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艺术圈来说,那是一个最糟的时代
对艺术来说,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一个天才辈出的时代
一个老传统被抛弃的时代
而这本书要说的是那个时代里 一个并不天才
但因其画作命名了那群新天才的画家——莫奈
●满肚子文人段子,爱掉书袋的张佳玮
首次将擅长的传记笔墨与熟读的美术史料 融为一 体
书写印象派创始人莫奈的一生
把画家重新镶回印象派诞生之初的法国
复原塞尚赞叹的“那是一双多么美妙的眼睛”所看到的“麦垛,鲁昂的教堂,拱桥和睡莲,以及当时正飘拂在这些事物之上的、19世纪到20世纪的阳光与风雪。”
●史料丰富,图文并茂,一本莫奈 看明印象派
张佳玮,生于无锡,后居上海,现住巴黎。自由撰稿人。主要作品有《朝丝暮雪》《再见帕里斯》《瞧,科比这个人》《无非求碗热汤喝》及《代表作和被代表作》等。
首先友情提示:在看本书的时候,如对张所掉的众多书袋感兴趣且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按书索骥,以求全面了解19世纪发生在巴黎的艺术史;如觉得时刻被书中所掉书袋逼问“这是谁”所困扰、感觉颇累的同学,则完全可以把他们视作以莫奈为主角的升级流小说中次第出场的若干NPC即可...
评分恰巧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张图: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习金字塔。 豆瓣书评不能上图有点坑爹,要看的各位自行搭载电梯: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982901/answer/21761628或者http://www.read.org.cn/html/311-the-cone-of-learning.html。 搭不了电梯的各位也可以看...
评分像我这样没受过艺术熏陶的大老粗,读美术史的时候总有一种无奈的伤感。铜版纸上圣母圣灵和圣徒一个接一个摆出扭曲的姿势,天使飞得到处都是;评论家们拍着胸脯向我兜售这些经典的伟大之处、却不屑于解释这些人是谁、画家为什么要把他们画成这样;而圣经太厚、一一去翻西方古典...
评分其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很理所当然地把梵高当成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而莫奈,我记得他画过好多好多的睡莲图,也知道他的《印象日出》是印象派命名的由来,知道他活了很久。但就像知道毕加索、马蒂斯、达利一样,我与其说了解这个人,不如说只是知道这个名字或者说知道他们...
评分站远一点,再站远一点,你就可以感受到那吹起裙角的风和阳光炽热的照拂,《打阳伞的女人》是我对莫奈作品印象最深的一幅,或者是见的最多。莫奈毕生追求一种艺术效果:对瞬时印象精准扑捉、对现场氛围细致渲染,我以为《日出?印象》《临终的莫奈夫人》可以窥其一斑。 张公子讲...
时代和女性造就了这位有些天分却不惊艳的大师。在他死后,19世纪的阳光和风雪,热情和灵魂,依然透过那双执著的眼睛,活在我们的世界里。
评分这双眼睛闭上这一年,1926,世界艺术正进入一个狂欢时代。这一年,马格利特快要完成他的《受威胁的凶手》,全面体现他的超现实主义风格。奥德出版了《荷兰建筑》,开始总结阿姆斯特丹派与鹿特丹派的成果;格罗皮乌斯在《艺术家与技术家在何处相会》一文中说:“物体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一切东西必须在各方面都同它的目的性相配合,就是说,确实能够完成它的功能,是可用的、可依赖的、便宜的,也是合理的。”亨利·摩尔开始以墨西哥玛雅文化中托尔特克神庙大门口的雨神雕像为原型,创作《斜倚的人体》;伟大的毕加索于十年前结束了自己的立体主义时期,开始试图玩超现实主义;亨利·马蒂斯早在二十年前就玩腻了他的野兽派风骨,正把他的不朽 才能推广到雕塑、壁画、插图和版画方面。在这双眼睛初次看见世界的年头,却并非如此……
评分什么鬼。这年头真是随便搬运一下就能出书了。
评分张公子一支生花妙笔,把那段艺术史做了一个很不错的梳理。我手边这样的书籍颇有一些,这段历史对我来说不陌生。感觉这本书特别可以推荐给希望了解一下莫奈和印象派、可是之前有没有任何知识储备的同学。
评分一本理解莫奈和那个风起云涌流派百出时代的印象派的小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