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周作人,是为了生活。像周作人一样恬淡平和去生活。
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周作人说应该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地美地生活。在他看来,生活中无用的装点,愈精炼愈好。在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同二三人共饮,谈不关紧要的天,是颇愉快的事。
《日常生活颂歌》是周作人闲适文风小品文的精粹,喝茶饮酒、赏雨谈天、故乡美食、各地风物,以及世上无一不可言的草木虫鱼在他笔下尽是情意绵长,隽永淡远。周作人谈吃也好,言物也罢,重要并不在于所说之事物本身,而在于谈及此时对待生活的那种长闲逸豫的况味和风度。生活的美是一种近似无用的闲情。愿你也能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周作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思想家、翻译家,鲁迅之弟。开启“闲适散文”流派,上承苏轼、李渔、袁枚等小品文,下启废名、俞平伯、梁实秋、冰心等人的审美情趣。
闲适散文代表作:《喝茶》《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等。
翻译作品代表作:《石川啄木歌集》《枕草子》《古事记》《浮世澡堂》等。
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饱饭喝足水,但吃饭喝水是为了更好的活着。生命的日常离不开吃、喝、拉、撒这些看似俗不可耐的小事,周作人先生静心著文,将眼中所及的声、色、内心触动的人事、景物都著述成文,化成涓涓细流的美文。 《日常生活颂歌》选录散文共五十三篇,“得半日之闲抵十年...
评分“不必说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段当年课堂上反复朗读的句子至今还能背诵上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当时学到的鲁迅文章中最喜...
评分日常生活,即颂歌 我们从来没有像任何一个时代一样,这么想要学会生活! 物质越来越丰富,生活越来越多元,于是,对生活方式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 于是,就像台湾著名生活美学家、教养家蔡颖卿所说:我想学会生活。 现在生活的意义不再只是“生下来,活下去”,而是“会生...
评分虽然他是鲁迅先生的亲弟弟,但是却有着与鲁迅先生截然不同的社会评价。鲁迅先生是新文化的先驱者、是民主战士,而他,却被人们称为“文化汉奸”。他,就是鲁迅(周树人)的弟弟——周作人。他是一个有争议的人,但是近来读了他写的一些文章后,我对他的还有保有我的看法,读他...
评分前半部分更好些
评分读到后半部分已经是有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地步,只能囫囵吞枣滑过一遍,这类家常琐碎、日常事物还是汪曾祺写得生动活泼灵活有趣,更有可读性些。 倒不是就说周作人不好,实际上书的第一部分“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我读得是饶有趣味,那些被引用的好句也多是出自这部分,第二部分“日常饭粥”也不错,尤其光于北京吃食的描写我很有共感,尽是我心中所想,可后半部分就显得越来越涩了,谈自己的感受也愈加少,尽是大段大段的古文引用。在这本书中作者也是大量引经据典,我真怀疑起码书中内容一半都是引用,这些掉书袋我虽不算非常讨厌,但实在像是说明书一样显得呆板无趣了,倒是少了许多隽永淡远的风度和意味。总之,在下午时分或是睡前悠哉游哉地翻一翻倒也还行吧。
评分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评分周作人这本日常大段大段的引经据典,我不禁在想他到底读过了多少的书。那时候又不像现在随时可以百度,就算不是背下来了,那脑子里至少得知道哪本书里说过跟哪个相关的事儿吧。就是读起来是枯燥乏味了些。
评分很多文章好多引用的文言文,我品不出来有多好啊,还是缺乏文化底蕴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