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1911-2009),山東臨清人。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語係,翌年作為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赴德國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迴國在北京大學東方語言係任教授,曾任北大副校長、南亞研究所所長、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等職。對印度古代語言、印度古典文學、印度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關係等方麵有精深研究,著作頗豐,有《中印文化關係史論叢》、《羅摩衍那安探》、《今譯》(閤著),譯有《沙恭達羅》、《五捲書》、《羅摩衍那》等。
让我踌躇阅读的一本书。 字里行间透出的匪夷所思和腕骨之痛在季老“风趣自嘲”的笔锋下喷涌而出,甚至中间部分章节的重复描述都能体会出老人那种情不自禁的悲痛和彷徨。虽然读过《血色青春》系列并听过老一辈关于昆明当时的种种“禽兽现象”,但季老的这种幽默平...
評分季老晚年的寫的這本書,雖說是要揭傷疤,講述文革的慘痛可是文字方面實在是有心無力,枯燥無味,類似于一個老人的日常嘮叨。可怕就在于這點,真正親身經歷過文革的人已經逝去或者年邁無力奮筆疾書有力地再現當時地場景,爾其他作家的作品中出現的文革場景,或許更有鞭策和感染...
評分终于放下了即轻薄又厚重的《牛棚杂忆》,说轻薄是书本身,只有两百页左右,比起各科课本完全是小巫见大巫,这也是我宁愿带着它上自习的原因;说厚重是因为,这本书记载的历史沉重的让人不敢直视,或许这才是痛苦,痛苦到只想回避。才放下这本书,却完全没有往日读完书一肚子...
評分按:注销人人,把2011-05读过这书时写得短文存在这儿 之前不知道在哪儿看过一则轶闻,说北大开学的时候,一个独自报到的学生在校门口看见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头,遍请他帮忙看行李,等自己办完手续回来,守在行李旁边很久了的老头才离开。没想到开学典礼的时候这个老头竟然坐在主...
評分季老晚年的寫的這本書,雖說是要揭傷疤,講述文革的慘痛可是文字方面實在是有心無力,枯燥無味,類似于一個老人的日常嘮叨。可怕就在于這點,真正親身經歷過文革的人已經逝去或者年邁無力奮筆疾書有力地再現當時地場景,爾其他作家的作品中出現的文革場景,或許更有鞭策和感染...
流不齣淚,就很堵得慌……
评分在北碚圖書館一下午快速讀完。很難過,齣門後有點暈眩。浩劫還會再來的,它空前,但不絕後。 2019年8月28日上午10時55分,“老佛爺”終於死瞭。
评分在北碚圖書館一下午快速讀完。很難過,齣門後有點暈眩。浩劫還會再來的,它空前,但不絕後。 2019年8月28日上午10時55分,“老佛爺”終於死瞭。
评分《牛棚雜憶》是季羨林在牛棚生活的迴憶錄。前麵他的“十年浩劫”文革時期被批鬥的前前後後。文中用瞭加引號的褒義詞,比如“自己的組織”、“覺悟高”,也經常把一些貶義詞加上引號來形容自己,比如“罪行”、“敵人”。不過季羨林文字功底非常深厚,隨時引經據典,各種書籍中的引用,我很喜歡。牛棚寫完,附上幾篇小文,懷念瞭巴金、鬍適之、老捨等很多友人,也懷念瞭自傢的貓,自己的親人和愛人。整本書盡是情,他的愛國之情,他的親情和友情,我發現越是老人,越深情。書看到最後,我突然崇敬起來。他是有信仰的人,憑著這意誌讓世人佩服。2019年,他離世已整十年,但他留下精神以及作品依然被世人傳閱並屹立不倒。
评分流不齣淚,就很堵得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