻刻画。所以我挑了两个人物来分析一下,虽然是配角。 父亲是个庄严的词...  

评分

评分

《我弥留之际》的寓言和象征性不必赘言,人们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以及与《圣经》的密切联系。 在重读过程中,我注意到第十一章,即医生皮保迪的独白一章中对本德仑一家的住处描写(P36~37)。通过皮保迪的叙述,我们可以知道本德仑一家居住在绝壁之...  

评分

写在前面,看文久了,故事就成了陪衬,技巧也是次要,我只看人,现实里的人。无论《我弥留之际》还是《八月之光》。虽然技巧带来 无与伦比的震撼,只是与我已是无关,给与我更加震撼的是对人性的深刻刻画。所以我挑了两个人物来分析一下,虽然是配角。 父亲是个庄严的词...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2020娱55:有些人的卑劣萎缩或辛劳痛苦让你觉得这样的人该怎么活下去呢?又为什么让他们活下去呢?纯粹是为了彰显上帝的意志?但你想想自己,其实人总是能活下去的,死皮赖脸地活下去。

评分

【2017105】整本书弥漫着一种古老的荒凉、隐秘之感,又透出一种单调的凄凄惨惨戚戚。送葬的过程透露出荒诞和悲情,每个人的追求都在过程中支离破碎,最后却成全了那个面目最可憎的安斯。这个形象刻画真心入木三分,可以在“最讨厌的文学形象”里排上号了。 “生命是在低谷里形成的。它随着古老的恐惧、古老的欲念、古老的绝望升到山顶上。因此我们必须一步步走上山,这样才可以坐在车上下山。”

评分

著名翻译家?这真的是我近期读过最糟糕的翻译了,只能用意识流读法了...

评分

六个星期就写完了,还是干活之余把运煤的手推车翻过来写的,真是让人沮丧,福克纳30岁上下那几年实在是太屌了,一年出一本,出的都是《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圣殿》《八月之光》这种的,而且他根本没有正规上过学,尼玛。年轻读福克纳真是感到特别沮丧,一方面觉得差距实在太大,另一方面又觉得可以学习很多实打实的东西(我看鲁尔福学的就不错),还好,略萨和汉德克都说过类似这样的话,说我年轻时福克纳就像父亲,但后来就不再读了。

评分

福克纳:“我只是想象一群人,并使他们遭受洪水大火的普遍自然灾祸,用一个完全自然的动机[埋葬]来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