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戮與文化

殺戮與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美]維剋托•戴維斯•漢森
出品人:
頁數:708
译者:傅翀
出版時間:2016-4-1
價格:CNY 89.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09764251
叢書系列:甲骨文叢書
圖書標籤:
  • 曆史
  • 戰爭史
  • 軍事
  • 軍事史
  • 甲骨文叢書
  • 政治
  • 戰略與戰爭
  • 甲骨文
  • 殺戮
  • 文化
  • 戰爭
  • 人性
  • 曆史
  • 權力
  • 暴力
  • 道德
  • 衝突
  • 文明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深入檢視瞭由古至今的九場裏程碑式的戰鬥——讀者將從兵微將寡的希臘人擊敗薛西斯奴隸大軍的薩拉米斯戰役開始閱讀,體驗科爾特斯對墨西哥的史詩徵服,最終一直閱讀到關於越戰期間春節攻勢的情形——維剋托•戴維斯•漢森嚮讀者們揭示瞭,為何在貫穿整個曆史長河的漫長年代中,西方軍隊始終是地球上最緻命、最有殺戮效率的軍事力量。

漢森的思維超越瞭通行理論,他沒有使用地緣、技術等原因來解釋西方文明在軍事領域的統治地位,轉而另闢蹊徑,認為文化與價值觀纔是先進武器與優秀士兵的催化劑——對異議的容忍、對創新與改造的推崇、對公民理念的堅守——這些纔是催生齣最強大軍隊的源泉。本書提供瞭引人入勝的戰爭描寫,並對其進行瞭客觀公允的分析。在《殺戮與文化》中,讀者們將會體會到軍隊與文化的密不可分,並明白,誕生於自由文化氛圍的軍隊為何會戰無不勝。

鮮活生動的描述……雄心勃勃的主旨……本書挑戰瞭讀者思維的界限,讓他們重新審視自己眼中的曆史……(漢森)不僅僅是在進行戰例分析而已。

——《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這本書)生動形象地嚮我們闡釋瞭戰爭是如何反應和影響社會,而社會又是如何引發戰爭的。沒有任何作品能像本書一樣,嚮讀者們展示齣一幅幅瑰麗的畫捲——戰爭在反映文明沿革的同時,也改變著人類社會的樣貌,我們的社會亦不例外。

——《國民評論》(National Review)

漢森……正成為美國最著名的曆史學傢之一……(殺戮與文化)這本書會讓他更加名揚四海。

——約翰•基根(John Keegan),《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倫敦)

維剋托•戴維斯•漢森用一本通俗易懂的著作,又一次引燃瞭相關領域的論戰。他和約翰•基根一樣,都是我們這個時代中最有趣的戰爭史學傢。

——讓•貝澤剋•愛爾希坦(Jean Bethke Elshtain),《女人與戰爭》(Women and War)一書作者

著者簡介

維剋托•戴維斯•漢森(Victor Davis Hanson),軍事曆史學傢,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弗雷斯諾校區古典文化學教授。漢森先生的著述涉及古代曆史與古典時代戰爭等領域,包括The Other Greeks, The Western Way of War,以及 The Soul of Battle等。

傅翀,畢業於浙江大學。除譯有《殺戮與文化》一書外,目前正在翻譯喬納森•薩姆欣(Jonathan Sumption)的《百年戰爭》(The Hundred Years War)一書。

吳昕欣,畢業於浙江大學外語學院,現從事版權引進工作。

圖書目錄

地圖列錶
序言
第一章 西方為何獲勝
文明的暴徒們
戰爭的第一因素
西方的理念
西方式戰爭
第一部分 創造
第二章 自由——或者說"以你喜歡的方式生活"
——薩拉米斯,公元前480年9月28日
溺死的人們
阿契美尼德王朝與自由
希波戰爭與薩拉米斯的戰略
戰鬥
自由
薩拉米斯的遺産
第三章 決定性戰鬥
——高加米拉,公元前331年10月1日
視角
馬其頓的軍事機器
大殺四方
決定性戰鬥與西方軍事

第四章 公民士兵
——坎尼,公元前216年8月2日
一場夏季的屠殺
漢尼拔的鐵鉗
迦太基與西方
羅馬軍團
“全世界的統治者”公民軍事體係的遺産
第二部分 延續
第五章 腳踏實地的步兵
——普瓦捷,732年10月11日
騎兵對步兵
血肉之軀的城牆
“鐵錘查理”
伊斯蘭崛起
黑暗時代?
步兵、財産與公民身份
普瓦捷與未來
第六章 技術與理性的迴報
——特諾奇蒂特蘭,1520年6月24日—1521年8月13日
墨西哥城之戰
阿茲特剋戰爭
徵服者的內心
西班牙式理性主義
為何卡斯蒂利亞人會獲勝?
理性與戰爭
第七章 市場——或資本主義的殺戮
——勒班陀,1571年10月7日
槳帆船戰爭
勒班陀的神話
歐洲與奧斯曼人
資本主義、奧斯曼經濟和伊斯蘭
戰爭與市場
第三部分 控製
第八章 紀律——武士不總是士兵
——羅剋渡口,1879年1月22—23日
殺戮場
帝國之路
祖魯的強與弱

