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困境

儒家文化的困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萧功秦
出品人:
页数:203
译者:
出版时间:1987-3
价格: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61127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儒学
  • 近代转型
  • 近代史
  • 国学
  • 中国历史
  • 2015
  • 1987
  • 儒家文化
  • 中国哲学
  • 文化研究
  • 传统文化
  • 现代转型
  • 价值观念
  • 社会问题
  • 文化冲突
  • 伦理学
  • 中国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刘锡鸿是萧功秦先生本书中重点剖析的一个“士大夫”的标本。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柏林公使,曾在光绪二年作为副使随郭嵩焘出使英伦。可刘锡鸿“放眼看世界”后,其坚固的国粹立场却未损一分。面对不可抹杀的西方文明,他选择了用固有的“孔孟之道”来解释,最后似乎还真的说...  

评分

1. 认识方法上的弱点,意会性(非定义性)、模糊性(非确指性)、板块性(不可离析性)。 2. 对西方文明的“强制同化”和“圣学演绎”.。 由此导致群体思想上的无法与时俱进(accommodating)。 “文化”vs“文明” “心理”vs “理性思想”  

评分

刘锡鸿是萧功秦先生本书中重点剖析的一个“士大夫”的标本。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柏林公使,曾在光绪二年作为副使随郭嵩焘出使英伦。可刘锡鸿“放眼看世界”后,其坚固的国粹立场却未损一分。面对不可抹杀的西方文明,他选择了用固有的“孔孟之道”来解释,最后似乎还真的说...  

评分

刘锡鸿是萧功秦先生本书中重点剖析的一个“士大夫”的标本。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柏林公使,曾在光绪二年作为副使随郭嵩焘出使英伦。可刘锡鸿“放眼看世界”后,其坚固的国粹立场却未损一分。面对不可抹杀的西方文明,他选择了用固有的“孔孟之道”来解释,最后似乎还真的说...  

评分

道家比儒家有系统性。系统性的另一面就是封闭和保守。儒家则是一个比较开放性的系统。这个世界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坏人残害好人,有系统性的道家长期被冷落,即使一时得势,也是违背自己的义理主张,正所谓“革命在事实上的成功即是其在理论上的失败”;而没有系统性的儒家呢,...  

用户评价

评分

由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开掘中国百多年前为何在近代历史转折的紧要关头未能及时转向(这个转向于今是否已成,我以为都很难说),儒家文化面临的困境有其本身局限所导致的必然性。或许篇幅所限,作者并没有对儒家思想文化对于大一统君主专制所需的稳定以致固化的适应性予以进一步确认。有朋友说的好,当代的复儒,若不是脑抽,就是别有用心。

评分

好老一本书,其中泛教化论、吴可读的倨傲文饰,印象深刻。那吗问题来了,普世价值民主自由就天生有泛教化资格?还是因为胜者为王?复杂的是,党国如今也是胜者为王。

评分

好老一本书,其中泛教化论、吴可读的倨傲文饰,印象深刻。那吗问题来了,普世价值民主自由就天生有泛教化资格?还是因为胜者为王?复杂的是,党国如今也是胜者为王。

评分

由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开掘中国百多年前为何在近代历史转折的紧要关头未能及时转向(这个转向于今是否已成,我以为都很难说),儒家文化面临的困境有其本身局限所导致的必然性。或许篇幅所限,作者并没有对儒家思想文化对于大一统君主专制所需的稳定以致固化的适应性予以进一步确认。有朋友说的好,当代的复儒,若不是脑抽,就是别有用心。

评分

好老一本书,其中泛教化论、吴可读的倨傲文饰,印象深刻。那吗问题来了,普世价值民主自由就天生有泛教化资格?还是因为胜者为王?复杂的是,党国如今也是胜者为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