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集《被束缚的人》(1953)是艾兴格尔早期创作的高峰。收录了1948年至1952年的十二篇作品。
作者: 伊尔泽·艾兴格尔 (1921-2016),奥地利作家。1948年发表长篇小说处女作《更大的希望》及部分短篇小说,一举成名。其短篇小说兼具超现实主义和诗意色彩,她被评论界称为“女卡夫卡”。在小说、诗歌、散文、广播剧等领域著作丰富,曾获四七社奖、卡夫卡奖、奥地利国家文学奖、内莉·萨克斯奖、格奥尔格·特拉克尔奖、维也纳城市奖等。
(转自凤凰读书) 不被束缚的作家:伊尔泽·艾兴格尔 by 廖伟棠 二战过去70多年之后,用中文去阅读德语作家伊尔泽·艾兴格尔,在时局此起彼伏的漩涡中,这是一件让人跃出漩涡而投身一个恐怖的美的行为。 就像爱尔兰诗人叶芝在《1916年复活节》所写:“一切都变了,一个可怕的...
评分 评分(转自凤凰读书) 不被束缚的作家:伊尔泽·艾兴格尔 by 廖伟棠 二战过去70多年之后,用中文去阅读德语作家伊尔泽·艾兴格尔,在时局此起彼伏的漩涡中,这是一件让人跃出漩涡而投身一个恐怖的美的行为。 就像爱尔兰诗人叶芝在《1916年复活节》所写:“一切都变了,一个可怕的...
评分 评分'人们在回顾一生的时候,也可以确如看到镜中的映象一样,由近而远,从今到昔,在这时序的逆行中,往事历历如在眼前。' 它有着卡夫卡式的开头:'醒来时,太阳正照在脸上,他不由得又把眼睛闭起来。他正想驱赶蚊子,却发觉自己被缚住了。'写卡夫卡式的审判:'既然他曾图谋采取行...
译后记里写,艾兴格尔认为没有经历过灾难的时代比战争岁月更加糟糕,因为战争时代怀揣希望,而现在的时代只是一个虚弱的时代,虚弱得失去了清晰的意义和秩序。现在的作家只能做个观看者,观察和记录细节,而不是虚构情节和意义
评分确实如“蜂鸟”一样,小而夺目。
评分圆角。封底易留痕。书小小的,翻不太开。书里尤其喜欢《广告画》、《黑夜天使》、《镜中世界》。《镜中世界》疾速、流畅,读着好惊奇……与书同题文的结尾两段很美。因多次重申的“我能轻易把绳子解开”,不太赞同译序对本文的解读。不过第一次屠狼那段也是真的轻灵漂亮……《拆封的军令》,其实从看到军令内容那刻就猜得到会有转折。还是荒诞……为活下来人做那么多挣扎,心灰意冷,能被误会两个字轻易消抹意义。《家庭教师》,那几声继续读的喝令真是非常耳熟……《月亮故事》很浪漫。坐月亮看不到月亮那段好眼熟呀。《窗剧场》,想了会儿老人和孩子的目光是怎样第一次对接~哎,警察来得那么快!面对的只是一些无声的逗乐姿势?《我的住处》,一个社恐……《绞刑架下的演讲》,“把绳索套在你们的脖子上,你们就能看到白鸽子的飞翔,看到风!”
评分每一件事情都有它准确的意义,但是这种意义不是唯一的,而在文学所提供的形式场景里,这种意义甚至是可逆的,所以,自由和束缚是同义词,误会能等于真理,随意的玩笑亦可以是早有预谋的暗算,因而阅读伊尔泽.艾辛格尔的时候,我们不能只作为一个观看者而存在,必须去怀疑细节,拆解她所建造的秩序,尝试辨识人和生活关系里,那恒定不变之下的瞬息万变,然后凭借这股涌动的暗流,让自己从种种表象中退出,让旧观点有新的栽种,让自我在挪活之后得到另外一种解放。而这或许也就是一个作家能对一个读者所做出的最好奖赏。
评分被哔哩哔哩上我最喜欢的两大读书UP主阿KEY种草的一本书。因为被她剧透了目录的排序中的奥秘,所以看的时候特别留心,可是能力有限,有一些还是没有看出关联来。女版卡夫卡绝不是过誉之词,同名短篇《被束缚的人》中,有着和卡夫卡相似的荒诞感。《镜中故事》是需要看很多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倒叙,是人生每一个事件的倒退,在相识之前就已经告别,在记得之前已经遗忘,老实说,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作品,很震撼。其中还有两篇属于看懂了故事,但是没理解含义的。觉得自己还是看得太少,需要多读书。这套书的装帧小小的,做了圆角处理,但是就因为太小了,翻开之后要一直用手压住,很累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