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識型態. I, 費爾巴哈原始手稿

德意志意識型態. I, 費爾巴哈原始手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聯經
作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出品人:
页数:192
译者:孫善豪
出版时间:2016-6-20
价格:NT$42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9570847185
丛书系列:聯經經典
图书标签:
  • 马克思主义
  • 哲学
  • 政治哲学
  • 哲學
  • (港台版)
  • 马克思
  • 西方哲学
  • 馬克思
  • 德意志意識型態
  • 費爾巴哈
  • 原始手稿
  • 哲學
  • 意識型態
  • 批判理論
  • 社會哲學
  • 現象學
  • 馬克思主義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寫於1845年秋至1846年5月。當時馬克思與恩格斯二人在布魯塞爾會面,決定「共同鑽研我們的見解、並「將我們從前的哲學信仰清算一下」。全書分成兩卷,其主要內容是批判費爾巴哈、鮑威爾、施蒂納等人的哲學觀點。由於書報檢查制度及其它種種原因,這部著作在馬克思恩格斯生前只在《威斯特伐里亞汽船》雜誌1847年的8月和9月號發表了第二卷第四章,其餘手稿則慘遭「老鼠牙齒的批判」。全書直到1932年才以原文發表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第一部份第五卷。

第一卷第一章《費爾巴哈》是未完成的手稿。寫於第一卷成書的不同時間。但就理論內容而言,該章具有獨立的價值,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馬克思與恩格斯在此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並據此對共產主義作了科學的論證。另外也分析費爾巴哈的唯心主義歷史觀,批判真正的社會主義或德國社會主義等各式哲學觀點,表達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認識,乃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著作之一。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德國社會主義哲學家,國際無產階級的領袖,與馬克思同為近代共產主義的奠基者,共同參加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的領導工作。重要著作有《共產黨宣言》、《反杜林論》、《自然辯證法》等。

卡爾‧馬克思(Karl Marx)

德國政治哲學家及社會理論家,為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國際無產階級的導師和領袖,窮其一生宣揚共產主義理念。於1848年與恩格斯撰寫《共產黨宣言》,另著有《資本論》、《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哥達綱領批判》等書。

譯注者簡介

孫善豪

政治大學政治系教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博士,研究主題包括馬克思主義、德國唯心論哲學、西洋政治思想史、意識型態等。著有《回歸政治》、《重返政治》、《批判與辨證─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論文集》。

目录信息

導論
編譯凡例
原始手稿
附錄Ⅰ 《德意志意識型態》第一卷序言原始手稿
附錄Ⅱ 費爾巴哈題綱
附錄Ⅲ 馬克思與恩格斯大事年表
譯註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Attention:看这本书记这个笔记是为了应付马原课的pre任务,小组讲解《德意志意识形态》。老师下发的马恩全集PDF本身就是删节版的,所以我看的就是删节版的。哪怕是删节版的我也没看明白,只能说根据自己的理解这样写出来。如果这条笔记有幸被发现,请不要以它作为任何参考,我...  

评分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学和出版史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主体部分写于1845年11月到1846年夏天,距今已有160年。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撰写这部手稿,主要是跟黑格尔左派内部的思想斗争有关,当时黑格尔左派的代表人物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围绕着“人”、“人的本质”、“...  

评分

第一次接触广松涉这个名字是在1988年,当时,我正着手对新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篇的手稿[1]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在一沓第二手评述资料中,我首次遭遇了这个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以及他这个已经十分著名的文献版。说来也巧,囿于条件,当时既无法获得第一手的日文文献,也没...  

评分

单纯的批判,也就是马克思从中决裂出来的青年黑格尔派为了让现实合理化而作出的批判。马克思评论说他们的回答甚至是问题本身都是黑格尔式的颠倒了头尾。因为他们是唯心主义者,认为意识决定生活,而民众又受困于意识中的字句。那么为了让现实变得符合理性就需要对意识进行批判...  

评分

没有完整读过,从小到大的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灌输曾经让我坚定地确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关系。直到在一次戏剧课上英国老师让我们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观点阐释文本的时候,我这才傻眼,从没想过如今从自己嘴巴里说出来曾经背的滚过烂熟的理...  

用户评价

评分

5/5,孙善豪先生的译本相当细致,尽可能地还原了手稿原貌,让人钦佩。本书其实恰好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颠倒与延续,手稿仍不得不依靠哲学来完成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相反是用经济学的思维对哲学进行了清算。当马克思在手稿最后试图为异化寻找其现实根基时,就意味着类本质也必须复归历史,于是分工取代了异化,物质生产作为思考原点取代了类本质。但这又不是对经济学逻辑的简单回归,马克思越过国民经济学强调的物的关系的表象,挖掘出背后的人的关系,这一思路与手稿如出一辙,但此时马克思已不需假手哲学的中介,生产力(物)与交往形式(人)这一组矛盾的发现揭示了人与社会的历史性,可谓一手指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另,葛兰西的思考其实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脉相承,西马跑偏不能怨葛兰西。

评分

孙善豪老师对马克思的原始版本的翻译,僅此追憶孫善豪老師學問永在人間。

评分

5/5,孙善豪先生的译本相当细致,尽可能地还原了手稿原貌,让人钦佩。本书其实恰好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颠倒与延续,手稿仍不得不依靠哲学来完成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相反是用经济学的思维对哲学进行了清算。当马克思在手稿最后试图为异化寻找其现实根基时,就意味着类本质也必须复归历史,于是分工取代了异化,物质生产作为思考原点取代了类本质。但这又不是对经济学逻辑的简单回归,马克思越过国民经济学强调的物的关系的表象,挖掘出背后的人的关系,这一思路与手稿如出一辙,但此时马克思已不需假手哲学的中介,生产力(物)与交往形式(人)这一组矛盾的发现揭示了人与社会的历史性,可谓一手指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另,葛兰西的思考其实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脉相承,西马跑偏不能怨葛兰西。

评分

就是孙教授12年的译注报告本。正文的pdf可以在google上下到,导言好评。

评分

利用零碎的空閒時間把這本書讀完了。Marx的深邃加上Engels的妙筆生花還是很激動人心的。代表歷史唯物論觀念的書讀這麼一本差不多也就夠了。最喜歡書中的一句話:「即使感性在聖布魯諾那裡被化約成一根棍子,化約成最簡約的東西,但是這個感性還是要預設一個生產出這根棍子的活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