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几乎酿成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事件的内情,一直极富话题性,而事件中双方高层的博弈与决策,更被认为是危机时刻领导决策艺术的典范。
时任美国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在事件中参与了美国方面所有关键决策,被后世研究者认为是化解危机的关键人物。危机尘埃落定后,他以亲历者的身份,写成本书,记录下了牵动世界命运的那十三天发生的秘闻,讲述了在那个无比危险的时刻决策者们的情绪变化和运用的计谋与策略。
罗伯特·F.肯尼迪 | Robert F. Kennedy
美国当代政治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坛风云人物。1961年至1964年担任美国司法部长,辅佐其兄长约翰·F.肯尼迪总统,在化解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历史性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1965年开始以纽约州联邦参议员身份履职国会,在任内成为越南战争重要的批评者。1968年参选总统,是年6月初,他刚赢得民主党加利福尼亚州预选的胜利,便在洛杉矶遇刺身亡。
一位手掌大权的总统在面对危机时能够果断 勇于承担责任 善于听取意见 理性的做出决策 他明白自己自己所处的位置使他的决定影响着整个世界 我觉的作者说的那三点很好 一要善于听取各方的意见 反对者的声音也很重要 二就是要有很多的朋友 支持者 能在你做出决定后给予帮助 ...
评分一位手掌大权的总统在面对危机时能够果断 勇于承担责任 善于听取意见 理性的做出决策 他明白自己自己所处的位置使他的决定影响着整个世界 我觉的作者说的那三点很好 一要善于听取各方的意见 反对者的声音也很重要 二就是要有很多的朋友 支持者 能在你做出决定后给予帮助 ...
评分一位手掌大权的总统在面对危机时能够果断 勇于承担责任 善于听取意见 理性的做出决策 他明白自己自己所处的位置使他的决定影响着整个世界 我觉的作者说的那三点很好 一要善于听取各方的意见 反对者的声音也很重要 二就是要有很多的朋友 支持者 能在你做出决定后给予帮助 ...
评分下列内容均引自互联网 《十三天: 古巴导弹危机回忆录》(Thirteen Days: A Memoir of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罗伯特 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著,1969 年出版(中译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在危机发生后第7年即1969年首版。被《财富》列为75本必读书之一 ...
评分一位手掌大权的总统在面对危机时能够果断 勇于承担责任 善于听取意见 理性的做出决策 他明白自己自己所处的位置使他的决定影响着整个世界 我觉的作者说的那三点很好 一要善于听取各方的意见 反对者的声音也很重要 二就是要有很多的朋友 支持者 能在你做出决定后给予帮助 ...
太短了
评分前半部分是纪实,内容比较简短,只陈述了事实和最后的决策,各位参与者的讨论分析并没有太多记录。后面有一些关于权利之类的评论,以及美苏之间的几封通信。单看这本书,似乎觉得事情的起因是苏联在古巴秘密安装导弹,美国感受到了威胁,所以发生后面这些。但我注意到书中一个小细节,美国在土耳其也部署了导弹,战机也一马排开。之前总统曾下令解除土耳其的导弹,但下面没有执行。最后赫鲁晓夫给美国的第二封信里也提起了这点,所以是不是这才是真正的导火索呢?土耳其毕竟紧邻苏联,而古巴还和美国隔海。美国很强大也很无理,比如书中提到的,美国没有和古巴建交就频繁在古巴上空侦察,声称因为天气恶劣被吹到了苏联的侦察机。更令我震惊的是,美苏的导弹数量是6:1.一直觉得两个超级大国相争,实力应该相似,事实实在惊人!
评分虽然只是一部短小精悍的回忆录,但从中可挖掘的素材不少。不论是在对外宣战时美国总统与国会的权力如何分配这一宪法问题,还是对核战争的警惕与反思,都很有挖掘的空间。对古巴导弹危机有兴趣的,可以进一步读A thousand days。
评分R23。特别应景,我看这书的时候日韩意还没爆发疫情。但那会儿已经发觉除了经济状况外很多人凑在一起的体系本来就是锅在天上飞谁都躲着的状态。完美这事儿和人类是不是就没啥关系,总要顾此失彼的。这一切来得真是如山倒,对我们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吧。
评分“任何事件都不及那场导弹危机更清晰地展示出,在核战争方面,”未必可能“与”不可能“之间有着令人畏惧的天壤之别。”一份不算太精彩的“片面之词”,同样也是弟弟对兄长的崇拜“彩虹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