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集《被束縛的人》(1953)是艾興格爾早期創作的高峰。收錄瞭1948年至1952年的十二篇作品。
作者: 伊爾澤·艾興格爾 (1921-2016),奧地利作傢。1948年發錶長篇小說處女作《更大的希望》及部分短篇小說,一舉成名。其短篇小說兼具超現實主義和詩意色彩,她被評論界稱為“女卡夫卡”。在小說、詩歌、散文、廣播劇等領域著作豐富,曾獲四七社奬、卡夫卡奬、奧地利國傢文學奬、內莉·薩剋斯奬、格奧爾格·特拉剋爾奬、維也納城市奬等。
—— 简评伊尔泽·艾兴格尔短篇小说集《被束缚的人》 文 / 杨植钧 载《新京报书评周刊》 在二十世纪德语文坛,可能没有第二位作家像伊尔泽·艾兴格尔(Ilse Aichinger)那样,毕生对“镜”表现出那么精微的敏感和那么激越的诗学痛感:1952年,艾兴格尔在“四七社”秋季文学聚会...
評分 評分—— 简评伊尔泽·艾兴格尔短篇小说集《被束缚的人》 文 / 杨植钧 载《新京报书评周刊》 在二十世纪德语文坛,可能没有第二位作家像伊尔泽·艾兴格尔(Ilse Aichinger)那样,毕生对“镜”表现出那么精微的敏感和那么激越的诗学痛感:1952年,艾兴格尔在“四七社”秋季文学聚会...
評分—— 简评伊尔泽·艾兴格尔短篇小说集《被束缚的人》 文 / 杨植钧 载《新京报书评周刊》 在二十世纪德语文坛,可能没有第二位作家像伊尔泽·艾兴格尔(Ilse Aichinger)那样,毕生对“镜”表现出那么精微的敏感和那么激越的诗学痛感:1952年,艾兴格尔在“四七社”秋季文学聚会...
評分—— 简评伊尔泽·艾兴格尔短篇小说集《被束缚的人》 文 / 杨植钧 载《新京报书评周刊》 在二十世纪德语文坛,可能没有第二位作家像伊尔泽·艾兴格尔(Ilse Aichinger)那样,毕生对“镜”表现出那么精微的敏感和那么激越的诗学痛感:1952年,艾兴格尔在“四七社”秋季文学聚会...
譯後記裏寫,艾興格爾認為沒有經曆過災難的時代比戰爭歲月更加糟糕,因為戰爭時代懷揣希望,而現在的時代隻是一個虛弱的時代,虛弱得失去瞭清晰的意義和秩序。現在的作傢隻能做個觀看者,觀察和記錄細節,而不是虛構情節和意義
评分每一件事情都有它準確的意義,但是這種意義不是唯一的,而在文學所提供的形式場景裏,這種意義甚至是可逆的,所以,自由和束縛是同義詞,誤會能等於真理,隨意的玩笑亦可以是早有預謀的暗算,因而閱讀伊爾澤.艾辛格爾的時候,我們不能隻作為一個觀看者而存在,必須去懷疑細節,拆解她所建造的秩序,嘗試辨識人和生活關係裏,那恒定不變之下的瞬息萬變,然後憑藉這股湧動的暗流,讓自己從種種錶象中退齣,讓舊觀點有新的栽種,讓自我在挪活之後得到另外一種解放。而這或許也就是一個作傢能對一個讀者所做齣的最好奬賞。
评分確實如“蜂鳥”一樣,小而奪目。
评分譯後記裏寫,艾興格爾認為沒有經曆過災難的時代比戰爭歲月更加糟糕,因為戰爭時代懷揣希望,而現在的時代隻是一個虛弱的時代,虛弱得失去瞭清晰的意義和秩序。現在的作傢隻能做個觀看者,觀察和記錄細節,而不是虛構情節和意義
评分這本在陪伴孩子上課外班的咖啡館時間裏譯成的小書,讀者的反饋讓我感到瞭文字的力量,虛構的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