第九章 個人主義
——中途島,1942年6月4—8日
漂浮的地獄
破壞者的末日
帝國艦隊齣動
西方與非西方的日本
中途島戰場上的自發性和個人主動性
西方戰爭中的個人主義

第十章 秉持異議與自我批評
——春節攻勢,1968年1月31日—4月6日
針對城市的戰鬥
雖勝尤敗
後果
戰爭中的審查、監督與自我批評

結語 西方軍事——過去與未來
希臘的遺産
其他戰鬥呢?
西方軍事文化的奇特之處
西方戰鬥力的延續
西方對決西方?
後記 2001年9月11日之後的《殺戮與文化》
詞匯列錶
擴展閱讀
索引
譯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关于组织结构 效率 比如 公民力 : 财产权和人权统一而形成 结论有点以偏概全 因为古希腊人的无中心化,也造成了其各城邦的自由散漫,除子波希战争之外不曾一次真正团结过,长期处于内耗与纷争之中,斯巴达与雅典长期的争取,也使古腊城邦的眼界只能看到伯罗奔尼撒半岛...  

評分

評分

《杀戮与文化》|曲飞解读 汉尼拔:四大名将 纪律性(奖惩,荣誉感,训练) 中途岛海战:美军扭转对日军的颓势——西方都胜利了,秘密是【自由】+【理性】的文化传统 组织借鉴军队:理念,机制(利益),空间(研发),模式(可持续),纪律,主人翁精神(创造力) 关于作者 维...  

評分

译者注(部分有修改): 一、单就选材而言,《杀戮与文化》并不显得标新立异——攫取经典的历史片段并加以分析,可说是历史类书籍的常态之一。(评:历史材料的堆砌,重在描述9场战争的历史发生过程。) 然而,在讲述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的历史战役之后,作者...

評分

译者注(部分有修改): 一、单就选材而言,《杀戮与文化》并不显得标新立异——攫取经典的历史片段并加以分析,可说是历史类书籍的常态之一。(评:历史材料的堆砌,重在描述9场战争的历史发生过程。) 然而,在讲述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的历史战役之后,作者...

用戶評價

评分

雖然在有些曆史敘述上有點小的事實性錯誤,但瑕不掩瑜,是一部非常有洞見的曆史著作。作者整本書中展示的統一的,無可辯駁的曆史觀雖然會讓秉持政治正確的傢夥們很不舒服,但如果想要瞭解真相,最好就把“政治正確”扔到一邊。另外,本書的第十章值得多打一顆星,關於越戰時期美國國內左派的醜態。

评分

書整體很贊,引人入勝的軍事文化史書,有點西方中心主義。論述重心聚焦於戰爭背後的文化因素,自由、利益和個人主義可以看做驅動力,而東方、北美、非洲的獨裁統治或者部落首領製度在戰爭中有個大問題,就是一旦被斬首那麼整個體係就可能迅速崩塌。但作者在選材上有以偏概全的弊端,以此得齣的“公民軍隊”的概念,見仁見智。

评分

休憩69th,讀三分之一而棄,如果不知道什麼是典型的西方傲慢,大可取齣此書作為活體標本,麯解、生硬概括、以偏概全、自說自話,過分拔高西方,在淺談瞭一下西方軍隊的陣容戰術以及相對紀律嚴明等點後,認為西方軍隊戰力強大的關鍵在於自由公民意識,進而將其拓展為唯一決定性因素,並自說自話的認為自希臘時期起西方軍隊比起東方已經有壓倒性優勢,而非業內較為公認的十七世紀起。這種思路貫徹全書,對東方戰爭藝術全然忽視,因為如果不忽視,邏輯就無法自洽。這本書不是學術,作者不無欺世盜名的嫌疑,我他媽的怎麼買瞭這本書,再不買甲骨文瞭。

评分

首先這是一本"文化研究"範疇的書,但有一條從作者個人深厚的曆史經驗提煉齣的綫索。曆史經驗,智慧,綫索。其次本書絕不是通過展示所謂"對多元文化的尊重"來自慰/曬優越感的白左式文化研究。第三,對於某些認為"西方文明輸齣的是單純的殺戮"的觀點,作者認為:"如果西方文明隻有殺戮,那麼西方文明/兩希文明明明擁有最效率的殺戮機器並且非常分裂,但是非但沒有自我毀滅,並且反而在不斷嚮歐洲以外輻射秩序?"答案是:左棍認知錯誤。不是"西方文明的本質是殺戮機器,並依靠殺戮輸齣秩序",而是"西方文明一直在記錄經驗探索駕馭技術的製度,並依靠其幸存至今。更進一步將經驗總結為原則,並連同經驗一起作為公民通識傳播。所以能做到即便機器落入暴走軍國但仍可奪迴遺産,隻因為團結自由民必勝烏閤之奴隸。 "費拉讀之生理不適再正常不過。

评分

作者跟打瞭雞血一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