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为人》作为一种个人史的表达,关乎的却是整整一代人的往事和随想。徐晓的坦然和承担,使她面对命运的各种馈赠时,既不躲闪,也不逞强,既不夸饰,也不渲染。
徐晓的文字谦逊、沧桑而沉痛。她记忆中那些悲欣交集的断片人生,经她冷静而理性地处理之后,依然洋溢着痛彻心腑的感人力量,而她浩大的悲悯和同情,也不时地挣脱时代的边界扑面而来。她以生命的专注领会疼痛,以往事的灿烂化解苦楚,以自己的静默成功地反抗了遗忘和失忆。
本书首版于2005年;曾获得当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散文家奖;被评为当年《南方周末》《亚洲周刊》十大好书之首。
徐晓,出版人,作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光明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现任财新传媒首席文化编辑。
带着一身的疲惫,做着苦诗的诗人,如今还有几个。 每在我失魂落魄的时候,似乎总有一个阶段在遥视着我注目着我,提醒我不可以变得琐屑和衰败,那正是属于个人化的诗歌记忆。 在现当代,有那么一批人在激情灿烂的黄金岁月里留下了歌吟的篇章,它们记载下了叛逆,...
评分读徐晓的半生为人,沉重中又带着历尽风雨之后的坦然与大气,我在想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在回忆,毕竟这份回忆并不轻松。这是一段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在那个噤若寒蝉的时代,一群有梦的年轻人的故事,不能设想,没有他们,没有《今天》,今天中国的文学会成为什么样子,...
评分 评分从文字功力而论,本书不见得精彩。徐晓毕竟不是名作家,与其朋友北岛、史铁生是无法相比的。但作为一个时代的历史见证,或一代人中的个体记忆与感悟,至少对我而言,是深有感触的。那是一个理想主义占领着制高点的年代,在精神封锁,思想禁锢之下,仍有赵一凡这样的纯洁的理想...
评分人,诗意的栖居。 ——海德格尔 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人的人生真的会如此不幸与坎坷,然而生于那个年代的人们,苦难于他们来说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更何况是那些追求思想独立与灵魂自由的青年们。19岁的徐...
更多的是了解了七八十年代那个文艺圈子的往事,北岛史铁生这些作家的生平,比较真实,就小说的写作水平,不想说什么
评分更多的是了解了七八十年代那个文艺圈子的往事,北岛史铁生这些作家的生平,比较真实,就小说的写作水平,不想说什么
评分挺好的
评分我只感觉前一半讲作者与丈夫、家人在一起生活的事情还挺感人的,后一半写起与朋友们的一些事情就没那么动人。也许作者自己与那些名人朋友们关系太好,所以一些事讲起来津津有味,然而作为一般读者而言,实在有点乏味。也有可能是因为我对那个年代的事情没有感同身受,完全感觉不到作者的朋友们当时面临的是什么,而他们的追求,在我们这个年代实在是看不到,因此,没有办法产生共鸣。
评分很久没有读到一本比较触动人的书了,徐晓的这一本书讲述了她自己的半生历史,让我看到了她身后的那一个大时代。她曾经交往过的人,精力过的苦难,成就了如今她写书诉说的资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