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周作人,是为了生活。像周作人一样恬淡平和去生活。
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周作人说应该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地美地生活。在他看来,生活中无用的装点,愈精炼愈好。在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同二三人共饮,谈不关紧要的天,是颇愉快的事。
《日常生活颂歌》是周作人闲适文风小品文的精粹,喝茶饮酒、赏雨谈天、故乡美食、各地风物,以及世上无一不可言的草木虫鱼在他笔下尽是情意绵长,隽永淡远。周作人谈吃也好,言物也罢,重要并不在于所说之事物本身,而在于谈及此时对待生活的那种长闲逸豫的况味和风度。生活的美是一种近似无用的闲情。愿你也能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周作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思想家、翻译家,鲁迅之弟。开启“闲适散文”流派,上承苏轼、李渔、袁枚等小品文,下启废名、俞平伯、梁实秋、冰心等人的审美情趣。
闲适散文代表作:《喝茶》《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等。
翻译作品代表作:《石川啄木歌集》《枕草子》《古事记》《浮世澡堂》等。
如果要说起日常生活之乐,很多大家都能贡献丰富的谈资,梁实秋先生,汪曾祺先生笔下的吃食总是令人垂涎,林语堂先生有一整本关于《生活的艺术》,看完这本周作人先生的《日常生活颂歌》,在每日的茶饭之间,我们似能寻觅到更多。 书中说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儿——喝茶,谈酒...
评分 评分虽然他是鲁迅先生的亲弟弟,但是却有着与鲁迅先生截然不同的社会评价。鲁迅先生是新文化的先驱者、是民主战士,而他,却被人们称为“文化汉奸”。他,就是鲁迅(周树人)的弟弟——周作人。他是一个有争议的人,但是近来读了他写的一些文章后,我对他的还有保有我的看法,读他...
评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周作人1967年5月6日离开人世,距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他在八十岁那年的日记中表明心迹,说“人死声消迹灭最是理想”,但他这理想未能实现。他留下了大量著作与译作,留下了许多照片。他“活”在文学史上...
评分能读周作人散文的人大抵都是有一些生活阅历的人,正如我们年轻时候听歌、看景、玩乐的缘由说到底是因为“开心”二字,但而立之后却越发觉得喝茶饮酒、看花听雨、游山玩水可能并不在于这件事本身,而更关乎和谁一起、在何时、何地…… 正如周作人文章中那种一以贯之的温雅平和,...
读到后半部分已经是有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地步,只能囫囵吞枣滑过一遍,这类家常琐碎、日常事物还是汪曾祺写得生动活泼灵活有趣,更有可读性些。 倒不是就说周作人不好,实际上书的第一部分“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我读得是饶有趣味,那些被引用的好句也多是出自这部分,第二部分“日常饭粥”也不错,尤其光于北京吃食的描写我很有共感,尽是我心中所想,可后半部分就显得越来越涩了,谈自己的感受也愈加少,尽是大段大段的古文引用。在这本书中作者也是大量引经据典,我真怀疑起码书中内容一半都是引用,这些掉书袋我虽不算非常讨厌,但实在像是说明书一样显得呆板无趣了,倒是少了许多隽永淡远的风度和意味。总之,在下午时分或是睡前悠哉游哉地翻一翻倒也还行吧。
评分事事皆可爱,可爱。
评分时间里、空间中,一生人里, 珍重岁月,所遇皆惜取,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生命的格调。 你有舍不得的心意嘛,你还有沉湎一件事的热切和执着吗?要力担当又能摆脱,旁观万物也旁观自己,轻轻地来淡淡地去……有余力又能节制,你看周作人的文章如是,如是。另外,你关注哪怕是一件非常小非常小的事,足够足够地专注,你会获得安宁。比如读书、喝茶、养花…… 日常生活,即颂歌。 文人周作人也是佛心之周作人。周作人的佛心一面,来日梳理给你。
评分实话实说,如果要看这类的闲适小品,我首选汪曾祺。周作人自有他的好,但不太对我的口味。
评分“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为有名的这句读的,原来曾经的周老才是佛系青年么~不过读了好久,周作人的文字由于年代感现在读来还是略感费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