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福斯特是二十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莫瑞斯》创作于作家的全盛时期,可因为涉及同性爱,一直在作家身后的一九七一年才出版,成为这位小说大师最后公开出版的长篇小说。这部同性爱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早已进入文学经典的圣殿。
莫瑞斯和克莱夫在青葱年岁于剑桥相识相恋,可是三年的相知相守后克莱夫却选择了仕途,娶了位贵族小姐,将这段感情生生离弃。仍旧坚守的莫瑞斯几乎精神崩溃,濒于自杀,在绝望中终于遇到不顾一切爱上他的猎场看守阿列克,真正的爱情使两人艰难地突破了阶级差异和社会禁忌的双重禁锢,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根据小说改编的影片也成为影史经典。
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英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批评家,著名的人道主义者,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后被母校聘为荣誉研究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1905)、《最漫长的旅程》(1907)、《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08)、《霍华德庄园》(1910)、《莫瑞斯》(创作于1913—1914年,1971年作者逝世后出版)、《印度之行》(1924);两部短篇小说集《天国公共马车》(1911)和《永恒的瞬间》(1928),后合为《福斯特短篇小说集》(1947);以及广受好评的小说评论专著《小说面面观》(1927,原为在剑桥大学的系列演讲)。
福斯特作为小说家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他将各种典型性格人格化的高超能力、他对于人性中卑鄙与高贵间激烈斗争的出色描绘、他所塑造的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圆形人物”以及极具个人色彩的明晰风格。作为著名人道主义者的福斯特在作品中高举“理解”与“同情”的大旗,强调精神与物质之间、人与人乃至不同的民族之间“只有连接起来”,人类才有希望。
福斯特的小说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饱含幽默和反讽,既有精巧严整的情节,又极富象征乃至哲理意味,将艺术性与可读性完美地融为一体。福斯特曾十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并有五部小说作品被改编为电影;他不但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同时又是拥有最大读者群的作家之一。
我很喜欢福斯特的风格,有种非常含蓄,压抑的美感,就算他曾经写过散文分析批评过英国人这种隐忍克制的表达方式,然而他老人家身在此山中,毕竟未能免俗。相比于某些作者洋洋洒洒似乎要从书里溢出的情感,福斯特将他的真心所想用隐喻,用梦境,用象征,用伏笔安排在书的每一处...
评分爱情的种子到底从何处产生?又是怎么样播撒进恋人的心田?收获的人又须以何种方式来收割才能获得幸福?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爱•摩•福斯特用小说来触及这些问题。读过他小说的人可能不多,但是看过从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的人可能就多了,比如《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霍华德庄...
评分在我的印象中《Maurice》的文本很平淡,绝没有James Ivory改编的电影来得吸引人。 最大的原因是在James Ivory一向唯美的电影画面下EM Forster(E.M. 福斯特1879-1970)的文字显得过于平实,没有过多的形容词,没有俏皮的对话,也没有旁征博引,所以在知道故事情节后再读小说...
评分先看的电影,后看的书。相比之下,书比电影好。 伊沃里的电影虽然拍得美,但节奏不对,该慢的地方没有慢下来,这也是他导演的通病。在电影中,莫瑞斯和克莱夫的性格多少都被弱化了。那时我光顾着花痴威尔比和格兰特这两个帅哥,看过书后,才感觉出电影表达的模糊和匆忙。 书中...
文洁若译的莫瑞斯真好
评分文洁若译的莫瑞斯真好
评分文洁若译的莫瑞斯真好
评分文笔细腻动人充满古典美。大量的心理描写赋予莫瑞斯鲜活生命,这简直就是一个年轻男人不屈服平庸、努力追求幸福的斗争史啊!和cmbyn一样赏心悦目,但更欣慰的是故事最终有了好的结局(感谢作者)。相较于原著,电影似乎过于执着于M和C之间有始无终的情事,也因而让人唏嘘不已。但读了小说我释怀了,因为原著里C最终成了一个只会空谈政治的秃头男,而M和A则去绿林过上了神仙眷侣的日子,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每一个句子都不能与上一句进行逻辑上的贯连,这是翻译的严重过失,强行造成了一种可笑的散文式的语言。情节是好情节,建议直接刷原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