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年

北京十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罗孚
出品人:
页数:573
译者:
出版时间:2011-5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1708342
丛书系列:罗孚文集
图书标签:
  • 回忆录
  • 罗孚
  • 北京
  • 历史
  • 随笔
  • 文化
  • 中国
  • 罗孚《北京十年》
  • 北京
  • 十年
  • 城市记忆
  • 历史变迁
  • 社会生活
  • 文化变迁
  • 个人叙事
  • 城市发展
  • 生活观察
  • 时代精神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北京十年,实际上是北京十一年。从一九八二到一九九三,我在北京住了十一年之久。

这十年,我和一个普通的北京居民一样,有所见,也有所闻,更有一些回忆。所见者少,所闻者多,回忆则最多。选择一些,记录下来,就成了这本不成样子的东西。我把它命名为《北京十年》,其实是我的见闻和回忆杂记。

这本东西写出来,快二十年了。有些事情是根据当时的时日为准记下的,如说这件事情发生在多少年前,那是指相距写作的年代而言,现在也没有去改为今天准确的说法了。

旧闻新抄,不妨当野史来读,野史可以是正史的补充,也可能比正史更加真实,另有一番趣味。有些事情,正史不记,只见于野史,就更有意思了。

——罗孚

作者简介

罗孚,原名罗承勋。1921年生于广西桂林。1941年在桂林加《大公报》,先后在桂林、重庆、香港三地《大公报》工作。任香港《新晚报》编辑、总编辑。编辑过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的《文艺》周刊。以丝韦、辛文芷、吴令湄、文丝、柳苏等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和文论、诗词等。著有《香港,香港》、《南斗文星高——香港作家剪影》、《燕山诗话》、《西窗小品》等,编有《聂绀弩诗全编》、《 香港的人和事》等。

目录信息

作者自序
罗孚先生和他的《北京十年》
话说罗孚
辑一 我和我的朋友们
十年不寻常
与齐白石为邻
大钟接蓟门
电子一条街
我的邻居们
小报与大报
小朋友、女朋友
“没关系”小姑娘
无为的姑娘们
从寻找聂绀弩开始
“文史馆”喷饭
两位老前辈
三个朋友
王、吴的官司
小丁和老杨
话说圆蹄
杨家的欢聚
朋友的圈子
冯友兰和四皓
舒芜的诗
向钱看而向“钱”看
“小饼干”萧乾
夏衍和旧梦
钟敬文和启功
话说周而复
陈迩冬和窦尔墩
王益知和田象奎
章士钊的文和诗
萧红的头发和骨灰
宜兴马和仰雪馆
苗老汉和牛油诗
他一身都是专家
常任侠的诗和情
卞之琳和臧克家
李锐·庐山·三峡
三松堂上一老人
笑煞邕漓父子王
文学大师的惊叹
……
辑二 胡风集团人和事
辑三 我所知道的周作人
辑四 潘汉年和袁殊的传奇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最近两周,精读了罗孚先生的《北京十年》(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这本书印了多少册,版权页上没有写,但现在新书已经不好买了,可能只能去孔夫子网一类地方淘了。   1982年,香港《大公报》旗下《今晚报》总编辑罗孚被召回北京,随即被以“美国间谍罪”的罪名判刑十...  

评分

罗孚作品价值浅析 罗孚今天并不出很出名,但他在90年代声名显赫的文人圈子里以及对现代文学史感兴趣的中年读者中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他的书出版以后的反响还是好过预期。许多人记得他和他的文章,是因为罗孚在香港和北京涉足...  

评分

作者:黎佩儿 一口气,读了罗孚先生的《北京十年》。精炼而幽默的文笔,到底难掩京城最后一代文人雅士的哀伤。 书中提到,画家黄永玉和书法家黄苖子,在与假释之身的作者重聚前,曾经有了默契,就是见面时,不要问当事人惹祸上身的因由。不难理解,在过去几十年混沌的 日子里...

评分

罗孚是谁?一位香港报人,曾经在《读书》上介绍香港文学的作家,一位与两岸三地都有交往的作家,催生现代武侠小说的功臣,金庸与梁羽生的好友,这样一位人物,为何我们却不知道他是谁? 一位香港报人,为何以《北京十年》为题?罗孚虽然是香港人,却是被党派到香港去做统战工...  

评分

..最近两周,精读了罗孚先生的《北京十年》(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这本书印了多少册,版权页上没有写,但现在新书已经不好买了,可能只能去孔夫子网一类地方淘了。   1982年,香港《大公报》旗下《今晚报》总编辑罗孚被召回北京,随即被以“美国间谍罪”的罪名判刑十...  

用户评价

评分

很有料。

评分

写潘汉年的部分很精彩,可能作者感同身受吧。文字略嫌罗嗦和重复,大概是因为原来断续发表于报刊的缘故。

评分

一本重量级的书,列入我的年度十佳是必须的,而且排名会很靠前。强烈推荐。罗孚,香港文人,共产党员,身不由己的港中之左,却是旁观者清的党中之右。因讳莫如深的“间谍”案,在八十年代被迫闲居(软禁)北京十年。十年一梦,这是他眼中的大陆文坛、故友新知,掌故与酬酢,沉冤与厄遇。胡风案、潘汉年案两个专题,当是兔死狐悲、顾影自怜。而周作人专题十篇,是无数同题材文章中描摩最详尽而又冷静客观者。

评分

读罗孚《北京十年》,每有“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之慨,二十年后,北京又成另一世界。《儒林外史》所记王玉辉去谒泰伯祠时,若干贤人风流近迂的故事,犹在昨天;待到市井闲人盖宽再去的时候,若干胜迹已渺不可闻了。罗孚呆在北京这十年,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一直认为是建国后北京最好的十年。

评分

责任编辑给了我一本,跟我说:“不要过度宣传,我怕出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