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修订版)

中国模式(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永年,中国问题专家,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曾执教北大,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1995~1997)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的资助。

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近年来,先后出版专著20多部。其中,英文著作7部、中文著作22部,包括《未来三十年》《不确定的未来》《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中国的“行为联邦制”:中央-地方关系的变革与动力》《保卫社会》《通往大国之路》《改革及其敌人》等。先后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如在《比较政治研究》《政治科学季刊》《第三世界季刊》等期刊上。

出版者: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郑永年
出品人:
页数:298
译者:
出版时间:2015-12-1
价格:CNY 4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865572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政治学 
  • 中国 
  • 郑永年 
  • 政治 
  • 中国政治 
  • 经济学 
  • 趋势 
  • 中国研究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中国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这个逻辑,即中国模式,探讨的是中国发展与改革的经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深化,中国模式的问题在今天再次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国际层面,中国发展和改革的现状已经产生了两个全然不同的预测,一个是“中国世纪”来临,另一个是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残局”。

那么,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究竟会是什么样的呢?中国之所以是中国,究竟有没有自己独特的东西?一个国家总是有自身的发展逻辑,那么,这个模式是怎样的?这个模式的内在和外在含义是什么?这个模式从何而来,往何处去?是即将进入“中国世纪”,还是中国的改革进入“残局”?

只有通过观察中国的实践和中国的经验,才能理解中国模式,也才能回答上述这些问题。在过去的数年里,《中国模式》作者郑永年对中国的发展模式做了大量、深层次的观察和思考,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独立的批判精神,透过各种纷繁表象,超越各种政治化的主义纷争,探求中国模式的核心,对中国模式的优势和劣势给予了冷静、公允、坚实有力的分析和阐述。

《中国模式》第一版出版之后即成为中央党校的指定教材和《亚洲周刊》的2010年十大好书。此次修订,新增十几万字内容,并对原有内容进行了细致的精简,内容的更新超过了50%。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作者通过观察中国的视角(历史角度)和国际的视角(比较角度)来理解中国模式,并回答中国模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一、从何来? 中国模式是在全球化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全球化状态下,中国吸取了其他国家的一些最优实践,来推动经济、社会和政治各方面的制度建设...

评分

作者通过观察中国的视角(历史角度)和国际的视角(比较角度)来理解中国模式,并回答中国模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一、从何来? 中国模式是在全球化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全球化状态下,中国吸取了其他国家的一些最优实践,来推动经济、社会和政治各方面的制度建设...

评分

作者通过观察中国的视角(历史角度)和国际的视角(比较角度)来理解中国模式,并回答中国模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一、从何来? 中国模式是在全球化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全球化状态下,中国吸取了其他国家的一些最优实践,来推动经济、社会和政治各方面的制度建设...

评分

作者通过观察中国的视角(历史角度)和国际的视角(比较角度)来理解中国模式,并回答中国模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一、从何来? 中国模式是在全球化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全球化状态下,中国吸取了其他国家的一些最优实践,来推动经济、社会和政治各方面的制度建设...

评分

作者通过观察中国的视角(历史角度)和国际的视角(比较角度)来理解中国模式,并回答中国模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一、从何来? 中国模式是在全球化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全球化状态下,中国吸取了其他国家的一些最优实践,来推动经济、社会和政治各方面的制度建设...

用户评价

评分

立足于现代,引入历史和国际视角,全面剖析中国模式。

评分

很大的篇幅在写政治改革和中国的民主化,了解到很多知识短板。

评分

每章都有极具启发的观点,延展开去就是很多不错的题目。书里展开的讨论也堪称精当了。海外学者看中国时总会在距离感和超越感之间产生矛盾,郑永年算是找到了平衡,既有超越的看法,距离也不会太远,很贴近现实。

评分

其实我挺钦佩郑永年教授的立场,常年在国外工作却仍然保留着中国国籍,既不是崇洋媚外的河殇派公知,也不是张维为教授那样抢占意识形态高地的斗士,始终都保留着他客观理性的立场。 不愧是东亚研究所的所长,书中郑教授提炼出了大量四小龙+日本的发展成功经验,并分析哪些是中国可以借鉴的。 (比如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政治改革的大致步骤、发展党内精英民主等等) 唯一的不足便是,出于大家都懂的原因,郑教授许多话都说得很隐晦,再配上他的专业学术文风,非专业人士很容易看懵。 此书的专业门槛较高,非政治学的通俗读物,我陆陆续续啃了4个月才看完,收获还是蛮大的。

评分

在当今西方民主意识形态统治下,正视真正民主与中国的有力观点,为什么强行批评我党才是好知识分子,有褒有贬,有理论分析,又有社会现实剖析,了解中国现存问题的好书。同时,最后一章提到的很尖锐。再次mark好书,应早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