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禁酒期间,南方小镇有一帮以金鱼眼为首的私酒贩子,女大学生谭波儿被男友抛弃后混到这帮人中,惨遭强奸,后又被金鱼眼送进孟菲斯城的妓院。金鱼眼杀了人,嫁祸于戈德温。律师说服谭波儿出庭做证,但她已被金鱼眼折磨得精神失常,无法为戈德温证清白。戈德温被判死刑,被群众以私刑烧死。后来,金鱼眼因一桩他并未参与的谋杀案而被判死刑……
《圣殿》是一部被广泛研究的作品,作品关于社会的腐败、暴力、罪恶及人性的失衡的揭示和探讨,直到现在仍具有现实意义。
1.美国的文学史星光灿烂、大腕佳作云集,在这璀璨的“星河”里,谁最能代表美国?一个是惠特曼,另一个是福克纳——无人质疑!
2.福克纳,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20世纪世界文学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将美国南方的历史和人的生存景象纳入他所创造的类似当代神话的小说中,形成了一座新的文学高峰。克洛德•西蒙、加缪、萨特、略萨、马尔克斯、莫言等多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对其推崇备至,视其为自己的文学创作导师。
3.《圣殿》是福克纳最畅销的作品,出版三周之内的发行量就相当于《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销售额的总和,并两度被拍成电影;《圣殿》是福克纳最具争议的作品,出版前编辑说这是一本会让作者和出版者进监狱的书;《圣殿》是福克纳最矛盾的作品,一方面他说这是出自“庸俗的想法”的作品,另一方面他又倾心倾情对作品做了最投入的修改;《圣殿》也是评论界最纠结的作品,半个世纪经历了从评价甚低到格外重视的剧变。
威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福克纳以小说创作闻名于世,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他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1949年因“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圣殿》《押沙龙,押沙龙!》《去吧,摩西》等。
陶洁(1936— )浙江绍兴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专业,留校任教。曾任北京大学英语系副主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全国美国文学学会理事、副会长,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委员。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福克纳研究》《1982年的美国小说》《谈谈美国小说·希腊神话和圣经》《海明威的使命感》《两部美国小说在中国》,译有《圣殿》《坟墓的闯入者》《福克纳短篇小说集》《国王的人马》等。
看的第一本福克纳的书,那时在书房找了很久,跳过他的代表作《我弥留之际》和《喧哗与骚动》,可能是因为《圣殿》比较薄吧。据说这本书情节性比较强,是根据“大众的品位”来写的,但我觉得读起来还是有点晕,作者叙述的视角有好几个,线索有点跳跃,而且很多关键情节没有...
评分看的第一本福克纳的书,那时在书房找了很久,跳过他的代表作《我弥留之际》和《喧哗与骚动》,可能是因为《圣殿》比较薄吧。据说这本书情节性比较强,是根据“大众的品位”来写的,但我觉得读起来还是有点晕,作者叙述的视角有好几个,线索有点跳跃,而且很多关键情节没有...
评分看的第一本福克纳的书,那时在书房找了很久,跳过他的代表作《我弥留之际》和《喧哗与骚动》,可能是因为《圣殿》比较薄吧。据说这本书情节性比较强,是根据“大众的品位”来写的,但我觉得读起来还是有点晕,作者叙述的视角有好几个,线索有点跳跃,而且很多关键情节没有...
评分圣殿是绝少的一个好人都看不到的小说,一个结构简单、结实而又俗气满溢的社会新闻版的刑事案件,锋利的欲望和可耻的对名誉的眷恋剧烈地撞击在一起。和奥康纳那种傻逼倒霉催遇到短笛大魔王的模式不同,奥康纳收笔只是给你一种“这他妈换我真不如死了算了”的冲击。而圣殿里...
甚至读起来比《喧哗与骚动》累,所以读了好多好多天,意识流未必就比这个不好读。大概得在八九章的位置大概理清剧情,然后越往后读的越快。虽然译者写了很长的序,生怕大家不知道福克纳在这部里面想表达什么,但是还是觉得这么短的篇幅撑不起他想表达的东西。
评分四层夹心饼干...... 先看本简单的拜个门,阅读过程中一度想到库切的《耻》,但福克纳这本压抑低沉痛苦的多,想细数一下书中出现的不幸的人物,结果发现无一人不是。没什么阅读难度,就是压抑,逼仄的黑暗角落里瑟缩着听低促的心跳,困于梦魇自知无法逃脱还是尝试奔跑的挣扎,惊恐的神情就附身在人物的名字上。福克纳的笔下都是可怜人吗 世界一贯的暗沉沉吗 人性的劣根性总是在找机会释放戾气吗 。序太冗长,看完书回头来梳理,对于福克纳这本书的解读愈透,说法愈多,但我还真不信福克纳想塑造个淫俏的谭波儿。百年间走过,世界一如原样,古老的哀恸与悲怆,忍冬香味在弥漫
评分每次看福克纳的书都会不由的想到马克吐温。如果说《哈克贝利芬恩》是《伊利亚特》,那福克纳的《圣殿》就像是《奥德赛》。是一种从阳光耀眼喧哗蓬勃野性未驯的瀑布到寒光幽暗寂静深沉直刺人心的冰山的存在。
评分非意识流的福克纳依然不好懂。对关键情节用略去或暗示来处理是福克纳的特色,读起来总好像在读推理小说。 畸形施暴的作恶者、麻木堕落被施暴的作恶者、社会上层作恶者、普通大众作恶者。大师写“恶”果然深刻!
评分3/12,差强人意的一本,陶洁的译笔不如李文俊。也许是为了照料“普通读者”,福克纳全书几乎无一处意识流描写,然而又故意在叙事中掺入大量空白和补叙,导致两个灾难性后果:1、文本内部的人物塑造不鲜明;2、既没有侦探小说的悬疑,也做不到通俗读物那样的流畅易读,整个故事有多重解读空间,但是又难以剥离出合理化的解读线索。不过,最显眼、最有损阅读体验的败笔是,福克纳加入了过多的无意义描写,很多地方臃肿浮泛。不过,毕竟是福克纳的作品,文本中亮点仍然不少:两处空间的幽闭性塑造(法国人宅第、孟菲斯妓院)非常出彩;多角度叙述一件事情的手法频繁使用;猝然一现的那些极致隐秘的私人情感,使得各个角色真正得以复杂化——这部作品中登场的人物众多,然而没有一个是“简单的”,即便失之于性格的鲜明和可辨识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