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的哲学”系列中一种。齐泽克在书中探讨了“事件”一词的概念,以深入浅出的平易文字阐释了与哲学层面与“事件”相关的义理。齐泽克将带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定义理解“事件”一词,并着重强调了很多基础的问题。书中援引从柏拉图到当代艺术的诸多事例,是大众普及类的哲学读物。
对事件概念从哲学角度进行分析。借助大量的电影、戏剧、小说、社会文化现象,阐述宗教、哲学、精神分析领域典型事件,包括:作为建构的事件(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的改变)、基督升天事件,佛教正觉事件;哲学三事件:柏拉图理念论、笛卡尔自我、黑格尔哲学;精神分析三事件:“...
评分“如果马克思·韦伯还活着的话,会写一部《资本主义与佛教精神》”。齐泽克在《事件》里详细地批判了禅宗的意识形态,并把它看作资本主义的重要补充。当然,我们对他说的禅宗是不是“正宗”并不需要太在意,齐泽克最为关注的是宗教如何意识形态利用,他讨论的是存在于大众文化...
评分拉康实战,以及对齐泽克的一些辩白 和许多人一样,之前我也很讨厌齐泽克的那种“哗众取宠”的策略。乍一看,也就是读者鸡汤文的铂金镶钻版。但在收起偏见之后,齐泽克在拉康学说的实战应用上的示例价值立刻吸引了我。特别要感激的是,齐泽克反复利用公共媒介的案例帮助我修...
评分1. 齐泽克纵横捭阖,几乎无所不涉,不过看这种书,并不一定接受其最终(或许是强加的“突然”的)结论,而应更看重其展开过程,如果你不真诚,完全可以用自己喜爱的对象添进他的过程,最后推向你所愿想的结论。就过程的展开来说,在诸如《视见之差》中要更为完备,这只是本小书...
入门书,老梗有点多~ 齐泽克信手拈来用自己那些烂熟的例子诠释了“事件“的内涵。。。 反佛教的部分值得一读,主体性生成的一刹那,这本身就是事件,取消这种主体性是一种逃避,这恰恰与全球资本主义激烈的同质化进程相共谋。若要达成“事件”,只有不断生成新的异质性主体、破坏已有的象征秩序才对。。。
评分齐泽克是真诚的,我们经历事件的转捩之后还必须经历事件的撤销。这同样适用于齐泽克自己,尤其那惯常出现的文本结尾的“好好注意”,当齐泽克说注意政治时,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他所说的注意本身。世界成为一个文本,一切都经历着解读,而这种解读多少是寓言论的,真实寓言与现象表征只有一纸之隔。而寓言性解读需要动力需要预设或需要在场,寓言带来他者构成世界的对立或否弃,但我们居住在世界,尽管居住在死亡之中。寓言的问题不在于能够走出,而关键在于还要走回。在这个意义上,哲学是一个笑话,不仅意指洞明真相的睿智同样意指自身的无力。
评分齐泽克脑子就是个互联网,各种信息大爆炸,看他的书就跟嗑药产幻一样,上天入地相当驳杂,果然是一代学术名流。
评分入门书,老梗有点多~ 齐泽克信手拈来用自己那些烂熟的例子诠释了“事件“的内涵。。。 反佛教的部分值得一读,主体性生成的一刹那,这本身就是事件,取消这种主体性是一种逃避,这恰恰与全球资本主义激烈的同质化进程相共谋。若要达成“事件”,只有不断生成新的异质性主体、破坏已有的象征秩序才对。。。
评分译者的瑕疵有人已经挑了,可我要说编辑是在打瞌睡么,有几页正文字体都变了居然能没有发现,其他不统一、少了标点、自作多情就更不用说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