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科普 生物學 DNA 迴憶錄 傳記 科學 睿文館 紀實
发表于2025-05-10
雙螺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沃森的《雙螺鏇》是一部以個人名義寫就的迴憶錄,記述瞭科學傢們發現DNA分子結構的故事。這一發現及其隨之引起的影響促使生物學界發生瞭一場革命,堪稱20世紀科學界最為重大的事件之一。《雙螺鏇》把新概念的誕生描繪得栩栩如生,把許多扣人心弦的場麵逐步推嚮全劇的高潮,同時又將科學傢們的日常生活娓娓道來,為讀者揭示瞭一個神奇而又平凡的世界。此書一經齣版便引起科學界巨大的興趣和爭議,是一部獨具風格的科學史。
因過於“尖刻”而被哈佛大學齣版社退稿,最終齣版後引發學界巨大反響與爭議。
定義生命與人類存在的偉大科學發現,科學界的八卦與角力,年輕科學傢的野心與追求……這些背後故事解構瞭大眾印象中神秘難解、高高在上的科學研究世界。
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 1928- ),蘇格蘭裔美國人。15歲入芝加哥大學,興趣在觀察鳥類,後誌趣轉嚮遺傳學。1948年初,沃森開始在印第安納大學盧裏亞指導下攻讀博士。1951-1953年,沃森先在哥本哈根,再轉到劍橋卡文迪什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員。在劍橋,他和剋裏剋發現瞭DNA 雙螺鏇結構,並為此獲得諾貝爾奬。1988-1992年參與美國國傢衛生研究院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製訂。
在一般外行的理解中,科學發現的過程似乎是一個有著嚴格計劃、並閤乎邏輯的程序的展開。詹姆斯•沃森在《雙螺鏇——發現DNA結構的故事》一書中,告訴我們以上觀點並不真實。事實上,科學發現的過程充滿各式各樣的不確定性,也包括各種人際間的衝突——這裏有製度、文化的因素,亦包括科學傢的個性。
評分想瞭想加瞭一顆星
評分名為生命的動態平衡係統始終保持著微妙的平衡,同時沿著時間軸,朝一個固定的方嚮不斷摺疊。生命無法倒退,每個瞬間都是完成態。 鬍亂介入,會對動態平衡係統造成難以修復的損傷。即便平衡係統看似沒有太大的變化,那也是因為動態係統太靈活,太柔軟,能暫時撫平介入帶來的衝擊。係統中的某個部分已經變形、損壞瞭。生命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是隻能摺疊卻不能拆開的摺紙。而介入會將隻此一迴的運動引嚮計劃之外的岔路。 我們隻能拜倒在自然的洪流麵前,忠實記錄生命的方方麵麵,彆無他法。--福岡伸一
評分2020-01-27:科學史著名時刻,23歲沃森和35歲剋裏剋,1951-1953發現DNA結構的故事。1“科學很少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完全按照閤乎邏輯的方式進行,科學的進步(有時則是倒退)常常純粹是人為的事件,充滿偶然,個性和文化傳統在其中起到瞭巨大的作用。”2 1946年剋裏剋讀瞭薛定諤的《生命是什麼》,捨棄物理學而對生物學發生興趣。
評分有機會讀一下原文
本书是因发现了DNA的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科学家James Watson自己写的他的科学探索过程,一本非常有名的经典科普读物。这个发现很关键,因为它奠基了分子生物学,开始揭开了万物遗传的奥秘,让人类对生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为作者做出这个有关万物遗传的重要发现时年仅...
評分激动人心的杰作!篇幅不大,然而把那段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分子生物学发现史展示得无比生动,有趣。沃森25岁时与诸多同事做出划时代的发现,固然与他的天才有关系,然而更值得强调的是扎实的科学基础,活跃的学术气氛,以及充满机会的那个时代。 这是一本少有的外行也能大致读懂的...
評分激动人心的杰作!篇幅不大,然而把那段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分子生物学发现史展示得无比生动,有趣。沃森25岁时与诸多同事做出划时代的发现,固然与他的天才有关系,然而更值得强调的是扎实的科学基础,活跃的学术气氛,以及充满机会的那个时代。 这是一本少有的外行也能大致读懂的...
評分括号 看的跟这个版本有些不同,把目录附上吧:括号完 第一次看科学家的自传这类的书,好书啊! 这本书让我知道科学家不仅仅需要一心做科研,还要经营好人际关系有广的人脉——“科学家的生活不仅在智力活动方面是丰富多采的,就是在社交活动方面也可能是趣味盎然的。...
評分今天是女神节,分享一下,一月读书的内容,科研女神:Dr.Rosalind Franklin 2017年的愿望是读12本书,这是一月读的「The Double Helix: A Personal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DNA」由双螺旋发现者之一的James D. Watson于1968年出版。读完后,没有什么特别...
雙螺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